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锦双
摘要:伴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高中教育教学的质量。高中生物学科在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教师应该采用新型的教育方式。本文将阐述不同于以往的高中生物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生物;精准教学
引言:在新课程目标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将学生们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是教学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需要顺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潮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便利,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1 目前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中,由于教师受到应试教育趋势的影响,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学生们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经常在教学中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灌输知识,渐渐地导致学生们在课堂只会机械的做笔记,对概念和知识点死记硬背,使得学生们失去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和自信心。因此,高中生物教师需要采用新兴的教学观念,将学生们作为课堂主体,提升学生们在课堂的参与度。随着科学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师可以采用这一有力的教学工具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
2 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构建高中生物精准教学模式
2.1 利用微信帮助学生成立互帮互助小组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将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一一对应分组,使得一个优等生对应一个学困生。然后,教师为每个小组成员成立微信作业群,让学生们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根据第一章章节测验的生物成绩将优等生和学困生对应分组,并且建立微信群。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他们对细胞中的化合物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化合物如何有序组合而形成完整的结构,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观点都是初次接触,因此学生们学习微观领域知识较为困难,教师建立三人微信群,如果两个人都解决不了的作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询问老师,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除此之外,学生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仅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更加提升自己的合作团结意识。
2.2 利用微课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高中生物中會存在一些抽象难懂的词语,微课的最大优势就是简短精悍,并且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帮助学生们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树立学生学习生物的自信心,为学生以后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可以借助微课让学生提前预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视频预习中年人、老年人新产生的成纤维细胞在体外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的结果,学生们通过微课视频提前预习课堂学习内容,不懂的问题在课上及时询问教师,以此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2.3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一件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之后,兴趣将会成为这个人追求事物结果道路上的垫脚石。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们理解抽象的知识,以此提高自身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生们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播放《侏罗纪公园》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甲状腺调节发育与代谢的实验视频,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甲状腺激素的三个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们综合运用比较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兴的教育时代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更加便利,并且增加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而培养学生们的综合发展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精准的高效课堂,为学生们树立学习生物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们学习生物的兴趣,为以后的综合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苟江凤,陈末,贾洋洋,等.国内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05).
[2] 苟江凤,陈末,贾洋洋,等.国内信息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的文献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05).
[3] 张新军,郎大田,吴银梅.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