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江徽
摘 要:新课改中的学生观提出一切教育形式和目的都以学生为主,笔者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分析入手,提出创设良好的化学课堂环境,创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以达到新课程下的优质化学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学生心理健康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新的学生观中指出: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知识引领的主人,应注重学生的智慧和活力,关心学生的理想和情感,更要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真正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
一、中学生化学学习中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和成因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听到学生感慨高中化学是理科中较难的学科,甚至成为部分学生“最短腿”的学科,虽然自己平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还是不如意。再加上学生家长要求过高,班主任处理方式简单,使学生产生了化学学习心理障碍,甚至惧怕这门学科,表现自卑、焦虑、恐惧、脆弱,形成学习上的习得性无助的抑郁症。究其原因,初步分析如下:
1、对初、高中化学课的变化缺乏适应性,造成化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初中的化学以课本知识和记忆性知识为主,高中化学也包含有记忆的知识,但更多的是探究性问题,比较抽象和复杂,要理解常规性的知识更要关注特殊性的变化,能以所学到的知识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
2、行为结果归因错误,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学生进入高中由于暂时没有适应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和要求,虽努力学习但是考试成绩总是不如意,受到打击,开始怀疑自己,错误的归因自己的能力有问题,并错误的形成了一个平时失败而且把失败归因于个人能力低下,这样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自我感觉。
3、化学课上学困生消极的心理状态
当部分学生一旦产生化学学习的一种习得性无助感的时候,就变成了化学课堂上的學困生,这跟基础没有直接关系,是学生的心态出现了问题,课堂上变得自卑、焦虑、恐惧、无助,甚至抵触化学的课堂。
二、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为了让高中学生喜欢上化学,让学生有个健康的身心,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我们必须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1、让学生喜欢化学课从喜欢化学教师开始
书本上的实验如果在安全范围的就要动手演示,确实危险性实验要通过视频放给学生观看,一些学生实验要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动手操作,利用一切资源为学生服务,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比如学习单质钠的化学性质中:其中钠与水反应,教师先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让每个学生走进实验室亲手操作,让学生操作观察实验后得到结论,当学生说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和形成光亮的小球,最后滴加酚酞变红。最后教师可以把几个方面归纳成“芙蓉香又红”帮助学生理解,学生笑着记忆的同时我再追问“为什么出现上述现象”,学生可以讨论单质钠的一些性质:密度小,熔点低,质地软,生成气体和强碱等等。这样学生不累还能学到要学习的知识,当然也会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喜欢教师。
2、创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
笔者认为在新课堂的背景下要有以下几点:一、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有亲和力,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能平等地跟学生进行课堂的交流,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二、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注意课堂的语言表达,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三、不抛弃、不放弃,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让你的班级所有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都能感受到希望,抓住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3、采用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改变学困生课堂消极心理
(1)善于沟通与交流
学困生一般都缺自信,自卑感较强。常因为成绩的落后感觉低人一等,不愿交流,也有些表现自负,有一副桀骜不驯,烂泥糊不上墙的感觉。我们要了解他们背后的背景,去了解他们才能有的放矢,不冷落、不歧视、不嘲笑、不放弃,多鼓励、多接纳、多关爱、多肯定。
(2)善于鼓励与感染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学科,各种实验会在课堂内外展现,而有些学生天生怕动手,怕在别人面前动手,这也是心理问题,当然也会衍生一些交流和考试综合征。鼓励他们动手,自己学会探究实验,帮助他们度过由于害怕而不敢的心理焦虑变成自己尝试去做而且获得成功的自我肯定。我会先找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他们去练胆,同时也会让班级动手能力强的给他们做出榜样,去感染他们,我发现学生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敢动手的学生很快打消顾虑,信心大增,投入学生实验中。
结语: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学会用心在教育上,我们会在课堂教学中寻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法,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环境的优化,真正做到把每个学生放在心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