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招聘中逻辑思维问题考察浅析

2020-09-10 16:23:50李可明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0年44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行政管理

摘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工作人员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高校的服务素质,决定高校的行政效率,是高校工作质量的重要检验窗口。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生活和工作中思考和行动的核心能力。本文通过举例分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招聘中常见的逻辑思维问题,梳理这些问题背后的逻辑思维,期待引起应聘者和招聘者对逻辑思维问题的重视,从而共同提升高校工作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校招聘;行政管理;逻辑思维

一、前言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是一所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校的行政效率、服务质量和美誉度。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其中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业务能力方面。此处的逻辑既不是严密的数理逻辑,也不是艰涩的辩证逻辑,而是大众认可的形式逻辑,逻辑思维能力即是此种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形式逻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知识内容:概念、判断和推理。常见的逻辑漏洞有概念混淆、偷换概念、以偏概全、前提错误、前后矛盾、证据来源不可靠、强拉因果、颠倒因果等等。笔者试图从招聘中的题目出发,探求背后如何更好运用逻辑这一工具来解决问题,避免思维上的漏洞,并为以下两种人提供策略上的参考和帮助,一是应聘者。如何更好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个人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二是招聘者。如何将逻辑思维能力嵌入整个招聘流程中,更好地筛选出逻辑思维能力突出的人才,为高校的发展更好地服务。

二、笔试

1.统一组织的笔试

高校招聘的笔试大多为本校或数个学校统一组织,委托第三方考试机构出题,其中考生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参照的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题型——《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但不同于公務员上午和下午两场考试,高校往往将这两部分内容融汇在一场考试中,称为《公共基础知识》或《综合基础知识》。以笔者经历的几次考试为例,其中除了客观题中部分如类比推理、图形推理、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考察了该项能力,在其他题型中也会考察逻辑思维能力中的概念、判断和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

另外,在最后的大作文中,既考察应聘者对给定单个材料的理解,又考试应聘者对多个材料内容的综合概括,最后融汇在应聘者写的文章中,在文章中既能看到作者对整篇文章标题的提炼是否精要、论证中的论点是否清晰,概念的限定是否前后一致,论据选取是否有典型性以及论证过程是否严密等等。

2.单独组织的笔试

除了常见的统一组织笔试,还有个别高校单独组织的笔试,此类笔试岗位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针对性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应试者的基本能力,多在简答题或论述题中隐含考察。因此,笔试主要是通过客观试题、简答题和大作文来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在正规考试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考察。事实上,逻辑在招聘的细节中俯拾即是。例如在简历填表中,有的应聘者在政治面貌一栏填:瓜子脸、圆脸、浓眉大眼、地主等,而不是党员、群众、其他民主党派;有的应聘者在登记日期一栏竟然填写自己领结婚证的登记日期,而不是填表的登记日期;还有的应聘者在特长一览填:腿特长、脖子特长、买买买、白酒能喝一斤,而不是书法、篮球、唱歌、钢琴、演讲等。概念混淆的结果就是对同一词义有不同的理解,以上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显然歪曲了原本的意思。

三、面试

如果笔试是通过书面语言来考察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话,那么面试中则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考察。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表达内容是思维的结果。语言是否有逻辑性、表达是否有条理、观点是否有证据、证据是否可靠等等,都可以从应聘者语言表达的细节中看出。目前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面试形式主要有结构化面试、情景面试以及压力面试。在这些面试题目中,经常涉及的逻辑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

1.概括型问题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在具体的面试中,不会考察概念的理论内容,但概括能力却是管理人员全局思维的一项必要素质。如下面一道面试题:假设你是一名学生处宿管科工作人员,现在学生宿舍楼突然发生火灾,你作为现场指挥,第一时间应怎么做?

有人说:第一时间应组织人员疏散学生,不能乘坐电梯,只能走紧急通道,而且要用湿毛巾掩住口鼻,低身位沿墙壁行走;有人说:第一时间应拨打119紧急求救电话,然后马上向有关领导汇报请求帮助;有人说,第一时间应组织人员灭火,救出被困的学生,不然他们马上就有生命危险。

以上回答都抓住了其中的一点。参考答案是第一时间应迅速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事实上,这一句话已经囊括了所有事项,因为在正常的单位中,消防是人身安全的重要一环,每个单位都制定有适合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应急预案,甚至有消防演练或类似事件。有的需要立刻按下消防紧急按钮;有的需要马上拨打紧急电话;有的需要全体人员迅速撤离现场。而且,在同一单位中,还有不同小组间的分工和配合,如灭火组、拨打电话组、设施设备组、救人组、组织疏散组等等。因此,迅速启动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就囊括了以上所有行为。这也考察了应聘者的综合概述能力。

2.概念表达型

概念中,对同一物体可以有不同称呼,有书面语、专业技术语言、口头语、俗称等。如太阳一词,全世界的语言不一样,而在国内各地对太阳的俗称也不一样,古人称日、金乌、朝阳,有的地方称日头,有的地方称老爷儿。

