李敏
摘 要: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出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兼备的人才,在学校里,学生可以学习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但如果学生只拘泥于学校学到的知识,毕业之后,就无法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一体化教学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围绕着如何实现职业院校深层次的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进行讨论分析。
关键词: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
一、引言
理论知识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对于职业院校的教育来说也是如此,职业院校想要培养出技术型的人才,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在真正的岗位上锻炼,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因此,建立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有很大积极作用的,若使用合适的方法,学校、企业和学生都可以从中受益。接下来浅谈几点有助于实现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的方法。
二、企业参与制定教学内容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是改善职业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职业院校必然的发展趋势。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了给企业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能够胜任企业工作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毕业之后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能够实现个人发展。但是无论是在培养学生达到更好的专业技术能力方面,还是在让学生能够适应从学生到社会上一份子身份转换方面,都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品质。这些工作品质包括严谨、认真、工作负责、团结互助、沟通等,它们都是工作中非常必要的素质要求。这些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养成,因此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岗位上锻炼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院校,都应当对校企合作引起充分重视,积极促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形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校的教材和教师的知识掌握往往陈旧,落后于当前生产中真正用到的技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参考企业人士意见,及时更新教材内容,使学生学到前沿技术,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学校和企业合作,让企业帮助学校制定贴合社会技术发展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校的培养目标更加切合实际,对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以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例,企业最了解自身所需要的技术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因此,企业可以提出很具体的技术能力要求和理论知识的要求,比如:基础技能方面,应掌握焊接技术,会使用仪器、仪表,认识简单的元器件,综合模块要求掌握制作印刷电路板的方法,知道电路故障的常见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法等。这样,学校和教师参考企业人士的意见,能够及时更新教材以及其它的教学资料。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就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不用擔心与社会脱轨。由此,学校和企业合作教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工作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三、在学校成立定向培养班
企业可以在对口的专业方向中,选取职业发展方向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学生组成定向培养班。在学校的实际培养过程中,往往有很多专业需要专业的实训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帮助其练习掌握技能。但是学校的经费有限,可能不能提供当前最新、最专业的设备供学生练习操作。此时,校企合作的优势就可以显现,学校可以使学生在企业里接受培训,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又能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此外,企业还可以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渗透进企业的文化,从而使学生对企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对企业有更深的归属感。
例如:企业可以在学校成立由企业名称命名的班级,辅助制定这些班级的培养计划,定期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技术能力有更深的了解。企业还可以在教学中渗透信任尊重、诚信为本、团结互助的企业文化等,加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此外,学校还可以建议企业建立专属奖学金,奖学金可以分为学习和思想品质两大类。思想品质类奖学金奖励勇于助人、道德品质出众的学生。学习奖学金奖励学习优秀和在企业中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企业在选择职员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因为,企业对这些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充分的信任和了解。此外,因为学生对企业有很强的认同感,学生就业的时候也会优先考虑该企业。如此企业可以降低成本找到更合适的能适应工作岗位的员工,学生也可以降低减少找工作的精力,实现更好的个人发展。
四、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为了更好的实现校企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应积极寻找对于人才有空缺的企业,与这些企业合作,帮助学生签署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定向培养协议等等,使校企合作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落到实处的现实发展目标。对于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学校还可以积极向企业进行推荐,这样学校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需求,学生也可以更好的寻求个人发展,企业也得到了优秀的人才,实现更好的效益,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例如:对于学生实习的问题,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落实学生的实习住宿和实习补贴,企业尽量空出多点岗位给实习生;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签订教师培训协议,组织教师定期到企业中培训,使教师更好的了解行业的变化,更新陈旧的知识,学习新的技术。教师在企业中学习新知识后,可以教授学生更新的技术知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变化,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对于积极向企业在接受培训学习的教师,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在培训中表现优秀的教师,学校应当给予更多的发展机会,企业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奖金奖励,从而加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
再比如,在深层次合作的基础上,企业还可以给学校捐助一些设备,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有效提高学校培养学生的质量,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动手实践,给学校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和学习平台。企业回馈社会,社会也会给企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并且在学生们的心中播撒了回馈社会的种子,加强了学生们的德育素养。
总结:本文主要对实现校企合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学校参考企业的建议制定教学内容;学校积极寻找人才需求和学校专业培养方向一致的企业进行合作,共同促进学校与企业的共赢;组织教师进入企业培训等。校企合作教学,对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加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培勇.基于深层次校企合作基础上的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J].职业,2012(05):55-56.
[2]牛立成.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研[J].成才之路,2018(34):14.
[3]唐萌.校企合作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技工教育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37):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