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平
摘 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越发升高,高中地理课程是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关键学科,因而全面推进地理学科教育就显得颇为重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就地理学科核心培养的基本路径着手,深度分析了相关教学策略,以求能够全面增强高中地理教学效果,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现状来看,普遍存有忽略学生核心素养成长的问题,部分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并不深刻,在学习中并未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仍旧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因此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充足的学习兴趣,其课堂参与力度明显不足,最终学习效果较差。面对此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有必要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立足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上,采取更为高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此来保证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形成相对完整的情感观念。
一、通过科学合理的前置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而课前活动则是会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产生本源上的影响,正所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所采用的课前导入方式过于落后,那么显然无益于学生的深度成长。课前活动设计是否合理、内容选择是否恰当、学生在活动中存有哪些感知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科学合理的前置活动将会促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活学活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农业的区位选择”章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前调查活动“城市东西部地区的农作物的培育区别以及其原因”,要求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调研分析,学生在进行调查取证之后,将会极为轻松地看到农作物之间的区别,但是其在分析具体原因的时候往往相对复杂,学生需要充分结合自己所学习的知识以及当地情况,以此来作出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诸如地区水利方面、土壤方面、设施方面、经济方面的差异等等。在此之后,教师则可以为学生提出剩余问题:“你认为城东地区以及城西地区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提高农业收益?”这样便可以帮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产生良性思考,帮助学生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应用到实践之中,激发其主观能动性。
二、通过探究式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就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由于教师普遍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常常会严重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仅仅通过灌输式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成长,此种方法导致师生群体之间缺乏良性的交流互动,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学生难以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其学科素养自然也就无从成长了。鉴于此,教师有必要更改传统教学模式,重点展现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以及色彩性的教学引导,借助于探究式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案例以及教学问题,引领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分析等多重手段的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探究式教学活动全程都是由学生做主要角色,其将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成长。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城市空间结构”章节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安排如下教学问题:“假设你家想要开家商店,现有两个地址可供选择:首先是城南地区,此处是城乡结合部,交通情况便利,而其次则城东新区,虽然各种基础设施的建设尚且不够完善,但是却具有非常强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你会利用什么理由来说服父母?你可以充分应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查询大量资料,包括交通图、城市分布图等等,在地图中寻找商店开设的位置,并帮助父母了解两处开店的利弊分别是什么?”此种问题将会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生活的城市的深入了解,能够引领学生从政府、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分析区域未来发展情况。
三、通过地理图形促使学生形成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从属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组成部分,学生可以借助于区域认知能力来自由比较空间位置关系,借助于已有的材料(诸如经纬度范围、海陆轮廓、地理事物等)来获取各种有价值信息,而后将信息内容做有机整合处理,最终得出相关的知识以及结论。教师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大量图示资料,指导学生相应的读图方法以及读图技巧,以此来切实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促使其将图文相互融合,尽可能地将地理分布、地理规律以及地理成因等知识贯彻落实到地图之中,以此来保障地图内容能够和文字描述相互匹配,也就是说一方面需要利用图形来讲文字做具象化处理,另一方面则是要利用文字来让图形更加具备规律性,这样便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有效地掌控区域分布情况,其区域认知能力将会因此而获得有效成长。
寻找不同区域存有的差异是促进学生发展成长的前提要素,当学生在识别区域存有诸多差异的时候,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法来进行发展条件以及发展情况之间的比较。例如,教师在要求学生比较美国以及日本的差异的时候,便应该从自然环境以及二者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差异化比较,前者主要从地质分布、气候情况、水利建设、植被覆盖以及资源分布情况着手分析,而后者则主要从农业发展、工业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城市规划等方面着手。
四、通过人地关系研究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人地关系从属于地理课程的核心研究观念,同时也是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正确的人文观、环境观、资源观、自然观以及发展观等等。人类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能力的提升而改变的,换句话来讲,其取决于人类实践能力以及实践水准方面。在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的最后一单元便重点强调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单元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确人地关系历史演变情况,同时针对性地归纳当前我国所面对的各种环境问题,感悟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所以,在进行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本地区的部分城区进行考察,并针对于区域环境来书写出相应的文章,其中應包含区域曾经的情况、现下环境状况、未来区域自然环境发展趋势等等,以及自己对环境保护所想到的办法,教师结合学生群体获得的资料来开展“保护环境”的主题活动,深度强化其认知能力。此种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领略到人地协调观,同时还能够深度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结束语:总之,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教师需要借助于科学合理的课前活动以及调查活动来强化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借助于探究式教学活动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借助于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学生形成更为完整的知识储备。高中地理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引学生从课本步入到世界中,深度展现出地理学科所具备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只有这样才能契合时代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贾文.浅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61.
[2]庄惠芬,晏朝强.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要求实例探讨[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1):40-43.
[3]吴炳芬.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说明剖析及复习备考启示[J].青海教育,2018(02):46-47.
[4]卞春尧.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18(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