有一则面试故事是这样的。面试官问:您对电脑了解多少?求职者A:我戴过电子表,喜欢看电视,喜欢玩电子游戏机。面试官:下一位。您对电脑了解多少?求职者B:首先在我头脑里没有电脑的概念,只有微型计算机的概念。一般来说,迷你型硅单晶片时钟脉冲输出计算机(电子表)比较简单,我经常使用它的编解码运行程序(闹钟功能),小学时我接触了多功能虚拟现实模拟器(电子游戏机),同时对多频道超高频无线多媒体接收器(电视机)也很有兴趣。面试官:恭喜你被录取了。在这则故事中,对同一个事物用不同的称谓来表示,专业术语显示的正是专业的知识背景,而日常生活中的称谓则显示不出。面试问题考察的是应聘者的专业背景,而不是口头俗语。

3.概念歪曲型

概念的歪曲主要抓住概念内涵的某一方面,而不是概念的整个内涵,从而导致概念的歪曲,失去原有的含义。日常笑话的背后往往隐含逻辑上的错乱。有一则招聘笑话讲的是一个小伙子去面试。面试官问:你有什么特长?小伙说:我会速算。面试官问:那33×34等于多少?小伙脱口回答说:1000。面试官说:你算的不对。小伙说:你就说快不快吧?面试官回复让他明天来做高管。第二天小伙被带到工地的塔吊前,小伙说:你说的不对啊,这不是高管。面试官说:你就说高不高吧?在这个故事中,速算在应聘者的角度只是要求速度,而不要求对不对,这显然偏离了面试官对速算的理解;高管在面试官的角度只是要求高,而不求管不管,这也显然偏离了小伙子对高管的理解,两者都是抓住概念的一个方面,而不是整个概念,从而导致概念的歪曲。

4.前提错误型

逻辑判断和推理都有前提,前提是逻辑的起点,前提若错,后面都错;前提对了,后面才有可能对。在行政管理人员的情景压力面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面试题:假设你捡到了一个钱包,交到派出所,来了一个失主来认领,失主说钱包是他的,但是钱包里的钱少了2千元。这时候你会怎么办?这是一道典型的逻辑陷阱题。很多应聘者的回答是这样的:调取录像、寻找目击者,然后如何如何证明自己没有偷钱。这样回答默认了一个前提——自己可能是偷钱的人,如何证明自己不是?本来是捡到钱的人,却要证明自己没有偷钱。但我们是否可以反问一下:这名失主的话就一定为真吗?钱包就一定是他的吗?有两种可能:是和不是。若是,那他不可能说钱少了。当然这个前提是自己没有说谎或偷钱;若不是,那他本就不知道钱有多少。所以有一个机智应聘者的回答是:那说明钱包不是他的。

5.综合考察型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有一项重要的能力即综合协调能力。逻辑思维的综合考察题型以下题为例。学校要组织一场大型会议,同时邀请了校外的专家,假设你是负责此次会议的办公室人员,你会怎么做?这种类型题考察应聘者以逻辑思维为主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既有纵向的逻辑线索,又需要横向的面面俱到能力。参考答案如下:首先,上级安排我负责此次会议,既是对我的信任,也是给我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一定要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尽心尽力完成任务。其次,我会这样安排此次会议。

第一,制定会议方案和流程,征求本单位和校外参会人员的意见,汇总后初步拟定议程,呈请领导修改和批示,确定议程方案。第二,拟好本单位重要领导发言稿,呈请修改和批示。同时联系好各个小组举行碰头会,如宣传组负责拉横幅、打出欢迎语,在会议过程中全程录像;总务组确定好会议地点,并预定水果、点心,提前打扫卫生,清洗茶水器具等,必要时派车去接重要人物;设施设备组调试好话筒、投影仪、空调、灯光等;后勤组保障会议期间的饮食、住宿,必要时预定合适的校外场所。

第三,会议期间先由本单位领导致欢迎辞,然后按照议程表逐项进行,会议过程中做好协调工作,及时应对突发情况,同时做好会议内容记录,茶歇期间安排好茶点等。第四,会议结束后,送纪念品、合影留念,带领参观、游览等。同时整理会议内容,呈请领导修改和批示后发给宣传组,在官方网站、官方微信、社会媒体等平台发送。最后,针对此次会议写一份工作总结,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和能力的不足,努力在以后的会议活动中克服困难,弥补不足,提升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题目中,表面上是考察应聘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也考察作为行政管理人员的逻辑思路是否清晰,其中包括要求配合的各个小组是否面面俱到,以及会议过程的具体细节,另外还涉及行政工作的流程如请示——执行——总结的做事逻辑等等。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顺序、有条理地表述正是逻辑清晰和严密的重要特征。

四、总结

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中,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涉及的问题也是多方多面,还有的应聘者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导致答非所问,或者错失重点不知所云,或者判断上以偏概全,或者在推理中前后矛盾、证据不足。因此,有必要在生活中留意这些逻辑问题,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招聘过程中,面试者和应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王云.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建设[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30(1):94-96.

[2]朱成全.形式逻辑学概论(第二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9.2017.8.

[3]蔡世连,郭德芳.趣味逻辑[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6

作者簡介:李可明(1989.11.12-),男,河南南阳人,研究生学历,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大学,专业为哲学,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现工作单位为广州工商学院。

(广州工商学院 510850)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行政管理
铸造金钥匙 开启新殿堂
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的“角色”与效率分析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8:52:10
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能的措施分析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14:57
浅谈网络技术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5:32
我国企业行政管理问题及改革策略分析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2:25:11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7:57:30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