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摘要:随着新课标理念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现有的教学结构面临着重点的改革与挑战。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教师除了要针对阅读内容进行理论性的讲解外,要善于从多个层面出发在语文学习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保证阅读教学的效率及质量。下面,本文将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习惯
引言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面能力,而其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关乎到其它三方面能力的形成,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在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和语文学习水平,最终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教学所提出的要求。
一、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讲述教材中的课文,长期处于这一教学环境下,学生逐渐产生了惰性心理,且变成变动式的学习,他们不仅不愿意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且阅读的积极性也较低。因此可以说,上述教学问题是阻碍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养成阅读习惯的一大因素。为此,教师应该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并采取有效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在面对课文时能够主动阅读,进而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做好重要铺垫。在此,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前导入环节拓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知识,由此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1]。
比如在阅读《景阳冈》这篇课文前,教师首先可以为同学们介绍《景阳冈》的出处:《景阳冈》出自《水浒传》这部名著,其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描写了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进行农民起义的全过程。通过对《水浒传》这部小说的简单介绍,同学们能够积累一定的文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对《景阳冈》这篇课文中的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教师便可以把握好时机,将同学们带入到正式授课环节中,由此在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二、分环节开展阅读,掌握有效阅读方法
随着年级的提升,教学大纲也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阅读课文不仅需要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还需要体会和解读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情感,以及学习和积累文中的写作手法、好词佳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量。因此,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需要开展分环节阅读模式,通过多个阅读环节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掌握有效阅读方法,并逐步形成阅读习惯[2]。
比如在阅读《軍神》这篇课文时,同学们首先需要对课文进行初读,并了解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内容。通过对课文的初步阅读,部分同学能够总结出文中记叙了刘伯承拒绝用麻药治疗受伤的眼睛的过程。在学生概括完文中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详解。接下来,教师再请同学们进行二次阅读,在此次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同学们需要对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学习和赏析,如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其目的便是为了突出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最后,教师还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深度阅读,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上述三个阅读环节,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逐一达到语文阅读的目的,进而使同学们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三、建立学习小组,积极进行互动
语文是一门需要集思广益的学科,尤其是当学生阅读完课文后,更需要针对课文内容开展积极地交流。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又能够完善同学们思考问题的角度,进而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除此之外,及时地交流互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为此,教师有必要为同学们营造交流互动的环境,在语文课堂中建立学习小组,并请同学们在阅读完课文后积极地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交流互动。为了使同学们能够沿着正确的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教师需要提出几个与课文中心思想相关的问题,由此引导同学们针对问题展开思考,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上述良好的互动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度学习课文,达到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策略进行了分析。阅读是学习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方法,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语文学习水平。因此,广大教师有必要积极开展阅读教学,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从而使他们逐渐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崔艳红.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20,03:6.
[2]陶姗.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J].科技风,2020,12:34.
[3]拉毛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