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萍
摘要: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陶冶美德情操,培养爱美情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与思想教育的结合,使学生能夠激发审美直觉,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
关键词:在语文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要渗透在各科教学中.提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教师总感觉到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结合不起来,在授课时总是轻描淡写地提一提就算完事。
其实许多思想教育的材料从我们的眼皮底下溜了过去,使我们失去了许多教育机会。我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抓好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课堂细节进行思想教育
关注课堂教学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总是呈现在许多课堂教学的细节中。记得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此言善哉!“细”虽然确实“小”,但没有一种“大”不是由许许多多的“小”组成。有一次,一个老师在上《庐山云雾》良好这篇课文的结尾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去庐山,你想去做什么?”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想取个庐山姑娘做老婆。”这惊人之语一下子使教室炸开了锅,看,刚才好好的教学情境眼看就要荡然无存了。老师急中生智,开口道:“这真是一个不错的想法!庐山山美、雾美、人更美。如果真能有那么一天的话,我们一定去参加婚礼。等到那时再想起今天的课堂,该是一个多么值得怀念的往事!但是,你必须认真学习,注重品德的修养,不断增强自身的魅力才行,你说是吗?”这时那个学生笑了,是那种腼腆、脸红的笑。课堂教学原来的氛围没有破坏,好像因此更浓了。这是多么生动的细节。重视教学细节,让教学细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打造细节的同时造就人生,成就完美。
二、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在思想上也受到教育。
语文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但语文学习的活动方式形式多样,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听、说、读、写、看、想、唱、跳、演、做、玩等。如果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年龄的特点,认为课堂越热闹,课堂气氛就越好。课堂上吵吵闹闹、蹦蹦跳跳,没有动静的节奏,没有思维的交锋,没有多元的结论,结果使学生精力、体力付出太多,语文知识、能力获得太少。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获是知识,应该从教法上进行改革,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德育和美育的熏陶。
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要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荣誉感强的学生,往往容易在胜负上为一点小事斤斤计较,争执不休。教师应在肯定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要服从指挥、顾全大局,把个人荣誉、班级荣誉和学校荣誉紧紧要联系起来。对荣誉感比较淡薄的学生,一方面应采用集体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在课堂中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在集体活动中,个人的才干才能获得大家的认可,个人的情绪快感才能得到满足,从而把自己与集体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向为国争光的优秀人物学习,从正面灌输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使小学生懂得爱祖国从学校、爱班级做起,做大事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教师要坚持从正面教育入手,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好人好事发扬光大,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借助诸如《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等课文的讲解,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四、从不同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意识,以适应竞争激烈、高速发展的社会,可体现在以下的几种意识:
1、科技意识
科学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教师要有目的地渗透科技意识。例如:在教学《能干的钟点工》时,找出这钟点工能干些什么,与人相比,它干得好吗?当学生找到答案时,教师可以指出:有这么能干的钟点工出现,全是科学技术不继发展的结果。从而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增强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信心。
2、环保意识
人类要爱惜自己的生活环境,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利用主题班会,召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让学生自由发言,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课文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空气的污染》都是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的好材料。
3、节约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铺张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教师可抓住一切与节约有关的文章进行讲解,特别是在学生就餐时,在食堂显眼的地方粘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