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波
摘要:音乐鉴赏课程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探索提高小学音乐鉴赏课程效率的教学方法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责任。在小学民族音乐鉴赏教育中,教师应先将民族音乐的音乐类型和定义与普通音乐教学区分开来,然后根据民族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意义和民族音乐的特点制订适当的教育策略,创新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音乐鉴赏;教育效率;有效策略
民族音乐作为特色音乐的一部分,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点教育内容之一,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也是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之一。我认识到,教师为了追求民族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学生良好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首先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来识别民族音乐在音乐类型中与其他音乐之间的差异,认识到民族音乐教育在学生音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意义,然后结合民族音乐的特点谨慎选择教学策略和设计教学环节,促进民族音乐鉴赏课程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学生音乐能力和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开展民族音乐鉴赏课程的意义
1.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是音乐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教育任务,音乐鉴赏课是实现这一教育目标的重要媒介。小学阶段音乐教育中组织学生开展民族音乐鉴赏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接触教师设计的特色音乐文化,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课上获得视野和艺术体验的开拓发展,实现自己的音乐素养多样性。通过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多样化,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音乐鉴赏活动中以更全面的角度鉴赏音乐内涵,丰富音乐素养,品味音乐。
2.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共鸣
音乐不仅有感人的旋律,而且包含着很多文化精神,民族音乐在更美的旋律下承载着很多民族文化的风土人情和山水习惯,在音乐的旋律中体现着民族文化的风貌。因此,在小学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鉴赏民族音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民族风土人情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在鉴赏民族风情过程中对丰富的民族文化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共鸣,使学生对我国各族文化建立了积极的感情,发展民族文化。
3.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是小学阶段所有教师应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继承意识才能切实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为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提供持续的思想动力。音乐作为承担文化内涵的艺术载体,许多音乐随着岁月的沉淀积累了许多传统文化内涵,在小学阶段的民族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挖掘具有民族音乐内涵的传统文化,有效引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共鸣。
二、民族音乐鉴赏课程的有效策略
1.丰富的课堂表现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中投入一切学习经验,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教师首先在教学实践中以刺激学生音乐鉴赏课程学习兴趣为主,做好课堂教学创新工作,让小学生在兴趣驱动下投入民族音乐鉴赏过程,认真听讲。我认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创新设计民族音乐鉴赏课堂上的音乐表现形式,利用灵活的多媒体技术使学生以声像结合形式了解生动的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鉴赏的兴趣,并投入到鉴赏过程中。
例如,在民间乐曲《狮子舞》的授课中,我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音乐鉴赏方式的创新,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提高学生参加授课的意愿,提高教学效率。在教育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了事先从互联网数字资源中收集到的实际的狮子舞所拍摄的影像,影像中除了有《狮子舞》这首歌曲之外,还追加了生动逼真的狮子舞画面。声像结合的视频作为课堂表现形式,让学生对课堂内容《狮子舞》的学习感兴趣,专注于视频中的画面和音乐。这样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2.挖掘民族音乐背景,引导内涵理解
为了实现学生民族文化认识度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首先要做好在小学音乐教育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在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分析和知识背景查询,以此发掘深刻的民族特色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民族音乐背景知识教育,充分通过在民族音乐中发掘与时俱进的历史传统文化方式,引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共鸣和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例如,在《新疆舞曲》的教育实践中,我不仅指导学生鉴赏民族音乐的旋律,还播放了新疆舞蹈视频,为学生介绍了比较系统科学的新疆舞蹈文化背景。课程中,我说新疆自古以来被称为歌舞之乡,这样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新疆歌舞傳承在历史历程中的变迁历史,使其对新疆歌舞传统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之后的鉴赏课程中,我为学生讲述了很多具有新疆特色的舞蹈类型,让学生在教室里模仿新疆舞蹈。学生通过对民谣传播的新疆风土和其中包含的舞蹈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直观体验到客观知识和主观体验。最后,我带领学生彻底发掘民族歌曲中的文化内容,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通过教育的一环加深学生对新疆歌舞文化的理解。
3.组织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歌唱是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形式之一,同时为学生在音乐鉴赏课程中鉴赏的音乐提供直观的接触,直接感受音乐内涵的方式,因此歌唱环节的设计与创新可以提高小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率。基于这一教学原理,教师在小学阶段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中有意识地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歌唱环节进行创新和设计,通过团队合作、师生交流等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歌唱条件和教室环境,确保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歌唱过程中,以此感受旋律中的音乐魅力。
例如,在土家歌《乃呦乃》的鉴赏课程中,为了更加深刻地感受民族歌曲中所包含的土家文化和其中表现出的感情,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鉴赏效率,我开展了合唱活动。在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大大缓解了学生在过去课堂上由于心理原因不能有效唱歌的问题,学生积极参加小组合唱,我适当地引导学生,促进师生交流,保证学生在唱歌过程中是正确的,从而实现了学生唱歌效果的提高。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对民族音乐内涵进行了直观的了解,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综上所述,教师应在小学民族音乐鉴赏课程中以教学意义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创新方向,在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利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最佳的音乐鉴赏环境,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J]朱明珍.论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9(8).
[J]林兰.论民族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53).
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