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2020-09-10 07:22刘荷芳
南北桥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思考素质教育

刘荷芳

【摘    要】21世纪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集中时期,素质教育贯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始终。本文中我们就聚焦大学体育教学,针对教学改革的方向展开探究,并结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具体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展开阐述。

【关键词】大学教育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2.190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也是当前各阶段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的重点内容。其中智力教育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的核心,因为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教学体制下,教授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理论基本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所以实际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所针对的是德育、美育和身体素质构建这三大基本方面。对于前两项在实际教学中和考试学科、普通专业学科的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共性,都属于纯粹精神领域的塑造,只有身体素质的构建在各阶段教学中所承载的学科是唯一的,那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体育学科,并且教学形式也和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毫无疑问,体育就是针对培养学生身体素质,构建学生强健体魄为主的,辅助以运动等形式缓解学生的压力,塑造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不论是在以往还是当前的学校教育中,体育是最容易受到忽视,教学也最容易陷入“放任模式”,呈现不规范教学的学科。本文中我们就针对大学体育教学展开具体的探究。

从体育学科的特性和呈现形式来看,大学体育和其他教育教学阶段的体育有着较为明显的异同点。纵观我国各个教育教学阶段来看,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塑造学生健康的身心,并且呈现形式都是以室外的动态教学为主;而不同则在于,大学体育相对于普通教育阶段的体育来说,涉及范围要广、内容较为丰富、占据的教学时间也相对较多。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大学阶段我们的教学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普通教育阶段的教师负责、监督形式,逐步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并且教学以专业教育为主,那么相对于综合教育模式来说,学生的课业压力相对较小,运用到日常体育运动的时间也就相对充足;另一方面,则是从学生的年龄构成来看,大学教育中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其体力、学习能力都处在成熟阶段,并且显示出更强的个性,所以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具备更多的可能性。因此,本文中我就从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展开探究,谈谈新时期关于教学改革方向的思考。

一、教师队伍专业化

体育是大学教育中的必修课程,并且相对于基础教育阶段来说课程涉及内容更为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依赖于教师的“教”,那么要想实现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必需要从教师队伍的构建入手,打造专业的师资团队,从而在为课程开发,为高效性、专业性的体育项目教学奠定基础。

首先,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团队,我们要先从既有的体育教师入手。从以往的教学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大学体育教师都有着专业的体育受教育背景,甚至属于专业运动员的级别。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角色,部分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协调性。比如最为典型和普遍的就是在课程的规划方面,大学体育通常是采取运动项目选修的方式,学生某一学期专注于一项体育运动,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课程的合理规划,技术的重难点不突出,这就导致教学节奏的拖沓或者急促,效果低下。所以对于体育教师,要从课程规划上提升其备课能力,针对不同体育项目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培养其创新和学习理念,以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带动基础教学准备能力的提升。

其次,对于教师队伍的打造,在现有教育项目基础上可以联合社会和体育团体引进特色项目的专业教师。一方面,依旧是可以从现有的教师团队入手,本着自愿进修的原则,给教师提供对应的进修机会,实现多项教育技能的拓展和塑造;另一方面则是利用教学研讨和大学之间的人才交换,实现教师队伍的相互交流和学习,从而做到教学过程中的“长善救失”,最终形成专业化突出、体育项目涉猎广泛的教师队伍,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个性化、多样化

大學教育中学风更加自由,学生的课程选择也就更多样,那么对于体育课程来说,要想达到既定的塑造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改革还要做到以学生为本,从教学内容上实现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统一。首先,在教学内容的规划上,结合师资力量的打造,我们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呈现更多的体育项目,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大学体育本身更加强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运动积极性。而往往不同学生的兴趣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囊括学生的兴趣,尤其是针对热门课程要多开设课程段,并且在内容设置上可以结合学生的特性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其次,在课程内容开发方面,我们还要注重个性化课程的构建,即校本课程的研发。因为大学体育尤其是面向普通学生的体育课程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在于“野蛮其体魄”,所以课程的构建具备更高的自由性,那么我们可以结合大学特性和优势创建个性化体育学科项目,如融入传统文化特色的武术、民族舞等,融入地方民族特色的体育运动等。从根本上打造学校课程特色,在丰富学生体育课的同时,也践行传承文化和特色的使命。

三、运动习惯终身化

体育仅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课程,而运动并不局限于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要延伸到日常生活中,所以运动终身化是当前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首先,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基于课程的开发和教学模式的多样性,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灌输学生终身运动的理念。例如,基于学生所选择的运动项目,联合运动社团让学生加入,从而将单纯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下有组织的活动,进一步夯实学生运动能力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形成运动习惯。其次,大学教育中,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对应体育比赛的形式,进一步灌输学生终身运动的理念。如结合社会团体举办运动会、艺术文化节等形式,尤其是将具有特色的体育运动呈现出来,从而给予学生运动展示的机会,营造良好的校风,逐步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总之,从当前大学生体质的调查来看,“亚健康”状态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呈现,虽然教育改革在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总体改革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作为教师我们秉承改革创新的原则,不断进行教学研究,从而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把握方向,找准道路,实现改革效果的不断优化。

参考文献

[1]张宾.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武魂,2013,000(011).

[2]勾凤云.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00(011).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思考素质教育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