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众音乐背景下对音乐教育教学的研究

2020-09-10 15:59:01马虹
高考·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研究

马虹

摘 要:中学的音乐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也是对学生什么能力的启蒙阶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通过分析大众音乐的特征,提出大众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大众音乐;中学音乐;教学研究

引言: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大众接触音乐、认识音乐和欣赏音乐的途径逐渐拓宽,音乐的形式、风格和内容也在不断丰富。音乐学科作为一门艺术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大众音乐对学生的影响逐渐加深,都可以运用到中学音乐教学中,更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大众音乐的特征

(一)大众音乐创作具有开放性

大众音乐起源于大众环境中,其所表达的感情、精神以及内容都是以大众为出发点,音乐演唱方法和表现形式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形式比如歌剧、戏曲等,演唱难度很大程度上的降低因而更加容易被大众接受,人人都可以参与、创作和演唱。也正是因为大众音乐文化的开放性,能够在社会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欢迎。

大众音乐的开放性另一方面是音乐的创作不会对创作者和创作的内容进行限制,在符合社会价值观的前提下音乐的形式、风格、内容和演唱都十分自由,音乐最终的传播效果和传播影响也是十分开放的。每一个人都有创作音乐的权利,同样每一个人也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利,无论何种身份、职业、地位或者什么时间、地点,即便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音乐偏好,但是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喜好的权力,不会因为个人的好恶而决定一个音乐的优劣[1]。

(二)大众音乐自身具有多样性

社会的发展使现代社会环境越来愈加多元化,社会文化也更加多样,大众对音乐地追求也更加的多样化。大众音乐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形式多样化、表达多样化、传播媒介多样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带来的是计算机功能的多样化,现代大众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也不再局限于乐器,使用计算机软件就能够对音乐乐器进行模拟或者合成,而日常身边出现的声音例如玻璃杯敲击声、风声、流水声等也能够创作出优美的音乐作品,产生的音乐形式也就更加多样。另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对大众音乐的影响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音乐传播的媒介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传统的CD的存储方式,通过网络的在线收听、下载等方式也使大众音乐更便捷的得到广泛传播,而大众也能通过网络获得不同国家、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音乐资源,这丰富了大众获得的音乐形式,也提供了多样的创作灵感,音乐创作的内容和风格等也就更加多样[2]。

二、大众音乐背景下中学音乐教学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首先需要正视大众音乐文化的影响

传统教育体系中,音乐教师都是传统音乐院校毕业,接受的是正统音乐教育。教师在学校学习的大多是传统的音乐理论和音乐形式,对现下社会流行的大众音乐研究较少,也就没有意识到大众音乐文化对学生的深刻影响,没有对大众音乐这种音乐形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也就没有正视大众音乐对学生的成长带来的正面教育意义,也就难以实现大众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3]。

大众音乐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学的优化首先就要改变音乐教师对大众音乐的偏见。音乐教师需要纠正自己对大众音乐的错误认识和轻视态度,深入学生中间了解目前学生中流行的音乐,然后从音乐背景为切入点分析大众音乐作为情感传播的载体对学生产生的深刻影响,将大众音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寻找教学内容与大众音乐的相似点和平衡点,借大众音乐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例如《命运交响曲》、《草原放牧》这些关于向命运对抗、顽强不屈的精神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选择大众音乐中有关“人生”的歌曲进行辅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结合五月天的《倔强》这首歌。歌词中“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这一句歌词向学生传达了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不向命运妥协的坚持精神,这对中学生通过音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也通过大众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对心灵的震撼。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大众音乐文化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促进音乐教学的进步[4]。

(二)利用大众音乐与传统音乐教育进行融合

音乐本身是轻松愉悦的,音乐教学更多的是要带给学生轻松的学习状态而不是更多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音乐好的环境下放松身心,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传统音乐教材中更多的还是以歌剧、交响乐、传统民歌等有一定难度的音乐形式的鉴赏和模仿学习,而学生很少接触过这种类型的音乐形式,使得音乐的学习成为另外一种负担。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大众音乐中与教学内容相似的音乐帮助学生走进音乐鉴赏中。

例如八年级下册中越剧《梁山伯祝英台》选段和《梁祝协奏曲》中《化蝶》这个片段的鉴赏中,教师就可以利用填词后演唱出的《化蝶》或者是吴奇隆的歌曲《梁祝》作为课堂导入。这两首歌的歌词中都保留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深刻又哀怨的爱情故事,同时融合了现代流行元素,使学生调动起对这个故事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小提琴协奏曲和相关音乐形式的好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大众音乐背景下,学生接触的音乐种类增多,适合學生喜好的音乐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使音乐越来越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传统音乐教学与大众音乐进行充分有效地融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音乐教学不再脱离学生实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肖玲.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探索[J].黄河之声,2016(8):18-19.

[2]徐娥.文化背景,大众流行——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26.

[3]杨巨川.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教学探讨[J].新校园:阅读版,2017(8X):145-145.

[4]刘敏华.浅析大众音乐文化背景下的中学音乐教育研究[J].戏剧之家,2016(24):236-236,共1页.

猜你喜欢
中学音乐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分层教学
探究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音乐课堂
未来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18:15:59
浅谈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
浅谈中学音乐情感教学的运用
中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24:19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