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声乐属于音乐技能课,该课程主要集中两方面,分别是音乐教育,以及音乐表演。在专业声乐教学活动中,掌握声乐演唱技能是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以此为前提接触大量的音乐作品,进而实现对音乐内容的完美阐释。但是,学前开展声乐教育,教学目标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培养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声乐教育者是声乐课的主要目标。因此,教育群体出现了变化,自然无法使其与音乐教育专业或音乐表演专业进行比较。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声乐课是一门必选课程,同时也是学生所青睐的一门课程,然而,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诸多的教育问题。声乐课程有着较高的上限,但它的下限却很低。换而言之,只要有乐感基础,就可以演唱,学科特点与学前教育特点一致。尽管条件宽松,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声乐教师很难把控教学的尺度,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情况,还要使教学内容符合声乐规律。
1.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存在的问题
1.1缺少规范、合理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现阶段学前教育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声乐教学方面缺少规范、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同时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针对日常声乐教学而言,声乐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声乐理论基础知识方面的教育工作,还要使学生掌握声乐表演的技能。然而,大多数学生在专业学习开始前,并没有接触过系统性的学习,声乐基础亟待提升。
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无论是教学效果,还是教学效率,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上述情况,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给课程的顺利开展设置了阻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声乐教育是为社会输送优质的教育人才,学生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采取培养专业声乐教师的手段,显然是一种不合理的方式[1]。
1.2教学模式守旧
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活动中,因客观条件的限制,例如,受到学前教育专业人数与师资力量的制约,通常以集体课堂的方式开展课程,一位教师与几十名学生组建成了整个课堂。在学生声乐基础较大差异的前提条件下,又采取集体上课的教学方式,在较短的课时内,学生的接受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教师又无法在有效的时间内照顾到所有学生,进而造成了课堂效果的不明显,很多学生无法深度掌握与理解教学内容。
2、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有效对策
2.1加强对生源的管理,保证人才的高质量输出
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生源招收问题上,缺少完善的考核系统,降低了对鉴赏能力与声乐表现方面的考核力度。甚至简单的认为,在后期的培养过程中,能弥补学生一切的缺陷。殊不知,尽管声乐能力需要基础学习,但很大程度决定于个人天赋。因此,在生源招收活动中,一定要加强对生源综合素养的考察,尽量选择具备声乐基础的学生进入专业中,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如果学校能保证生源的整体质量,那么声乐教学质量与效率也会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而控制生源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日后学前教育岗位输出优质的声乐专业人才。
2.2融合课程教学与声乐教学,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需要面对幼儿,在幼儿声乐教学活动中,单纯的声乐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有机融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最终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强化课程教学,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如何利用声乐教学的手段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传授给学生专业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还能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尤其是人本理念的有效渗透,既让学生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还能纠正学生错误的教育思想。同时,加强学生教育专业知识与幼儿心理学教育,也能提高学生对声乐教学方面的理解[2]。
2.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育职业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从事的岗位,虽然声乐教育的对象是广大的幼儿,同样,不要忽视声乐教学的自身价值,它是对音乐审美的一种深度阐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也是培养幼儿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加强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才能完善幼儿的立美素养与审美素养,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使其了解音乐,懂得阐述音乐美。
例如,同一首歌可以有不同的唱法,从多角度去阐述音乐所表达的情感,针对一首儿歌可以使用不同唱法,多方面地为幼儿展示歌曲情感。身体与大脑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幼儿行为的基础,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声乐教育能从科学的角度去提升幼儿的行为能力。此外,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并将音乐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有助于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2.4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因为客观因素的限制,导致学前教学专业的声乐课程无法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模式,而集体教学又存在诸多的缺陷。例如,学生学习兴趣较低,无法主动地加入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创新的教學模式,弥补客观缺陷,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大班的形式来讲解理论基础,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集中讨论,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声乐教学活动中,采取小班授课模式,加强针对性指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同时还为学生营造了展示自我的环境[3]。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并非一件简单的事,在教学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实现各种问题的高效解决。因学前教育专业学科的特殊性,需要教师拿出百分百的决心、耐心、信心去对待教学活动,为学前声乐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国策.幼师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目标与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8,No.317(1):78-79.
[2]皇丽莉.关于高职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改革的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55-56.
[3]何昕谕.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探讨[J].科学大众,2019,(1):P.109-109.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7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