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灿
【摘要】小学教学过程中,学校往往会通过考试来考察学生学习的总体情况。因此,如何提升复习课堂教学效率则成为现阶段广大教师所积极探索的问题。然而,在复习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强度高的背景下,复习效果往往不尽理想。基于此,针对小学数学这一学科,为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复习课堂,教师即可采取思维导图复习法。在复习时将各个知识点内容串联起来,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以提高复习效率。接下来,笔者将围绕“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究,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复习应用
前言:
在数学复习课堂中,学生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多,复习任务也十分艰巨。为提升复习效率,教师往往会对数学知识进行梳理或整合分类,以帮助学生厘清复习思路,进一步掌握复习节奏。基于此,在知识点梳理过程中,为增强知识点直观性,教师即可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将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更加具体而详细的知识结构体系,以此提升复习课堂的效率、提高复习课堂的质量,让学生在复习课堂中取得更大进步。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数学复习课堂中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展开:
一、借助思维导图,解决重难点问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知识点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看,知识的理解、学习还是比较吃力的,在复习时也经常会遇到难点。因此,在数学知识复习过程中,教师即可利用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的优势,从知识点的中心或关键公式入手,对与其有联系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扩展,利用思维导图中的分支结构,达到层层递进的复习效果,厘清数学知识点中的主次,而后将知识点进行一层一层的分解,以解决重难点问题。
例如,在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课时,教师即可将这一課时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首先,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时,可以将其分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两大分支,再将每一分支的重难点内容加以主次排列。而后,在平行四边形分支后,教师可以补充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点、边长计算公式以及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与此同时,在梯形分支后,教师可以补充梯形额概念、特点、边长计算公式与面积计算公式等内容。最后,在思维导图的绘制下,学生便会对这一课时的知识有所了解,从而更好的进行“查缺补漏”,以提升复习效果。
二、借助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结构
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往往是相对零散的,因而在复习过程中,为提升复习效率,教师即可在复习过程中,有计划的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整合,在一次程度上实现“统一”。如此一来,在零散知识的科学整合下,数学知识点便会变的更加直观、更加醒目,让零散的数学知识变的简单化、清晰化、有序化,让学生在复习时能够“一目了然”,以此增强学生的复习记忆,提升复习效果。
例如,在复习《圆》这一课时,为帮助学生对“圆”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直观、更加清晰的认识,教师即可将圆的知识进行整理。首先,教师可以将与圆相关的各种名词定义,如“半径、直径、圆心”等整理到一起。而后,教师即可将与与圆相关的各种计算,如“π、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整合到一起。最后,教师即可为学生呈现一道经典例题,以帮助学生复习圆公式的运用。
三、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对比复习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都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因此,在数学复习课程中,则需教师对教材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而更好的实现知识点的串联,绘制成思维导图。而后,思维导图绘制完毕,教师即可列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容易混淆的概念、公式等知识点,通过进行对比,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记忆、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数学知识复习过程中,分数除法、比的基本性质、百分数的应用、扇形的绘制与统计等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定联系,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出现混淆的状况。基于此,若是能科学的运用思维导图,将这些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对比,把它们之间的区别、差异清楚的列出来,即可帮助学生更加准确的来复习、巩固这些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由此可见,若是可以利用好思维导图中的对比特性,即可有效提升数学课堂复习效果。
总结: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在数学复习课程中的应用,复习效果是十分可观的。一方面,通过思维导图的梳理,数学知识点的串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帮助学生厘清数学思维;另一方面,思维导图的应用也为教师拟定复习计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与手段,有效提升了复习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新课学习还是知识复习,都应利用好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使其逐渐转换成一种思维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综合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林新燕.在整理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J].冶金管理,2019(17):181.
[2]吕玉露.试析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有效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7):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