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野下,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构建策略

2020-09-10 06:44刘静中陈超
新教育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长效机制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刘静中 陈超

摘要:2020年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收官之年,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贫困人口治贫原因中,一个带有共性的因素是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谋生致富的一技之长并代际传递恶性循环。职业教育扶贫是一种最直接、最现实、成本低和见效快的扶贫方式,它能提振贫困户的精神,转变其落后观念,并提升其生存本领和能力,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方式。该文将基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视角,从文化宣传转观念、政府引导促就业、教改增强“吸引力”、监督考评保质量等层面,探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长效机制

引言

按照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2020年是我国精准扶贫战略收官之年,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是当前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农村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具有多样性特征,在致贫原因分析中,一个带有共性的因素是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落后,没有谋生致富的一技之长并代际传递恶性循环。职业教育扶贫是一种最直接、最现实、成本低和见效快的扶贫方式,它能提振贫困者精神,转变其落后观念,并提升其生存本领和能力,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最有效的方式。通过职业教育不仅能实现单个贫困户“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目标,而且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地區的贫困状况,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的功能转变,通过职业教育为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实用人才,有助于推进“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对接,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长远的新生力量。因此,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理应发挥巨大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职业教育扶贫并不能令人满意: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高、毕业生地位较低,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对接性不强,职业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缺乏“吸引力”,一些学生家长“宁愿让孩子外出打工,也不愿接受职业教育”等现象。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轻职教”育状况,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取得“脱贫不返”的长期效果?该文将基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视角,从文化宣传转观念、政府引导促就业、教改增强“吸引力”、监督考评保质量等层面,探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一、职业教育的扶贫功能

精准扶贫产生于我国大扶贫战略的背景之下,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思想由此诞生。在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出现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下的精准扶贫概念。教育扶贫也衍生出“教育精准扶贫”,但仍属于教育扶贫或精准扶贫的下位概念。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具有针对性强、周期短、门槛低和范围广泛的特点。新时期我国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强调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有机结合、相互促进。2019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各类职业院校“将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作为自己的法定职责,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1]。《方案》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指明了方向,“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办学目标更加清晰。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比较优势

1、基于文化教育帮扶,实现 “精神扶贫”与“能力扶贫”相融合

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仍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造成贫困人口接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落后,精神不振,治贫脱贫的动力不足。“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职业教育帮扶可以实现“精神扶贫”与“能力扶贫”的有机融合,从根本上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彻底实现脱贫。

2、提升个人发展能力,为长远脱贫奠定基础

一技在手,终身受益。职业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职业教育在培养贫困地区适龄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方面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的优势。对贫困人口进行职业教育,既能提升其生产技能和竞争能力,还能增强其内生动力和经营意识,有助于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确保脱贫的效果和可持续性,为长远脱贫奠定基础。

3、面向地方人才需求培养,为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准备“有生力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相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从社会调查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分解和提炼从事具体职业岗位工作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依此为据来设计具体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通过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准备“有生力量”。

三、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构建反贫困文化宣传机制,树立脱贫致富信心

职业教育是面向弱势群体的教育,也是反贫困文化教育,不仅具有技术传承职能,也担负着文化普及、政策宣传重任。针对贫困人口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缺少致富能力和脱贫信心不足等问题,职业教育利用其资源优势组织文化艺术、专业技术和政策水平较高的教师进村入户,以扶“志”为着力点,将技能培养与受教育者的个性、兴趣和爱好等有机结合,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化演出、扶贫政策宣传等教育活动,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树脱贫信心。通过多种媒体形式的宣传教育对贫困群众从思想上给予鼓励引导,帮助贫困人口消除“等、靠、要”思想,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贫困,改变家长“寒门再难出贵子”、“读书无用论”的落后观念,增强“知识改变命运”的意识,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欲望,实现“扶贫先扶志”的效果。

河南省镇平县在当地宣传部门的指导下,邀请职业学校在贫困村开办了“脱贫讲习所”,并购买了专用宣传车辆和演出设备,组建艺术班子深入各贫困村开展文化扶贫活动,既让村民欣赏到了精彩的文艺节目丰富了文化生活,又宣传扶贫政策让农民感受到党的温暖,收到良好的教育扶贫效果。

(二)推行“渗透教育”机制,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思想封闭,居民家庭对职业教育不了解、不清楚,尽管当地政府对职业学校学生有很大的扶持力度,很多家庭仍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来接受教育,甚至出现了“宁愿打工也不读职业学校”的现象。如何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乐于接受职业教育,这不仅关系到贫困家庭能否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问题,也将影响贫困地区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1、推行职业技术“渗透教育”。在初中阶段的综合素质教育中,加强综合实践课的功能室和理化生学科实验室建设,配备实践技能训练设备,开设劳动技能教育课程,以劳动技术、生产实践动手操作为主,结合数、理、化等学科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习职业技术的兴趣。同时,实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九年级开始,对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由校长或政教处牵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共同负责指导初中学生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根据家庭实际、学业水平、兴趣爱好,理性选择普通高中或职业学校就读。

