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香 姚紫燕
摘要:本文从心理层面剖析大学生暴力行为背后折射出个人价值观及成长环境的影响,通过处置一起暴力事件,提出要家校联动、多部门协调处置暴力行为。教师要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用仁爱之心关爱学生,化解学生的暴力行为,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三观。
关键词:仁爱;化解;暴力
目前,国家针对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台了许多新的政策和要求,在《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一书中,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是靠人才,靠教育,教育强则国强。好老师的四个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基于这些观点,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学生的德育放在首位,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学生的打架等暴力行为时有发生,辅导员要从学生成长背景中深层探析暴力行为背后的原因、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对实施暴力的学生施以仁爱之心,给予心灵滋养丰富学生内心情感,帮助学生化解不良情绪,防止发生不良行为。本文以一起处理学生打架斗殴的事例,剖析了学生在事件发生前后的心理变化和思想转变的过程。
一、案例概述
张XX、王XX是大学二年级学生,两人于周末在学校附近和老乡喝酒至凌晨12点步行回校,走到学校足球场旁边,遇到四个坐在台阶上喝酒的同学刘XX等四人,看了对方一眼,对方觉得受到挑衅就用语言辱骂两人,双方发生口角并打起来。对方用啤酒瓶打张XX和王XX,两人极力挣脱后在旁边找到两根大棍子猛击对方,由于对方人多势众,两人被打得头部出血受伤。十几分钟后,学校保卫处启动应急预案,派出所警察到场处理事件,并送张XX和王XX到医院就医。经医院鉴定,张XX和王XX分别为软组织挫伤、头部出血,医院对两人进行伤口处理。第二天晚上他们的老乡听说此事后,在两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召集一群老乡围追打人的一方,所幸未造成二次伤害。学校对打人的四名同学分别做出留校察看处分,并支付张XX和王XX在事件中产生的交通费、检查费、医药费、精神损失费合计七千元。给予打架的刘XX等四人留校察看、记过等处分,给予召集打人的组织者杨XX留校察看处分,给予张XX、王XX记过处分,对参与此次打架事件的其他同学进行批评教育。
二、案例分析
校园中因学生冲突引起打架斗殴并非少见,在事件中张XX、王XX因被打出于自卫攻击对方,但是危险解除后没有及时逃离现场,心中怒火难耐继续攻击对方,事后他们的老乡纠集多人报复对方,使事件进一步恶化,张XX、王XX从受害者变成攻击者,事件的性质变得复杂。辅导员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工作,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家长多次沟通、交流,对案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学校规定学生不能酗酒,晚上十一点半之前回到宿舍,张XX、王XX违纪喝酒、晚归,是造成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张XX、王XX在事件发生事的初期对晚归喝酒的错误行为认识不到位,觉得被别人打了,是受害者。
(二)张XX、王XX在高中时是同班同学,两人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秀,谁都没有想到两人会发生打架事件,他们认为自己被打,没有任何过错。
(三)张XX、王XX所在的家乡民风彪悍,人们处理矛盾的方式简单粗暴,习惯召集亲人打群架解决矛盾,很少通过合法渠道解决问题。事后学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人欺负了,计划召集亲戚到学校找打人的学生讨要说法,如果学校不能严肃处理打人者就召集多人到校报复对方,在此情况下,与家长有效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
(四)主动攻击打人的刘XX等四人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认错态度较好,愿意赔偿检查费和医药费用。
(五)需要处理的问题:打人的一方需要批评教育;需要安抚张XX、王XX的情绪;关注老乡同学的情绪和行为状态,以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引导张XX、王XX面对冲突时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避免防卫过当;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了解事件的真相及学校处理事件的态度和方式。
三、案例处理
(一)以人为本,关心被打学生的身体状况,查看学生伤情,主动了解学生受伤害的程度、做了哪些检查和治疗、身体恢复情况如何,医生对伤情如何鉴定,有无后遗症等等。
(二)领导和辅导员多次约张XX、王XX谈话,肯定他们平时在学习生活方面取得的成绩,但是两人违反学校规定有酗酒行为、晚归现象,在事件中两人情绪失控,防卫过当。事后两人告知老乡,老乡们追打对方,差点引起更大的伤害。两人虽然是被打的一方,但也违反学校纪律。
(三)与张XX、王XX家长沟通,使其了解学校处理事情的过程,家长从“孩子被打吃亏没人理”的认知转变为“学校正在认真处理打人事件”,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四)按照校规校纪处理此事,根据《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违纪处分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五款关于学生在校期间酗酒、打架斗殴者的处理办法,给予打人的刘XX四名同学分别做出留校察看、记过处分,并支付张XX、王XX在事件中产生的交通费、检查费、医药费、精神损失费合计七千元;给予召集打人的组织者杨XX留校察看;给予张XX、王XX给予记过处分。
