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惠安非遗惠女服饰课堂传承的有效教学方式与策略

2020-09-10 07:22王玮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要:惠女服饰于2006年收录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批列入非遗的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通过探索课堂教学中传承惠安非遗惠女服饰的有效策略,实现惠安非遗惠女服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让学生近距离的接触非遗文化,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助力惠安本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惠安非遗惠女服饰;非遗进课堂

“核心素养”于2014年政府指导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人生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主要包含三大板块六个指标,凝练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进一步明确提供了新方向。

惠安女服饰作为首批收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项目之一,受到了大量民俗文化研究者的关注与传统音乐文化爱好者的研究。“惠安非遗惠女服饰”(简称惠女服饰)是指聚居在福建泉州地区惠安县东部沿海的惠安女性群体的地域服饰及其相关服饰文化的总称。惠女服饰于2006年收录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第一批列入非遗的物质文化遗产。惠安女”不是所有惠安妇女,而是指生活劳作在惠安东部沿海地区的崇武、霞、涂寨、东岭、东桥、净峰、小岞七个乡镇的广大农村妇女。惠女服饰以艳丽而不失古朴的韵味散发着浓郁的地域气息,不论是发型、头饰、服饰的色彩款式,布料材质等各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意义以及民俗文化传承价值。

一、中小学课堂中结合惠安非遗惠女服内容的重要意义

1、助力惠女服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06年惠安女服饰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在现代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下,惠安女服饰的传承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惠女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是值得所有惠安人、中国人关注的问题。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大众的信息来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以前,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个极大的冲击。中小学是人生教育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结合本土的非遗文化,不仅能够传艺育人,而且对于加强非遗传承和保护、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重要作用。

2、拓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历史文明中流传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意义的民俗民间文化,非遗不仅仅是一中艺术门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进程的活化石,体现出民族的审美与智慧。惠安女服饰是千百年来闽南沿海人民的劳动智慧结晶,能体现出当地人们的生活以及审美。惠安女服饰的独特艺术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文化理解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对于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对于对于帮助学生开拓眼界、提高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有着重要意义。

二、惠安非遗惠女服饰课堂传承的有效教学方式的策略探索

1、结合教师专业与学校特色开发相关课程资源

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结合非遗进行课程教学,让非遗走进课堂,走进学生。在惠女服饰的课堂传承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便是选用教学内容与资源,惠女服饰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传承者闽南沿海的文化,款式其一、色彩协调、纹饰艳丽。从发型、头饰、上衣、配饰都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在选取相关内容形成课程资源的同时,可以将教师的专业能力与学校的特色发展相结合,让教师的专业在课程开发中起到推进作用,让课程的完善同时助力学校的特色发展。比如在惠女服饰的头饰,便可以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头饰的制作材料、颜色搭配等都可以进行充分的展开,通过挖掘适合学生审美的、学生有兴趣的切入点燃给学生对惠女服饰有更深入的了解。

2、提高教师文化认知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

惠女服饰文化是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形成的,体现的是闽南沿海人民审美的变迁,在将惠女服饰课堂欣赏的过程,教师应当自己了解惠女服饰,也就是要熟悉教学内容,才能挖掘到适合学生来了解欣赏的点。通过不断探索惠女服饰的相关艺术特征,比如可以从惠女服饰的起源、发展、变革入手,通过对服饰特征、分类、饰品、色彩、服饰纹样等艺术特征。教师可以成立相关课题组,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完善知识,熟悉惠女服饰的形成过程,还可以进行当地调研,了解非遗惠女服饰的文化内涵,领会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与群众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参加非遗的项目培训,提升教师的非遗素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通过了解学生的情况来提高实践指导的能力。

3、合理利用资源契合要点制定教学活动计划

我们在选择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课程资源时,着重于可操作性和推广性。以非遗惠女服饰为例,惠女服饰的审美特点实际是包含“夸张”元素的。比如头饰,惠女的发饰可以分为“大头髻”、“贝头髻”、“螺棕头”、“黄斗笠”等,,商议在课程中可以切合要点来设计相关的美术课程活动,比如可以在绘画课中让学生参照惠女服饰的配色来进行绘画练习;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惠女服饰的历史,进行相关主题的讨论;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来设计当代的具有惠女服饰特点的物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不同材料来制作相关服饰。通过大量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让课堂教学环节与惠女服饰文化紧密结合,形成较为完成的课堂结构体系。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非遗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新一代的年轻人,校园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地所在,非遗的断层原因较多,如非遗文化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没有后续的传承人等等,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非遗的内涵与现在飞速发展的世界、与现代年轻人的价值、审美都有一定的差距。在课堂中传承非遗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这都是建立在学生对非遗具有浓厚的兴趣展开的,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敢兴趣那教学效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师在非遗惠女服饰文化课程传承时,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来引导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惠女服饰。

小结:学习和传承“非遗”不是我们的终极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对“非遗”融入课堂的学习,让孩子们对美尤其是质朴之美、匠心之美有更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文化的传承及对工匠精神的弘扬。惠安女服饰经历了千百年的变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将非遗惠女服饰融入课堂,让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更接地气,更好地建立文化自信,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姝敏.非遗进课堂系列一:汉绣工艺及学习策略研究[J].轻工科技,2020,36(10):87-88.

[2]冯继.音乐非遗进课堂与文化自信的提升——音乐課程思政育人模式探究[J].当代音乐,2020(09):171-173.

[3]缪雨.非遗闽剧走进音乐课堂的初探[J].考试周刊,2020(77):147-148.

[4]何银杏.绘画中的服饰[D].华侨大学,2020.

[5]吴晓华,邱国鹏,张苑.惠安传统民俗服饰元素在动画角色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3):139-142.

[6]李凉凉.面向市场的惠安女服饰服装开发初探[J].纺织报告,2020(01):120-121.

[7]韩静.浅谈惠女服饰设计元素的审美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19(11):27-30.

注:该文系2019年度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惠安县美术类非遗进课堂研究》。

作者简介:王玮,专业:艺术设计,学历:本科,毕业院校: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工作单位:惠安第三中学。

(惠安第三中学 362100)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