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吸引了大量的国外友人前来参观游览。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公示语在指示、激励、限制人们做某些事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些不恰当的公示语却无法提供信息,这不仅会误导读者,还严重破坏运城市的形象。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生态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该理论将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中的“适应与選择”引入到翻译研究中,对翻译过程、翻译维度、翻译方法等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本文从生态翻译理论视角出发,分析运城市公示语的英译,主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出发,分析公示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期为运城市公示语的英译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启示,更好地对外讲述中国故事,提高城市形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公示语;文化维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7-0089-02
一、引言
如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已进入全球传播时代。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运城市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晋、陕、豫三省交界处,黄河金三角经济圈黄金位置,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来到运城考察、观光、工作和生活,在此情况下,公示语的翻译就愈显重要。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好坏对于树立和维护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推动和促进社会、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公示语英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学术界也展开了对公示语翻译的大讨论。笔者通过搜集并阅读相关的文献,发现近年来指导汉语公示语翻译的理论多为功能翻译理论、交际翻译理论以及语境适应论等。生态翻译学,作为新出现的翻译理论,其指导下的公示语翻译文献则较少。本文一共撰写五部分。第一章为引言。第二章综述胡庚申教授所提出的生态翻译理论。第三部分以运城市公示语翻译为例,探讨公示语英译如何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的角度上进行适应性选择,同时,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指导下尝试性地对不恰当的译文进行改译或重译,以期帮助美化运城市公示语翻译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第四章为本篇论文的结论。当前的运城市公示语英译现状不是很乐观,希望运城市公示语英译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能有所提高,促进运城市走向国际化。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发轫于2001年,由中国学者胡庚申首次提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原创性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关于理论的创立、建构、发展与完善。二是对译文文本的分析研究。包括对经典译著、诗歌的文本分析、对公示语及新闻翻译的文本分析等。三是对译家翻译思想的实证研究。四是对外语教学的实践研究。随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应用性不断增强,内容方法不断完善,生态翻译理论的成果将会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
纵观我国研究成果发现,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研究中文学综述类较多,大多是中西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研究分析,以经典译著为重点。实证研究类较少,语料较为陈旧,虽以公示语和电影字幕为重点,但与公示语的结合大多停留在分析应用层面,没有提出更好的修改意见,从而也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公示语翻译质量。鉴于此,本文以山西省运城市公示语的翻译为例,以生态翻译理论为理论框架,针对运城市的公示语翻译进行详细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修改意见,以期为公示语的翻译策略提供可行性建议,为以后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城市形象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生态翻译学对运城市公示语翻译的启示
(一)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 2011:8)。由于汉英思维方式的不同,汉英公示语在表达上有很大的差异,在翻译旅游景区公示语时更应该充分考虑翻译内容所呈现的整体生态环境,对词汇和形式进行选择与转换。汉语公示语多使用祈使句,语言直接、简洁,如"禁止入内"、"游客止步"等。而英语公示语往往具有严谨、精确、具体的特点,尽管也使用祈使句,但更多的是使用物称表达方法和陈述方式,语气较为委婉间接。中国作家擅长使用华丽的辞藻和平行结构,公示语也同样追求整洁、对称和韵律效果(杨全红, 2005:76)。通过对实地收集的公示语的翻译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运城市的一些公示语出现错译现象,正是由于译者对语言维的考虑不充分造成的。
例1:
原文: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 (运城学院王通教学楼)
译文:Go up and down stairs on the right side, walk gently and modestly.
在这句话中,中文使用七字对仗句来表上下楼时靠右走,读起来朗朗上口,“行”和“轻”在句末相互照应,是汉语典型的公示语表达方式。英文不讲究韵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因此,笔者认为,此标牌就贴在楼道转弯处,“go up and down stairs”有点多此一举,不简洁。“gently”和“modestly”在此处也有些多余,外国学生看了可能走路小心翼翼,为了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笔者将译文修改为“Please walk on the right”,这样目的语读者一目了然,简洁明了。
例2:
原文:平安林 (运城市机关幼儿园家庭情树栽植区)
译文:Flat An Lin
该公示语标牌树立在树木栽植区,此处有明显错译。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人起名字爱用“平安” “成功”这类的词语来表达美好的祈愿。此处的译文严重错译,译者完全没有理解中文要表达的意思,外国游客看到会一头雾水。因此,建议根据中文含义和英文的表达习惯,将译文修改为“Ping’an Woods”。
(二)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并且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很难避免文化的影响和变化。文化语境是翻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要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确保在文化层面上使译语达到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在实地收集资料的时候还发现,有些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景点公示语采用音译的方法,没有传达出其蕴含的深刻的历史文化。
例3:
原文:重华阁假山瀑布 (运城市中央公园)
译文:Heavy China Pavilion rockery waterfall
运城市坐落着全国文明的舜帝陵庙,舜帝曾在这里建都打天下。“重华”是虞舜的美称。舜帝全名姚重华,为了纪念他,起名为“重华阁”。此处将其译成“heavy china”是错译的,字对字的翻译没有考虑到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容易引起誤会。考虑到文化因素以及汉语人名的翻译方法,译者修改为“Zhonghua Pavilion rockery waterfall”。
例4:
原文:盐湖养生城 (运城市死海旅游景区)
译文:Salt Lake City Health
“养生”一词是中国特色词汇,意为“保持健康”,近年来多为中国青年使用。在英文中没有对应的词,译者应根据背后的含义用英语表达出来。译文“city health”会让外国游客看不懂是什么,不明白“盐”对人身体的功效,信息传递失败。笔者在这里将“养生”一词翻译成“health preserving”,让外国游客了解盐湖产盐,且盐对于人体有很多益处。
(三)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译者要把侧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源语的交际意图能否在目标语中得到体现。译者在翻译时要充分理解和接受目标语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在具体的公示语翻译中,交际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一些起告知或呼吁作用的公示语在翻译时倾向于使用“暖”色调的词汇。
例5:
原文:无障碍通道 (运城市天逸公园入口处)
译文:disabled access
“disabled”在英文中意为“残疾的、伤残的”,用该词会有一种歧视、不尊重的意味,中文里也并不是指残疾人通道,因此,为了达到和原文一样的交际效果,应使用“暖”色调的词汇,语气缓和不生硬,将译文修改为“wheelchair Accessible”,既让外国人明白意思,又不失礼貌,达到了交际目的。
例6:
原文:营业时间 (运城学院餐厅)
译文:shop hours
“shop”在英语国家是指购物的行为,尤其是指人们为了购买家里所需的食物和其他物品。而这个公共语是在校园餐厅门口,用“shop”不恰当,可能会引起外国留学生误会,因此,将“营业时间”的翻译译为“business hours”,更加符合目的语读者,达到交际效果。
四、结语
本文在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对公示语进行了批判性研究。目前,运城市公示语的翻译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发展。根据生态翻译理论的指导,笔者发现从三个维度来分析公示语的翻译策略对公示语英译的质量有很大帮助和提高,本文提出了一些关于错译的建议,希望对运城市公示语的翻译做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02):5-9.
[2]杨全红.也谈公示语的英汉翻译[J].中国翻译,
2005,(06):76-77.
作者简介:
李琮,女,汉族,山西侯马人,硕士,西安翻译学院英文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