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晏殊对词的雅化

2020-09-10 07:22田家榕
今古文创 2020年21期
关键词:晏殊花间词人

【摘要】 北宋初期,词坛一片沉寂,直至晏殊等人的出现,才使词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发展,更多地体现在雅化方面。晏殊从内容、方法和风格三个方面对词进行了雅化,本文将一一详细论述。

【关键词】 晏殊;词;雅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73-02

词是一种配合燕乐演唱的长短句,又称为“诗余”。晚唐五代以来,词主要是供伶工歌女演唱的,诗歌占据文坛的主要地位。宋初的半个世纪,词的发展并不明显,处于一种停滞的状态。直至晏殊、欧阳修、柳永等人的出现,词这种文体开始迅速发展,并在宋代达到了巅峰。

在宋初的著名词人中,晏殊第一个以词名家,被称作“北宋倚声家初祖”。他延续唐五代花间词风,又在花间的基础上进行扬弃,这种扬弃就是对词进行雅化。

一、内容之雅化

晏殊对词内容的雅化,主要体现在对花间词的继承和发展上。

(一)继承

晏殊所处的时代距五代不远,他的词中不可避免的继承延续花间的传统,尤其在题材和内容方面。《花间集》所收录的主要是小令和中调,其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小令,如《菩萨蛮》《临江仙》等。晏殊继承了花间这一特点,坚守小令的阵地。《珠玉词》一百三十四首均是小令。

《花间集》主要收录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风格艳丽,内容多是相思离别和男女恋情。晏殊受花间影响,《珠玉词》的内容也多半是恋情、相思、离别。“东城南陌花下,逢着意中人”(《诉衷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采桑子》)。

虽然晏殊的词紧承花间词风,内容也多半与花间相似,但也对花间词风有所发展,拓宽了词域,脱离了花间轻佻艳冶的风气。

(二)发展

首先,花间词及大部分南唐词人的词主要写男女恋情和相思离别,不免落入

“艳词”的窠臼。而晏殊的词除了写恋情相思还有宴饮祝寿词、写景词、咏物词、咏人词、送友词等,在题材方面拓宽了词域。例如:“金鸭香炉起瑞烟。……蟠桃花发一千年。祝長寿、比神仙。”(《燕归梁》)这是一首典型的祝寿词,而晏殊是北宋初期写作祝寿词最多而又成就颇高的词人。再如《少年游·霜花满树》是一首咏物词,本是咏木芙蓉,而晏殊在词的结尾发出“更凭朱槛忆芳容。肠断一枝红”的感慨,这也使这首词不单单是一首咏物词,而是加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

其次,晏殊词过滤了花间的艳冶杂质,变得更加纯净雅致。

同样是描写女性,花间词更多的是以一个男人的视角,将女性作为审美对象而将其特征一一描写出来,例如:“肌骨细匀红玉软,脸波微送春心”(《临江仙》唐·和凝)、“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南乡子》唐·欧阳炯)。这种描写的结果也只是得到了一个美人,一个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美人,甚至带着一些色情的色彩,所以这种女性之美是单薄甚至是粗俗的。

而晏殊对于女性的描写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着眼于内心世界的展示。如:“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破阵子·春景》)通过表情、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从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一个青春活泼的少女的形象。这个形象与花间词中的相比,更加丰满,更加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美丽的躯壳。在语言上更是去除了轻佻艳冶的杂质,显示出纯净的一面。除此之外,晏殊词中的女性大多不是词人想要真正描写的对象,她们的存在更多是词人的陪衬,如:“人生乐事知多少?且酌金杯,管咽弦哀,慢引萧娘舞袖回”(《采桑子》)。词人主要想表达自己的情感,而词中的萧娘比起一个人物更像一个意象,词人不需要细致地刻画她的形象样貌,提起她只是为了引起或衬托词人的思想、情感。

再者,同是描写女性的妆容,晏殊不像温庭筠一样致力于刻画出一个珠光宝气、极具脂粉气息的女性,而是塑造一个妆容淡雅、恬静美好的女子形象。“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菩萨蛮》温庭筠),这是温庭筠笔下的女子。“露莲双脸远山眉,偏与淡妆宜”(《诉衷情》),这是晏殊笔下的女子,两者相比,晏殊笔下的女子明显减少了很多珠宝气,转而变得淡雅,这种转变与宋代文化更加内敛不无关系,宋代与唐代不同,再加上宋初局势稳定,人们生活相对安逸,因而宋人重文不重武,从雅不从俗,越来越多的文人词相继出现,显示出了词雅化的趋势。

