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斯龙
摘 要:减负工作是当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减负增效”的政策,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体育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引入组队的机制,增加游戏环节,重视学生的身心成长发育情况,让学生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减轻;学业负担;体育教育
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减负增效”的思想也开始广泛传播。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能够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让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主动寻求进步。
1.加强情感沟通,坚持以人为本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喜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心理,而是将体育成绩达标当做教学目标[1],导致学生没有从体育教学中收获到快乐,而是将体育学习当做完成任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谈心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和心理变化,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在“足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教师可以组建足球队,并让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参与到团队当中。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身体素质,并掌握学生的身体特点,让学生寻找球队中适合自己的位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制定提升计划,如耐力差的学生,可以增加慢跑训练,身体协调性差的,可以引入障碍跑等。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了解学生的诉求,并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提升教学效果。
2.营造宽松氛围,应用信息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舒适宽松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体育课中最容易出现组织纪律问题,部分学生喜欢在体育课交头接耳、游戏打闹,教师需要严肃纪律[2],让学生了解什么时候可以放松,什么时候需要认真严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讲解体育活动中的专业化动作,让学生能够掌握运动的技巧及运动的要求,并引入团队监督机制,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比如,在“掷铅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看到掷铅球的基本步骤,了解如铅球的摆放位置、身體的发力方式、掷铅球的最佳角度等基本要素。教师在学生观看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并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测试。学生在组队后,能够相互进行监督,观察学生是否符合视频中的要求,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并对学生进行指导,加入鼓励、表扬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引入组队机制,开展游戏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组队机制,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布置任务目标,让学生自由选取达成目标的形式,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搜集最新的游戏形式,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保持游戏的多样化,提升游戏的趣味性[3]。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式,在游戏中通过增加难度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在“抢座位”的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每个团队每次派出1名队员参加抢座位游戏,直到其他小组成员淘汰。每次游戏中都摆出参与成员减1的座位,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要争取抢到座位,没抢到的被淘汰。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锻炼学生的加速能力、冲刺能力及减速能力,达到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教师还可以增加游戏条件,如增加障碍、增加协防手等,提升游戏的趣味性。
4.建设评价体系,重视全面发展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心理负担较重,需要不断应付一个个体育指标,教师需要改变评价方式,从重视成绩转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制定教学策略和评价标准,能够关心学生的进步情况,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教师需要建设评价体系,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制定提升方案,并在学生进步后进行及时鼓励。教师可以增加评价方式,引入自评、他评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评价结果中,了解自己的提升方向。
比如,在“田径”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引入障碍跑、高低跑、往返跑、接力跑等方式,对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测试,障碍跑考验学生的闪避能力,高低跑考验学生的跑步技巧,往返跑考验学生的加速、减速能力,接力跑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跑步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并对学生的进步表示肯定,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运动形式中获得进步。
5.结语
在高中体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减负增效”的方式,通过加强情感沟通、营造宽松氛围、引入组队机制、建设评价体系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潘腊平.对体育教师如何践行“减负增效”的思考[J].教学改革,2018,10(38):72-73.
[2]何军祥.多种教学方法,提升高中体育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51):34-35.
[3]林翼狻.体育课“减负增效”之我见[J].学校体育学,2019,5(32):66-67.
[4]汤际澜.国外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06).
[5]费瑛.我国公共体育政策制定中“利益失衡”现象及其解决方案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