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欣华
【摘 要】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高效。对于初中阶段的数学来说,不再是小学中简单的计算,其包含一元二次方程、简单的几何引入函数的概念,对学生的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整体、函数的思想提出了要求。数学课堂要高效有序地给学生讲通数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对数学的实际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 有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88
初中学生处于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时期,需要从具体到抽象慢慢过渡,使学生有一个接受过程,让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对于数学的学习应该由例题到公式到练题,由例题引出公式,由公式解决难题。所以创建高效课堂由以下五大板块构成:
一、课前预习是基础
初中数学的难度加大,需要学生提前消化和理解,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讲解,学生容易跟不上进度,所以应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而预习的重点应该放在例题的讲解上。刚入初中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不能很好地理解数学原理的形成,也难以自己总结出原理。例题的难度较小,并且解题过程详细、明确。在例题的做法和归纳中,学生可以了解解题的思路,并对原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课堂上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原理,在已经预习的基础上将知识和原理结合起来,在大脑中将具体经验和抽象经验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布置一两道例题既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还能锻炼学生的归纳、提炼能力。
二、讲清原理是关键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抽象逻辑思维欠缺。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只讲结论,应该讲清推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结论是如何形成的,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对学生进行公式的牵引和逻辑的归纳。比如,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讲解之前,教师应该先进行整式的讲解,为方程的讲解打基础。要注重对每一条原理的讲解,从而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初中教学引入几何的概念,从较为简单的三角形入手介绍角与角和边与边之间的关系。一条定理可以得出许多的推论,比如,根据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由此可以得出的推论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他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因为直角三角形里面已经有一个90°,所以其他两个角相加等于90°,则其余两个锐角互余。而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那个角互补,另外两个内角加该内角等于180°,该内角与其外角相加等于180°。所以说三角形的外角就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根据第二条,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可以得出第三条结论: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三、限时练题学思维
对于数学的学习,练题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在练题的过程中可以掌握很多的题型,并且对原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的练习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详细的讲解,避免学生在做课后作业时疑问过多,消磨学生的信心,浪费学生的时间。同时,强调限时的原因是,限时可以考查数学思维,而不是在已有的习题上去模仿。教师出题不仅应该考查学生的牵引能力,还应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并及时查漏补缺。同时,也要注意:不应该一味追求速度,让学生养成粗心的习惯。限时练题练的是思维,而不是对关键步骤的省略。针对限时练题应该注重基础,提升解题能力;把握时间,勤练解题速度。找出自己做题慢的原因,注意做题的条理性和规划性,做到快而准确。
四、在课堂上让学生讲题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讲解做题思路,学生互讲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程度,同时,讲题对思维的清晰度要求很高,在学生讲题的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的思维漏洞,并且学生的思维也可能相对发散,可能会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给教师的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但应该控制学生讲题的时间,因为如果只是学生来讲,细枝末节的东西会很多,可能会影响课程的进度,也打乱教师的课程安排。同时,应该控制学生讲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难度适中,如果太过容易是浪费时间,而难度过大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讲题这个环节如果设置得好,还可以增强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五、课后总结很重要
课后的总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后作业
课后的作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见识更多的题型,提高对公式运用的熟练程度,并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不局限于书本,只需要找出书本中的典型题,对于同一类型的题只需要一两道便可,不应该笼统地做,加重学生的负担。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分清习题的难易程度和知识考查范围,提高练题的针对性。
(二)错题整理
错题往往反映的是学生知识的遗漏点,对于错题的记录和反思有很大的意义。而每个学生的错题不尽相同,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必要去讲解某同学个人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整理错题,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错题分析知识遗漏点。对于学生普遍出现的错题,教师应该详细讲解,并考虑当时讲该知识点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应该换种方法和思路,重新对学生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
(三)课后反思
对课堂的评价是极为关键的,应该结合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寻找课堂的亮点和缺点,为下一次课堂做示范。教师应该在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正确,教学的重难点是否突出,教学组织是否合理有序,教学时间是否控制得当,教学内容是否合理。不仅应该关注教的情况,还应该关注学生学的情況。观察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及时进行修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建构高效课堂。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限于上课这个过程,还要结合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系统。在系统里合理安排教学课堂内容,使课堂渐进、有序。
参考文献
[1]朱桂敏.试述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09(9):25.
[2]陈春晓.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00(04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