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展望

2020-09-10 07:22石小利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高师文献综述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育则是侧重于实践的艺术,属于艺术中的艺术。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是大学四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高师本科阶段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则对实习的改革与革新、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缓解中小学音乐师资短缺等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本文着眼于高师音乐教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其未来研究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文献综述

一、现有研究成果及问题分析

本文主要通过CNKI平台,以国内公开发表的期刊及硕博士论文为研究对象,以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为综述方向。我们以“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为关键词:通过检索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得到相关论文共145篇,再次根据相关度进行筛选,最终遴选出40篇论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着重从研究主题等角度入手。其来源分布有硕士论文,核心期刊如《音乐创作》、《教育与职业》等,普通期刊如《北方音乐》、《黄河之声》等。

(一)主题分布与研究的薄弱方面

本文尝试将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主题归类,以便统计得更加直观明了。我们将研究主题大致归为以下几个方面:实习现状、实习模式改革与革新、实习教学、中外实习比较、实习生‘教与学’的心理转换。通过统计整理发现学者们对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现状”和“实习模式改革与革新”,前者共19篇,占所有收集文献的47%,后者共13篇,占比33%。而对于“实习生‘教与学’的心理转换”以及“中外实习比较”的研究各为一篇,各占3%,其研究热度显然低于前两者,属于本研究方向的薄弱方面。

1.关于“实习现状”的研究(19篇)

吴静在其硕士论文《我国高校音乐学本科阶段教育实习的相关研究——以我国部分高师院校音乐教育实习的组织形式与教学内容为例》中,通过研读国家关于音乐教育实习的政策,以教育实习中“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方面进行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思考,对“实习时间与时段安排”、“实习的组织形式”、“高师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音乐教育实习内容”等方面提出见解。

徐琨、张小军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支教工程”解读与策略实施》(音乐创作,2014年第4期)中就当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顶岗实习指教工程”中存在的角色转换、教与学的转变、师生交往等主要现实瓶颈,提出必须建立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的保障机制、构建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大实习体系的建议。

郑莉、金玲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实习课堂评价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以实习评价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在调研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建议。

综而述之,多数学者将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现状问题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于实习生来说,一方面,部分学生对教育实习不够重视,没有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进行实习,同时难以适应教学角色的转换。另一方面,专业素养较低、教学形式方法单一、缺乏相关教育学知识,自身能力不足以支撑实习阶段的教学,因此也常常导致中小学教师还要重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尴尬局面。

而对于高校来说,问题首先表现在课程设置、实习时长与时段安排不合理。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开设的课程与中小学实际教学缺乏有机衔接,有不少学者认为高师过于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等关于培养教学能力的课程占比过少,尤其缺乏针对性的实践课程。在实习时长与时段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为期8-10周的实习时间过短,集中安排在第七学期,时段过于单一,部分学生还没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中走出来实习就已结束,或者实习生发现了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迫于实习时间过短,缺少弥补和进步的机会,与此同时实习时间与学生考研究生、考国家公务员、上岗就业有矛盾有冲突,部分学生实习与深造、岗位考试不能两全。

其次,意向性分散实习管理相对松散。高校缺乏对分散实习的管理,指导较为随意,实习生也不予以重视,使得分散实习停留在走过场的层面,流于形式,某种程度上转变成了“自由实习”。

最后,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部分实习指导教师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且对中小学教学模式及理念的熟悉程度较低,指导具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同时由于高校生源的扩招,指导教师工作量大,力不从心。缺少对即将实习的实习生心里指导,多数高校没有为其提供试讲的讲台,導致进入一线教学手忙脚乱。高校与实习基地也没有形成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关系,导致实习基地不稳定,高校与中小学脱节严重。

2.关于“实习模式改革与革新”的研究(13篇)

由于我国如今高师音乐教育实习尚还存在较多问题,有不少学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当前实习模式改革与革新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管理模式的探讨,以期通过加强实习管理来改善实习效果,也有的学者提出高校应该建立系统的实习模式如“三三制”等。

赵凤艳、李鹏在《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习模式探索》(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中通过分析分配式集中实习、意向性分散实习、委托实习、轮岗实习等常用实习模式的优缺点,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对高校课程设置、实习内容、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革新的建议。

鲁恩雄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改革刍议》(大舞台,2012年第6期)中通过分析目前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实习的意义,并将国内实习模式与德国、俄罗斯进行国际对比,借鉴其优秀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评价机制、课程设置等相关改革建议。

在选定的文献中,多数学者都有提到实习时段与时长、管理体系亟待革新,他们建议增加实习的时长,并且进行分段实习。总体来说,关于实习模式改革与革新的研究大部分还是基于实习现状提出来的,因此多数研究者提出的改革建议也都大同小异。只是在研究方法上略有异同,只有极少数文献属于实证研究,其余基本都是思辨性的研究。虽然关于实习现状与实习改革领域的研究论文不少,但笔者发现有一定数量文献尚还只是处于泛泛而谈的层面,论文质量有待提升。

3.关于“实习教学”的研究(6篇)

实习生的课堂教学是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重头戏所在,因此也不可忽视对这一方面的探索。有的学者主张在实习期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根据当地的音乐文化资源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在组织音乐课外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等,也有学者提出将微格教学法运用至实习课堂,以此来提高实习生的教学技能等。

