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立芬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化学产品应运而生,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在化学教学中更应结合日常生活,并以此展开有效教学。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对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内容生活化;实验生活化;理念生活化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起始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教师想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产生探究意识,并展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展开生活化教学,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并在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实践能力,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本文笔者以初中化学作为切入点,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生活化、化学实验生活化、化学理念生活化”三个方面对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化学学科内容并不是以理论形式单一存在的,它是来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的。可以说化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而目前教师往往只把教材当成唯一的教学资源,而忽视了生活现象的渗入,造成学生对化学理念产生陌生感,对学生应用意识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内容,把生活的现象整合于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让学生从情感层面体会化学知识的价值,从而增加学生的应用能力。
笔者在进行“水的净化”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知道纯净水与天然水的区别,并知道一些净化水常用的方法,首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图片:“一瓶河水、一瓶纯净水”,学生对于水这一物质并不陌生,进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情况下,提出问题:“这两瓶水有何区别?”学生结合自我生活经验认知与图片内容,回答道:“河水比较浑浊,纯净水比较透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将浑浊的河水变成清澈的水呢?”伴隨着学生的探究欲望,随之展开了实验活动。
二、化学实验生活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依据,也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重要条件。而目前教师往往只是以演示实验作为主要的实验教学形式,这样不仅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还对学生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展开生活化实验,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原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笔者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首先以生活化的问题作为教学导入,提出问题:“同学们都知道灭火器中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学生结合已有的常识回答:“二氧化碳”,再次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是如何制作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如何制作的吧”,随之组织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石灰石、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等实验原料开展实验活动,首先指导学生组装一套发生装置,包括:“反应容器的试管、密封容器的橡皮塞、导出气体的导气管、固定的铁架台、收集气体的集气瓶”,然后让学生通过装置设想实验思路,并为下一步展开实验做铺垫,再组织学生分为若干组,最后运用实验原料与装置展开实验。通过这一实验活动的开展,加深学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化学理念生活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这一层面上,还要重视其自身化学思维方法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建立。目前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获得,而以“双基”的培养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导致化学学科失去了实践价值。因此,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挖掘教材内容与绿色生活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环保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笔者在进行“爱护水资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相关信息,并收集水资源和水污染相关资料的信息,在一定时间后,请学生们将调查的内容与其他同学分享,通过这一调查过程和分享过程,学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珍惜水资源,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爱水、节水的意识,从而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还是引导学生产生应用意识主要方式,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与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以生活化的内容作为教学导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并且应按照教材具体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化实验条件,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教师也应具有生活化理念,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帮助学生建立绿色生活与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22).
[2]丁玉霞.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三个着力点[J].基础教育研究,No.476(2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