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张XX、王XX从受害者角色中慢慢转变,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学校的处理结果。经过老师多次调解,打架双方心平气和,面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握手言和。
四、经验与启示
本案例虽是普通的校园打架事件,但折射出部分学生受家庭及社会影响,学生在突发事件中内部缺乏正确的应对模式,控制情绪能力较弱,面临冲突情绪失控,行为反应强烈,容易发生暴力冲突。如果處理不当或者不及时,有可能会引发较大群体(老乡帮)校园暴力事件。辅导员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者、人生导师,通过处理事件从中取得一些宝贵的经验。
(一)上报分管领导,听取领导的意见
辅导员及时了解打架事件发生的起因和过程、事件造成的后果,了解双方的思想动态,并上报分管领导,启动危机事件处理程序。
(二)疏导情绪,端正认知,守护成长
辅导员在事发时关心关怀受伤学生,安抚学生情绪,关注学生在事件过程中呈现的心理状态及情感变化,倾听学生的感受和诉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辅导,用仁爱之心化解学生在事件中产生的的愤怒、痛苦。学生从被害者变为加害者,先被伤害再被处分,一方面要处理他身心受伤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引导他面对因喝酒晚归、防卫过当而受到处分的挫败感,不愿正视自己的问题,学生的心理活动纠结而复杂,需要辅导员给予正确疏导,需要更多的倾听、理解、安慰、陪伴和等待,等待他们能独自接受事情的全部后果,这个过程是学生心里对自己潜在暴力行为逐渐消融的过程,需要辅导员有爱心、耐心和稳定的支持。
(三)调解和教育相结合,化解学生潜在的暴力冲动
辅导员主动沟通协调,尽快解决学生提出的合理诉求,落实学生到医院检查需要的交通费、治疗费赔偿到位。辅导员对学生的仁爱之心是教育的基础,对学生不仅要讲规则,讲纪律,更需要讲情感,施以仁爱之心,二者要融合在一起。通过谈话了解他们的感受,关注情绪变化、认知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关怀和引导,化解学生潜在的暴力冲动,理性面对冲突。学生不仅从事件中看到自己内在的心理需求,还学会从大局考虑问题,抽身出来用第三只看待自己的所做所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加强家校联系,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父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对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性格、品德、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1]。家长的情绪和学生的态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了解事情的过程及孩子的情况,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促进事件向积极方向发展。经过多次诚恳有效的沟通,学生家长的认识从片面到全面,从不知情到知情,从愤怒情绪到平和面对,从站在学生的角度到全局角度看待问题,家长态度慢慢影响学生的认知,在家长的支持下,学生更快地调整自己的暴怒情绪,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行为。
(五)多部门联动,公平公正处理事件
纪律处分是教育学生的方式之一,是为了警示学生,而不是惩罚学生。本案件得以完满解决,与学工处、保卫处、涉及系部共同协调分不开。几个部门就此事件召开了三次专题研讨会,依据相关校纪校规,坚持原则,形成处理意见,按照学校规章制度对应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对学生一视同仁,公开公平公正处理打架事件。
(六)对学生加强纪律教育,提高学生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是成年人,上了大学就不应该象高中那样严格要求他们 ,比如不能晚归、喝酒等等,对于学校的宿舍管理、安全教育等比较漠视,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造成不良的后果,所以加强纪律教育是学校的常规工作,应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防范于未然。
(七)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认知能力
案例中打人的一方只因被对方看一眼就感觉受到威胁,容易产生敌意、偏执情感,对人缺少信任,这些自我体验与现实不一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学校需要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定期召开主题班会,使学生从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和感受,培养相互信任理解的桥梁,增强信任感和接纳水平;开展室外素质拓展训练,在活动中看到自己,了解他人,增强同学友谊。做好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工作,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觉察自己的负面情绪,调整不良心理状态。引导有心理困惑的学生主动走进咨询室,消除潜在的心理障碍,维护身心健康。加大力度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提高心理健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心理咨询水平,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有效、稳定。
参考文献:
[1]光明日报2014年5月6日015版
课题项目:广西高校思政立项课题:大学生校园冷暴力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2019SZ077)。课题主持人:陈香。
作者簡介:陈香(1973—),女,广西贵港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专职辅导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