二、方法之雅化

晏殊不仅在词的内容上雅化,还运用以诗入词等方法对词进行雅化。

(一)以诗入词

晏殊常常以诗入词,有时照搬原句,有时将诗句化用进词中。例如《喜迁莺·花不尽》中“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就是直接照搬自杜牧的《题禅院》,而“天若有情应老”化用了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行路难》)。再如《破阵子·湖上西风斜日》:“年年岁岁情”化用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代悲白头翁》)一句。《清平乐·红笺小字》中“人面不知何处”化用了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样的例子在《珠玉词》中不胜枚举。

这种以诗入词就是对词的雅化,使词开始脱离艳情的窠臼,逐渐走上文人词的道路。稍晚的苏轼将其完善为以诗为词,才真正打破“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藩篱,提高了词的表现功能,促进了词体制的完善。

(二)情中有思

情中有思是晏殊词最重要的特点,晏殊身为太平宰相,少年得志,一生仕途顺遂,然而他在二十多岁时接连遭受了丧弟、丧父、丧母、丧妻等痛苦,以至于他的情中之思主要着眼于生命的脆弱短暂,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意识。

例如他最著名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从首句可以看出词人开始时还是怀着安然的心境喝酒吟词,却不期然想起了去年也有过相似的情景,情景相似,但此时已经不是去年了,词人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发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叹。之后融情于景,花的凋零、时间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规律,但值得欣慰的是燕子的归来。寥寥几字便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再如《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一词一开始就点出时光有限,相思离别让人销魂,所以要及时行乐,怜取眼前人,表达出珍惜人生的积极态度。这些词句都表达了晏殊的生命意识,也表现出了一种节制的哀伤。

然而,他的词充满对于人生 、生死、时间流逝的慨叹却哀而不伤,更多的是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从圆满的生活中感悟不圆满,再加上情爱的缺失,最终构成晏殊词的“情中有思”。这种情中有思使晏殊词更富哲理,更文人化,不再只是伶工之词,这也是词雅化的一个表现。

三、风格之雅化

晏殊词风格之雅主要是雍容高雅,包含一种富贵的气象。《青箱杂记》也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晏殊一生仕途顺遂,历经两朝,位极人臣,生活也自是富足,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他的词中带有富贵雍容的气度。而他的词中意象也的确如他自己所说“不言金玉锦绣”,使得他的词富贵又雍容高雅,不显俗气。

首先,晏殊常常通过对歌舞管弦、祝壽应酬等场景的描写来突出富贵生活,如:“画堂今日嘉会,齐拜玉炉烟。”(《诉衷情》)、“榴花寿酒,金鸭炉香,岁岁长新”(《诉衷情》)。画堂、玉炉、榴花寿酒、金鸭炉香都显示出富贵气象。

其次,晏殊还通过对建筑的描写突出富贵气息,他的词里常常出现“亭”“台”“楼”“阁”“堂”等意象,如:“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斜阳独倚西楼”(《清平乐》)。他身居高位,家产丰厚,流连于歌筵酒席;又具有浓厚的文化气蕴,使得他的词脱离俗套,显示出雍容的气象,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照。

与晏殊尚雅相反,柳永尚俗。两人活跃于词坛的年代相近,却最终走上了雅和俗的不同道路,成为词雅化和俗化的代表。

晏殊作词有意尚雅,南宋姜夔也是如此,甚至彻底反俗为雅,他的词成为雅词的典范。与晏殊的雍容高雅不同,姜夔的词风更多的是清雅。虽也是雅,但毫无晏殊的富贵气象。

晏殊对词的雅化还体现在使词具有了士大夫的雅趣,标志着北宋士大夫对词这种文体的接受,士大夫填词从偶尔为之转变为有意为之。这种雅化对后世词人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词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如江编著.花间词[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5]吴处厚撰.李裕民点校.青箱杂记·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1985.

[9]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

田家榕,女,汉族,吉林长春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晏殊花间词人
晏殊换题
晏殊的忘年知音
孤馆寒窗夜无寐
晏殊换题
花间炫舞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张蓓:花间堂只是我的一个阶段 会朝着下阶段继续努力
林逋梅妻鹤子
丁学军作品
丁学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