2、扩大招生宣传影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每年召开本地区职业教育招生座谈会、才艺技能表演会、成果展览会和文艺演出会等活动,扩大招生宣传影响力,展示职业教育成果,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同时组织九年级毕业生及家长到职教中心、实验实训中心参观并进行职业体验,提高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让贫困家庭的学生感受职业魅力、增强接受职业教育愿望、走职业教育治贫脱贫之路。

(三)构建“多位一体”职教体系,保就业增效益

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施行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实现资源共建共享”[2],目的在于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据此,新时期职业教育应变“孤军奋战”为“协同作战”,引导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等参与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构建职业教育与工、农、商和金融等相互融合的职业教育大格局,壮大职业教育规模,增强精准扶贫能力。大格局下的职业教育体系就业信息沟通更灵通、相互协调更方面、就业途径更广,从而能保障贫困家庭通过职业培训找到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河南沈丘县按照“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思路,引导职业教育机构与劳动密集型企业合作,到贫困镇村设立“卫星工厂”,新建和改建了 113 个乡村“扶贫车间”,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技术优势,通过职业培训使2000多户贫困家庭顺利就业,既解决了农民“顾老、顾小、顾家、顾田”之忧,又增加了收入,实现了脱贫目标。

(四)构建职业导向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

1、在专业设置上,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建立以职业为目标、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体系。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重点建设一批社会有需求、办学有质量、就业有保障的特色专业,更好满足产业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同时,吸引更多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通过职业培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

2、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职业培训效果。《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深化农业农村大数据创新应用”的发展战略〔3〕。职业教育应充分发挥自己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培训,通过创业不仅可帮助部分劳动者就业,还可为其他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人口致富;另外,通过搭建互联网通道,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以及实训、创业、就业等要素有效整合在一起,提高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效率。

河南舞阳县中专学校借助阿里巴巴集团实施的农村淘宝项目,在全县 114 个贫困村筛选出 100 多名热爱电商、有创业意识的贫困人口,通过实施电商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在全县 60 个贫困村建立电商服务站,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了快速脱贫,特别是解决了部分残疾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另外,该校选派20名农艺技术专业教师深入贫困村,利用“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指导贫困户发展大棚香菇种植,使食用菌种植业成为县域特色产业。全县香菇种植达到 5000 多万袋,产值突破 4 亿元,带动了 11 个乡镇 2300 多个贫困户实现了脱贫[4]。

(五)完善职业教育扶贫的考評机制,确保扶贫质量与效果

完善的考评监督机制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保障,不仅能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有序进行,还能及时查处问题,适时纠偏,为精准扶贫指明方向。建立健全基于大数据支持的职业教育扶贫评价机制,以切实实现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的目标。首先,完善职业教育扶贫的考评体系,避免教育政绩诉求的短期行为导致精准扶贫的目标偏离。从贫困学生入学、特殊群体关爱、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情况等维度,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和权重,细化职业教育扶贫的考核对象和内容,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和方式;其次,建立以政府为主,多方参与的监督考核机制。在发挥教育部门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聘请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进行绩效评价,及时客观反映贫困状况、变化趋势和职业教育扶贫成效。开展贫困家庭满意度、特殊群体学生满意度调查。有关考核、评价、调查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高质量。

(六)树立终身职业培训理念,延续“增收不停步”脱贫效果

2018 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为发展终身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实践证明,贫困人口某一时期接受职业教育,确实可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实现脱贫目标。但是,确保贫困人口不再返贫、实现永久脱贫,必须加强终身职业教育培训,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进而“将职业教育服务范围横向延伸至所有劳动者,纵向延伸至劳动者一生”[5]。职业学校要加强与农村基层组织、乡村成人教育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联系,及时跟进脱贫人口的技术技能更新状况,帮助其通过终身学习持续提升自身发展能力,进而实现“增收不停步”脱贫效果。

参考文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国家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2019-01-24.

[2]《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国家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2019-04-03

[3]瞿连贵.攻坚阶段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当代职业教育,2019(1):42-4

[4]秦中应.高职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优势与实施对策[J].职教论坛,2019(1):42-47.

[5]钱俊.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使命及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8(22):66-69.

[6]《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国发〔2018〕.中国政府网2018-05-09.

作者简介:

刘静中(1963-),男,河南宁陵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

陈超(1969-),男,河南商丘人,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题名:“职业教育促进河南精准扶贫对策与精准扶贫绩效评价研究”、批准号:“2019-ZDJH-052”。

猜你喜欢
长效机制精准扶贫职业教育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