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本贵
【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B
在开展在接受体检的过程中,肝胆B超是一项比较常见的体检项目,但是不少人在拿到体检报告之后,上面结果显示胆囊息肉,心理不仅会出现焦虑的异常情绪,估计还会思考自己为什么会患有这种疾病。胆囊息肉是囊壁向腔内呈息肉样突起的一种的病变的总称,一般包括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两种。胆囊息肉一般有良性息肉和恶性息肉之分,当然两性的比较容易治疗,恶性的就是在疾病后期了。但是还是以良性的息肉比较多见。那么胆囊息肉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人体又有什么影响呢?下面来进行具体分析。
1 造成胆囊息肉的原因
胆囊息肉在临床病理上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其中非肿瘤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症等,而肿瘤性息肉则包括腺瘤、平滑肌瘤、脂肪瘤等。其中腺瘤被公认为癌前病变。近些年,随着临床胆囊息肉的研究不断深入,关于胆囊息肉形成的机制也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其中胆固醇息肉的发生与胆汁中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胆固醇代谢障碍有关。而胆囊腺瘤目前认为慢性炎症、胆囊结石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这是因为胆囊结石长期反复的发作,形成的慢性炎症刺激以及结石的机械性损伤,导致胆囊粘膜上皮在反复磨损、再生、修复的过程中出现较为明显的纤维结缔组织以及上皮细胞的增生等。
第一个因素,饮食不当。由于社会节奏比较快,越来越多的人每天忙于工作。没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花在饮食上,各种点外卖、吃泡面、吃快餐成为了生活中的常态,还有一部分人因各种原因不吃早饭,或者是饥一顿饱一顿,长期酗酒、抽烟、偏食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就容易导致胆囊息肉的发生,这种长期时间存在的饮食不当,会导致胆汁成分改变,或者是导致胆汁瘀滞,从而增加发生胆囊息肉的危险。很多人都知道胆汁是有促进消化的作用,但是如果生活和饮食没有规律,那么胆汁就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胆汁在胆道停留的时间太长,是对胆囊有伤害的,会导致胆囊息肉的形成。吸烟和饮酒增加发生胆囊疾病的可能,属于危险因素。日常喜欢进食纤维素含量高、多渣食物的人群,由于经常对胃肠产生刺激,容易导致胆囊息肉。
第二个因素,遗传。已经有研究表明遗传发生胆囊息肉的可能。
第三个因素,肥胖人群。肥胖人群由于其体内以常人的胆固醇要高,如果胆固醇长期停留在体内,就会在胆囊壁上慢慢沉积,形成结晶进而发展成为胆囊息肉。
第四个因素,熬夜。经常熬夜也会增加发生胆囊息肉的风险,这是因为人们在熬夜之后,往往第二天就会很晚起来,不吃早饭,直接吃中饭的方式影响到胆汁的排泄,进而出现沉积和结晶,诱发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是有很多种的,如果人们的生活压力和思想压力太大都是会使得疾病产生的,这些原因也是胆囊息肉的发病原因之一。因胆囊息肉导致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也要关注。
2 胆囊息肉对人体的影响
症状较轻的胆囊息肉患者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也就不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而胆囊息肉存在发生各种并发症的可能,而这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很大关联。胆囊息肉对人体的影响一般主要是如胆源性疼痛、消化功能紊乱的腹胀腹泻等,对于较大的胆囊息肉患者,或者是合并有胆囊息肉癌变倾向则均需要格外注意。但是由于很多人在得了胆囊息肉之后并没有加以重视,认为这是一种小毛病,甚至都不去医院检查。最后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那么胆囊息肉到底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第一点,胆囊息肉患者如果患者长期拖着不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就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例如胆囊穿孔,继发胆总管结石。
第二点,部分胆囊息肉患者同时合并有相关基础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旦发作,胆囊炎将会增加和基础疾病的症状,增加死亡率。
第三点。由于两mm以下的息肉即使是采用CT和核磁共振检查都难以发现,出现漏诊的可能性非常高,没有症状的胆囊息肉并不会对人造成影响,而当症狀出现改变,或者胆囊息肉的性质出现变化,往往会对患者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由于饮食结构多样化、饮食的不规律,加上环境的污染,使得我国的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增高。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患者并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表现,一般是在接受健康体检或者是人群普查腹部B超才偶然发现。而有症状的患者,其最常见的表现为上腹部闷胀不适,其一般不严重,大部分的患者均可耐受。但是如果胆囊息肉发生在赶囊的颈部,会影响到胆囊的排空,在进食后常常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或者绞痛。对于合并有胆囊结石或者慢性胆囊炎患者,脐腹痛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可以发现,胆囊需要对人体身体的危害远远要超出人们的想象,希望大家在认识胆囊息肉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的基础上,尽早地去医院接受体检,检查自身是否有胆囊息肉,一旦出现胆囊息肉,尽早接受相关治疗,避免胆囊息肉出现恶变、甚至危害到身体健康。只要发现胆囊息肉后,立即积极接受治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甚至是避免胆囊息肉对人体的影响,实现尽早康复,而这对于保证生活质量,避免受到疾病折磨有重要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