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

2020-09-10 07:22洪钰琼
高考·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成就感成功自信

洪钰琼

摘 要:本文從成就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的作用,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关键词:成就感;自信;培养;成功;体验;动力

由于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形式相对单一,而逻辑推理严谨,使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感到乏味,厌倦。甚至有的,一进高中就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程度就会明显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这时,如果教师不去加以关注,学生就会对数学学习彻底失去信心。所以要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必须有所措施,而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强大的动力。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呢?下面就是根据自己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从中得到的一点体会。

1.主动创造机会

备课是创造机会的前提条件,能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增加课堂有效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备课的内容。考虑新旧知识的连续性,新的知识必须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生长,并且起点要合适,不宜过高,要让学生想学,能学,易学,才能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案例,在一轮复习《直线与直线方程》复习课上,因为内容较为简单,有些同学不愿多听,而另一部分同学,则由于先前没有掌握好这块内容,就害怕接受,也不想听。这时我想到了解析几何,想到了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性问题,这也是学生心中的难题。于是开始引导,问同学们直线和圆锥曲线的问题难吗?他们说难。那如果没有直线,只有曲线呢?或者没有曲线,只有直线呢?这时他们突然觉得问题变得简单了。所以要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性问题,我们可以先把直线了解透了。就好像一个人身上同时背了两个包袱,如果试着放下了一个,感觉就会不一样了。美国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史坦利.阿诺德说,“每一个问题都隐含解决的种子。”他强调了一项重要的事实,就是每一个问题都有自己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如何去寻找,如何去处理。其次,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解,紧紧围绕重点进行练习。至于如何突破学生的难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具体实施。对于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找准疑点,一一攻破。只有准备充分了,才能让学生在想学,能学,易学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2.珍贵的互动体验

要抓住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结合点,从身边小事出发,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实例,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学习的目的,不只在学习知识,更重要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态度。学习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复杂的心理作用与周围的人、事、物所产生的静态与动态的一个交互过程。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每一行为过程,或厌倦,或疑问,或冥思,或微笑。因为这是他们对我们课堂有效教学最直接的评价,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成就感的前提。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解题的策略也有差异,所以与学生交流,讨论,比较总结,既能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化,数学思想方法深刻化,也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互动体验。用启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忘了,肯定他们,不管结果是否正确,这个过程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只有教师对学生有特定的,可以成功的期望,才会提升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从而把自己看成是有能力的好学生,这就是我们的成就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信念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让他们相信自己的再出发能力,然后努力,再努力。

例,(2006.湖北)

已知平面区域D由以A(1,3)B(5,2)C(3,1)为顶点的三角形内部和边界组成,若在区域D上有无穷多个点(x,y)可使目标函数z=x+my取得最小值,则m为( )

A.-2 B.-1 C.1 D.4

这题不难,学生很多选择D,而且非常肯定,所以选C和选D的同学就开始争辩。他们为什么会争辩,其实,那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这表明他们开始感兴趣了。(那么,接下来,我应该做的就是,站在一旁,静静地听他们怎么讲,不论对错,只需要听着就是了。如果,说的对,就笑一笑,点点头,如果,不对就睁大眼睛表示怀疑。)这时,有学生提出,当m=4时,z已经取到了最大值。选D的同学做题时只考虑有无穷多个最优解和截距最低,却疏忽了,z取最小值,也就是z还存在一个最大值与之相对,顿时,有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这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分析过程,但是经过同学们积极的交流和激烈的争辩,整个过程就变的非常深刻。而获胜一方的成就感马上得到了提升。所以题不在于难,在于是否有讲的价值,而他的价值正是体现在,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会不会引发他们之间的交流体验。一旦经历过一次有力的、能激发潜能的体验,也就是真正震撼他们内心深处的经验,这对他们的未来会有决定性的和持久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不要忘了给他们提供一个尝试和发现的空间,给他们一个活跃、自由创新的课堂。

3.偶尔的依赖

有人说,一个学生的学习,如果过分依赖他的老师,那他的学习效率将不高,而现在的学生依赖老师学习的却很常见,老师说做什么就只做什么,甚至,还做不到的,大有人在,能做到的就很好了,可见依赖也不见得是件太坏的事。但如果我们能够更加正确的对待,那也许就是一件好事了。案例,记得,我自己读初中那会儿,我的英语还算不错,所以经常可以在我的练习本上看到老师批改时留下的“good”,每每翻开英语的练习本,就会很开心,很自信,相信自己还会有更多的“good”。所以,我在批改数学作业时,不经意间,也会写上“好”。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个学生对我说,每次看见我写的“好”的时候,他都非常的开心,而且会特别认真的去订正那一次作业,还会非常期待下一次的作业,也能做的那么好。我听了很高兴,因为那是一个数学成绩不太理想,而且对数学作业很怕的学生。没想到,就是那随手的一笔,却让他对数学产生了兴趣。也许,就是他在数学学习中那仅剩的一点成就感发挥了作用。后来,我就变的很大方,不论对错,只要是认真对待的作业都“好”。也有一个学生,她平常作业都非常好,但是一到考试,就紧张,就怕自己考不好,所以每一次考试都不太理想,久而久之,变对考试产生了恐惧心理。当我知道这件事后,就在考试之前把她叫来,告诉她这一次考试很简单,她一定可以考好,还帮她加油打气。果然,那一次她考的不差,于是在考完后我又把她叫来,对她说,其实我并不知道考试的内容,所以也不知道是否简单,只是,我知道她一定可以考好。那一次她笑的很开心。我想,她一定也了解了自信的力量。还有一个学生,平常成绩很一般,但是他想进步,也努力,只是数学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出成绩的。所以每一次作业或考试不理想的时候,我都会告诉他,还差一点点,只要他坚持,一定会成功的。而他现在还在坚持着。对学生来说,老师也许更像是他的长辈,只是需要我们的肯定和赞扬,就足以让他们充满自信。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探究发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能有学生的思考和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练和提高。但是在学生摸索前进的过程中,他们更希望老师能在旁边指引,告诉他们正确的方向。只要他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那么成就感就会激发他内心巨大的动力,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加自信的去对待每一门课的学习。这理对老师要求是要师生平等,不能居高临下,只有平等参与,才有可能和学生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的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持,信心的来源。那时,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学生都心领神会。而学生的一举一动,面部表情的些许变化,老师也能心明如镜,知之甚深,可谓心有灵犀。那才是师生之间的互相理解,才是完美的教学,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研究:《中学数学研究》编辑部:2008年第12期。

[2]高考标准诠释:湖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4版。

[3]高考完全解读课标本:接力出版社:2011年3月第5版。

猜你喜欢
成就感成功自信
新课改中英语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的改变
让数学学习焕发活力和光彩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感情
材料作文模拟题集锦(三)
做一个自信的“小小音乐家”
告诉孩子并非“成功”才是幸福
深化年轻化战略108万已是“小目标”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浅谈高职学生内力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