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2020-09-10 21:47代蕾蕾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实施策略语文教学

代蕾蕾

摘要: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最主要的互动方式,属于常规化的教学环节。如今,全新的教育理念为课堂提问赋予了新的色彩,教师必须对提问环节进行重新设计,采取新的方法。本文将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提出几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组织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课堂提问;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课堂提问应该是具有目的性、方法性和科学性的活动,它能够起到沟通师生情感,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但在传统课堂上,提问的重要性显然被忽视,缺少组织性的随意化提问充斥着课堂,这显然是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首先要整改的问题。

1.抓住核心知识设计问题

课堂上应该在哪个环节提问,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这些应该是教师在备课时就准备好的,不能是在课堂上盲目且随意设置的,否则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问题如果不能抓住核心知识点,只能是浪费时间和学生的精力,我们应该结合每一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基础,贴近重点知识,且带有层次性的问题。

如:小语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又该怎样设计核心问题呢?通过反复读文,我这样设计核心问题:1、圆明园里有什么?2、一把大火过后,圆明园里没有了什么?3、圆明园的大火毁灭的是什么?不能毁灭的是什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圆明园里有什么,学生自然而然了解到圆明园中有各种风景名胜,历史古迹,伟大建筑,通过这样问题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灿烂。但一把大火过后,圆明园中的各种名胜古迹,殿堂楼阁都不复存在,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也被抢劫一空,焚烧一空,一个美丽的风景名胜,多少年来劳动人民心血建造而成的一个萬园之园这样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巨大损失,也是世界文化的损失,从而引发对侵略者的愤恨。学到这,再提出烧不毁的是什么,结合课文思考到是我们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正是中华子孙这些能工巧匠才能建造如此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从侧面体现出劳动人民的伟大[1]。从而升华了文章主题,让学生进入深层次的思考。

2.利用情境营造氛围

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好的方法是创设氛围,为学生提供思考、展示、锻炼的情境平台,所以我们在创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把问题设置成一些悬念性的问题,有矛盾性的问题,创造一种情景,这样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就非常有积极性,而且更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匆匆》一课,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呼吁人们珍惜时间。教师可以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透过课文表达出的情感去感受作者在匆匆的时间流逝中,心中充满的惆怅和伤感[2]。

3.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在提问环节中也要坚持落实这一理念,让学生牵动整个教学活动,教师则为他们而服务。首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注每一个学生。其次应将提问和对话相结合。在教学中,要注意捕捉和挖掘对话的时机和话题,开展积极的对话。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对话,开放性的问题,涉及高级思维过程的问题容易和学生形成对话,尤其是教师在对学生回答进行反馈的时候,引导学生和教师对话,更能体现他们的主体性。

4.提问方式要灵活多样

课堂氛围活跃与否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要形式多样,围绕教学主题进行问题的多样化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和最近思维点,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气氛活起来,乐于参与其中,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直问。“直问”就是针对教学主题直截了当的提问,问题指向清晰、明确、简洁。在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时,常用直问法。如:“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

(2)曲问。就是运用“迂回战术”从另一个角度,或另一方面来进行提出问题,在思维方式上有些迂回策略,最终落实到终极问题上。它问在此而意在彼,是学生开动脑筋,通过一定的思考化难为易,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以达成目标。

(3)反问。反问即从相反的方向提出假设,从而制造矛盾,引发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从不同角度深入问题本质,这样提问方式能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提高辩证认识,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方向,多层次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加深,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使学生领悟更加深刻。

(4)追问。追问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作出判断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这样通过追问有利于学生深一层次的理解问题,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掌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3]。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并不能让学生接触到核心的答案,而此时他们的思维已经被激活,教师如果能够继续追问下去,就能够令学生的思维发散,对问题有更深的理解,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引导。比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教师通过设计“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接受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你认为这两种评价的出发点是什么?”“你最常听到的来自父母的评价是什么?你怎么理解他们的评价?”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不断追问,让学生透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逐渐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追问,进一步的放大了对问题的理解,问题的层次性更深刻,指向更加清晰。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思维层次深度,有利于学习方式的纵深发展。

5.结语

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值得广大教师付出终身的精力去研究,没有最好的提问策略,只有效果更好的方法,在这条道路上,我们的探索永不能止步。当下,课堂提问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创意的体现,实现方法多样化,问题层次化,使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达到提升教学效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宇,王峰林.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作文成功之路,2017,23(8):20-23.

[2]孙雪梅.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4(3):99-100.

[3]季友东.浅析课堂提问子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实施[J].学周刊,2017,10(3):26-27.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实施策略语文教学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