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娜
【摘要】在小学阶段学习音标,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标准的英语发音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建立学生的英语学习信心。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之下,让学生能够在乐趣中积极学习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音标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起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发音是否正确。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通过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趣味性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标的乐趣,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打下夯实的英语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 音标教学 趣味教学
学习音标就跟学习中文发音一样,是枯燥没有逻辑的。在现有的小学英语音标教学过程当中,英语教师往往采用重复性死记硬背的布置方式,让学生对音标进行读写,这样不仅是对学生学习天性的压制,也无法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学习到的音标知识。在死板的发音练习过程当中,学生很容易错音串音,而在进行单词拼读和记忆时,效率也会比较低下。想要提高音标教学的效率,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音标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对音标教学进行趣味性设计,使其更加贴合学生的探索心和好奇心。
一、发音串编,系统化音标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英语音标是一门全新的知识,想要进行学习,就会与自己已有的各种知识结合起来,于是他们用汉语拼音或者汉字直接对音标和单词进行标注,产生“yes”等于爷死,“bus”等于爸死等等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而这也导致学生的英语发音普遍不准确。这是因为教师在进行音标教学时,往往因为自己早已熟练英文发音,而对音标教学感到轻视,教学进度过快而又以枯燥的讲课形式,让学生对音标进行重复认读和记忆,也没有带领学生对不同音标如何发音进行探讨和尝试,学生无法理解,音标为什么要这样读,就会自然而然的将其与自己已经有的知识联系起来,选择用中文体系对音标进行注释。我们pep版的音标教学,是对音标的特征和发音要诀进行提示的,因此,如果能够利用教材上的内容,系统化音标教学,用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音标学习进行启发,让学生能够标准的对音标进行认读。比如说我们可以采用趣味性的歌谣串编,将单词和发音联系起来,在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的同时,让学生能够更加正确的认读音标。
在进行音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让学生对不同音标的形象进行思考和猜测,之后将其发音与学生的猜测联系起来,形成歌谣,在提高课堂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牢记音标读音。比如说,在学习【æ】这个短元音时,我直接将其写在了黑板上,提问学生:“你们觉得它像什么?”“一朵小花。”“两个e的扭曲拼接。”在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后,我又写下了apple这个单词和它的音标,并用彩色笔将【æ】重点标注出来,在对单词进行整体认读后,向学生提问:“【æ】这个音会是哪个字母的发音呢?想一想,apple的开头怎么读?苹果的生长是不是先开花后结果?【æ】这朵小花是不是就是apple的开头读音?”学生们都觉得好神奇呀,我趁热打铁,用相同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了、等等单音节音标,并根据学生的“高见”将其总结为不同的短句,深刻生动的让音标留在了学生的记忆里。
二、儿歌归纳,逻辑性音标启发
我们在学习了不同音标的不同发音之后,也需要帮助学生对整体音标词汇进行拼读。这也是有一定技巧的,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话,学生可能在对音标不熟悉的情况下记混而导致发音混乱,使音标教学效果不理想。在教材上,音标的教学一般是通过对不同单词的读音比较实现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学生没有学习过的单词也会出现,这让学生对音标读音产生犹豫,教师又理所当然的将其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和教师的总结性语言对音标进行感受。
当然,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记忆,才能够摆脱枯燥的音标教学,并感受到音标的魅力。因此,在学习音标后,对音标进行巩固,增强时,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具有竞赛性和趣味性的不同音標季度游戏,让学生愿意进行音标的思考与学习。
比如说在进行音标初学时,我们可以展开标准音标发音比赛的游戏,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发音最准确,并让优胜同学向大家传授发音的技巧与经验,帮助学生养成仔细听音标发音,认真模仿嘴型变化的良好习惯。又或者可以展开猜音标的比赛,教师先准备好不同的音标卡片,以五个为一组,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认读之后,将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教师将音标中的一张倒扣在桌面上,让各组同学按照座次和组别轮流进行猜想,有同学猜中则为该组积一分,教师换另一张音标扣在桌面上,如此循环重复,直至五个音标都被猜过一遍,换下一组音标卡片。在这个游戏过程当中,学生需要对五个音标进行不同的重复发音和记忆,从而提高学生对音标的熟悉程度。
总的来说,想要进行趣味性的音标教学,我们不仅仅是需要对教材进行熟悉的,也是需要对教学技巧进行改善,以学生更加喜欢的趣味方式,提高学生的音标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和锻炼当中,提高音标认读拼读能力,并保持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学会音标。
参考文献:
[1]王明英.小学英语趣味课堂教学研究[J].科普童话,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