吴跃跃、彭业依在《试论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音乐创作,2011年第5期)中指出,“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第一,强化实习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实習生的创新思维。第二,培养实习生的创新能力。第三,进一步确立“培养创新能力”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4.关于“中外实习比较”的研究(1篇)

通过比较音乐教育实习,一方面能从别国的实习经验中汲取营养,发现其优势来取长补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更能看出本国实习的优缺点,发现缺点及时改进,挖掘优点也能避免妄自菲薄。

尽管有学者专门介绍了国外某些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实习模式,但关于中外实习比较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从2010年至今,这十年来仅有一篇文献对音乐教育实习比较有过专门研究,杨桦在《中德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比较研究》(教育与职业,2010年第15期)中通过对中德两国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模式、目标与要求、管理方式、时间安排、实习内容、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了两者的共性与个性。在对比中德实习现状、借鉴德国实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因此,对于实习比较的研究尚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领域,属于音乐教育实习研究方向的薄弱领域。

5.关于“音乐实习生‘教与学’的心里转换”的研究(1篇)

少数文献对此方面稍有涉猎,但却只是附带一提,并没有专门研究音乐教育实习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到知识的传播者这样一个心理转换过程,即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的研究。以“师范生角色转换”为关键词:在CNKI上检索得到与此研究领域相关文献32篇,且多数仅是针对所有师范生实习角色转变的研究,还有少数就某一学科进行专门研究,如对物理、美术、体育等学科的研究。以“音乐实习生角色转换”为关键词:进行专门检索,到目前为止,仅有一篇文章对“音乐实习生‘教与学’的心理转换”进行了专门研究。周友良、王兴玉在其论文《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角色转换与心理调适》)中对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不良心理主要特征及产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给出了相应建议。但总体来说,这篇论文属于思辨性研究,缺少实证调查,且并没有相关心理学客观理论支撑。

各个学科都有其学科特点及教学特点,尤其是音乐教育这门涵盖了音乐艺术与教学艺术的交叉学科,它是艺术中的艺术,同时它又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其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的影响,而实习生则面临着人生中首次登台的教学心理以及音乐感性心理的两大挑战,因此专门对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角色转变的心理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从以上收集的文献资料来看,还是有不少学者致力于音乐教育实习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多集中在实习现状和实习模式改革和革新上,论文往往是对实习基地、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时长和时段、课程设置、实习管理、实习生自身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探索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某一领域提出改革与革新的建议,或者宏观地对实习现状进行简要分析,然后给予相关建议。但是对于“中外实习比较”以及“音乐实习生‘教与学’的心理转换”的研究尚还有所欠缺,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薄弱的研究领域。

二、未来研究展望

(一)“中外实习比较”的研究

我们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2010-2020年期间仅发现两篇有关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比较的研究,其中一篇还只是稍有涉猎,并未专门研究。鲁恩雄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改革刍议》(大舞台,2012年第6期)中提到过德国和俄罗斯的实习模式,并参照他们的实习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唯一专门对中外实现比较的研究仅有一篇,在上文中有所介绍,杨桦也是将中国和德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对比,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而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仅存这两篇文章一方面都是对德国与中国的实习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因此对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如教育强国美国、日本教育实习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博采众长,是未来一个值得深究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二者都属于核心期刊,从某个层面来说,这也证明了此领域研究的重要性。

(二)“实习生‘教与学’的心理转换”的研究

除了研究实习安排、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实习评价体系等客观方面,实习生的心理转换及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体现出人文主义的关怀。音乐实习生“教与学”的心理转换是指实习生从在高校接受知识到在实习基地传播知识的心理变化及心理过程,即在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化过程中心理变化的研究。实习期是实习生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第一个时期,也是其未来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初为人师的体验关乎他们以后对音乐教师这门职业的喜爱程度,同时也是他们是否坚持从事这门行业的一个重要参照。因此研究此时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他们的负面心理情绪,如初次上讲台的焦虑紧张情绪、学习环境与教学环境的所形成的落差感、初次以音乐教师的角色登台表演时的紧张心理等,提出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而这往往也是一名实习指导教师应该研究、掌握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杰.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J]. 艺术科技, 2019(8):227-227.

[2]周明尧. 新课程背景下高师音乐教育实习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 戏剧之家, 000(10):195.

[3]黄舒琳. 从教育实习看高师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

[4]黄全. 论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育实习现状与课改思路[J]. 大众文艺, 2017, 000(005):231.

[5]王彦华. 关于高师音乐教育实习改革的几点思考[J]. 音乐时空, 2015(20):126+130.

[6]郭然.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问题分析及改进思路[J]. 北方音乐, 2016(1期):189-189.

[7]姜晨华.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中存在的几点问题[J]. 当代音乐, 2016, No.553(03):32+34.

[8]张天慧. 高师音乐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9]刘东. 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反思[J]. 音乐时空, 2014(09):95-96.

[10]杨芳. 对音乐教育实习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029(6):37-40.

作者简介:石小利(1997.04-),男,湖南,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音乐教育学方向。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长沙 410000)

猜你喜欢
高师文献综述
高师音乐学院音乐教材的规范性研究
高师舞蹈教学中基本能力训练分析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初探
地方高师钢琴专业课考试侧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论高师人文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师士”使命的源起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