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0-09-10 07:22:44沈一松
学习与科普 2020年14期
关键词:合作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沈一松

摘要:小学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中能够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主要是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并能够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性质,进而掌握与自身相关的法律问题,并由此保护个人的合法权益。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和应用这门学科介绍的内容。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合作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在教学模式的调整中,教师更多的是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忽略了这一时期培养同学们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有利于学生发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在相互的融合中,学生的思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他们更愿意主动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在相互的讨论中发现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最终提高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合作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并鼓励学生在课上主动交流并分享个人的经验,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相互的帮助中,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在讨论中可以提出更加周全的解决策略,并及时的反思团队的不足。同时这样的授课模式极大的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中,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的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并将教材中介绍的案例与实际生活对比融合,由此深化对知识的应用能力[1]。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营造和谐氛围,形成合作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主动在课上构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中,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形成合作意识,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相互合作的能力。例如在介绍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这一单元的内容时,首先需要同学们了解生活中有哪些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了哪些法律的保护。在课上,老師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在这些场景的构建中请同学们将个人带入到课堂当中,并由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构建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潜意识想要和身边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意识引导中,学生发现如果课堂中存在着一定的合作环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并能够在相互的交流中,引导同学们正确的保护自己,并运用法律保护身边的人。在学习氛围的营造中,学生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并完成学习小组的分配,最终提高学习的效率,主动参与课堂的协作学习[2]。

(二)提出专业问题,促进合作开展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提出实质性的问题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并在问题的提出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互动当中。例如在介绍公民意味着什么这一单元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在课上提出:什么是公民?面对这样的疑问,老师可以请同学们组建相关的学习小组,在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中,引导学生明确公民的基本概念。在明确了公民的基本概念后,请同学们思考身为公民,我们承担着什么权益和义务?通过这样的提问,老师可以在课上请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找到正确的答案,同时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相关的拓展思考。同学们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时,脑海中要能够意识到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就要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些都是公民的基本要求。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在材料题的设计中给出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并由此鼓励学生回答。在这样相互的合作和探究中,学生的学习思路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并由此发现这门学科的学习技巧,进而在课上主动地参与到协作学习的过程中。

(三)延伸教学内容,积极合作拓展

为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合作能力,老师可以在原有的教学任务中进行相关的拓展,在拓展中提高同学们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在介绍“国家的机构有哪些”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一些课外任务,在任务中的完成中感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课外任务中,老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家庭住址划分不同的小组,并请同学们跟随着自己的小组调查家庭住址周围存在的国家机构,为了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老师可以简单的在课上列举简单的国家机构,比如公安局就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国家机构,公立医院同样是国家公立机构。在这些例子中,老师请同学们按照地址完成课外任务,并请同学们判断哪些机构属于国家的公立机构。通过这样的课外小组互动,同学们可以在这样的课堂互动中感受这门学科的包含范围,并由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拓展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并强化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能够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要为同学们营造合作的良好氛围,鼓励同学们主动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引发合作动机,利用课本进行拓展,开展互动性的实践活动。在学生的协作交流中,教师要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这些环节中,引导并帮助同学们,只有这样同学们的课堂协作意识才能够逐渐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罗昌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8.

[2]马秀娥.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和法治教育融合的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177-179.

[3]王海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小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西南大学,2020.

猜你喜欢
合作意识道德与法治培养策略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德育(2017年1期)2017-02-09 13:59:41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11:22:17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53:25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5:40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0:26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