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 刘明
【摘要】 在日语中,日语格助词的数量仅为十个,而在汉语中,常见的介词就有五六十种。因此,能否正确运用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对两种语言的学习者来说都是需要克服的一大难题。所以开展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对比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使两种语言的学习者们突破屏障,更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以及运用这两门语言。通过对日语格助词和汉语介词这两种语言的整体对比研究,使得两种语言的学习者可以突破语言运用中的难点,并对日语和汉语教学有所贡献。
【关键词】 格助词;介词;对比语言学;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91-02
从语法类型上看,汉语属于孤立语,日语属于黏着语,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但汉语与日语接触的历史却可以上溯到一千数百年以前,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研究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日语格助词是助词的一种,用于连接两种词语,确立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添加词语的意义,只能附加在其他词语之后,不能单独使用。汉语介词,又称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通过两者的语法意义可以看出,格助词与介词有类似性。本论文试图运用“对比分析”理论对日语格助词和汉语介词进行整体的对比研究。
一、研究目的及先行研究
(一)研究目的
1.日语格助词和汉语介词在语言学习中对于两者语言的学习者来说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容易混淆的。所以,将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进行全面的对比研究将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学习者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两门语言。以期能对两国语言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2.以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对比研究为切入点,通过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结构和语义的比较,来考察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相关性,希望可以对更深一步探索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之间的对应关系做出贡献。
(二)先行研究
1.日语格助词是助词的一种,用于连接两种词语,确立他们之间的关系,或是添加词语的意义,只能附加在其他词语之后,不能单独使用。格助词是日语成句不可缺少的元素。加藤重宏(2013)将日语格助词分为十类。
汉语介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刘丹青(2003)的介词理论将介词分为三大类,即:前置介词、后置介词以及框式介词。
2. 赵博源(1999)《汉日比较语法》是较早讨论汉日对比问题的著作。赵博源在其著作《汉日比较语法》中,将汉语介词与日语补格助词在翻译和语法特征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秦礼君(2006)《日语补格助词与汉语介词》(《日汉比较语法》),对日语补格助词与汉语介词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相同点与不同點。马小兵(2002)的《日语复合格助词和汉语介词的比较研究》 ,主要对日语复合格助词和汉语介词的不同角度进行了一定的比较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理论
对比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比语言学萌芽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原称为“对比分析”。是在1941 年,由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率先提出了“对比语言学”这一名称。对比语言学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而产生。任务是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尤其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研究对象既可以是同一语系的语言,也可以是不同语系的语言 ;重要的是,其对比不是历时性的,而是共时性的。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还有人对不同语言的标点符号系统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对比语言学越来越得到各国科学家和学者的重视。
(二)结构及其语义
结合“对比分析”理论,将对比研究的范围锁定在结构及其语义两个方面。
1.结构:通过对含有日语格助词的句子以及相对应的翻译为中文后的句子进行结构分析,具体分析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分别在句子中的结构成分。对句子的分析更透彻、更全面、更具体。
2.语义:语言所蕴含的意义就是语义。即语言的含义。通过对含有日语格助词的句子以及相对应的翻译为中文后的句子进行在句中的含义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在翻译中所蕴含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
1. 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を”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上,介词处于语词的前面。再从语义上看,格助词「を」作为提示宾语或中心语的对象时,无实际具体意义,因此在汉语会话中不翻译。「を」格助词在提示场所时,格助词“を”与汉语介词 “在”“从” “于”相对应。
2. 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から”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上,介词即可处于语词的前面,也可处于后面。从语义看,格助词「から」表示时间、场所、方位等的起点时与汉语前置介词「从」相对应。「から」接在代名词的后面,表示时间的起点的情况下,汉语中省略“从”,或者用表示其他时间的单词代替的情况较多。动词「连用形+てから」,表示时间范畴时与后置介词「后、以后」相对应。
3.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まで”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上,介词即可处于语词的前面,也可前后都框住。从语义看,格助词「まで」表示时间、空间等范围的终点。与汉语前置介词的“到”“至”,框式介词“到……为止”相对应。「から…まで」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的地点和终点时,与汉语前置介词“到”相对应。格助词「まで」与“来”“去”等动词组合,表示移动的终点时,在中文中直接使用“到”作为动词。
4.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より”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中,介词即可以处于语词的前面,也可前后都框住。从语义看,“より”表示比较时,与汉语介词“比”以及框式介词“比……更”相对应。
5. 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へ”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中,介词均处于语词的前面。从语义看,格助词「へ」用来提示移动动词的行为和方向、对象时,与汉语介词“给”“向”“往”相对应。 格助词「へ」用作句型时,如果「から」和「へと」前面的名词相同,作为一个整体表延续,中文里使用表示对应的连续的词汇。「から」和「へと」前面的名词不相同时,作为单独的格助词使用,格助词「へ」同1。
6.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で”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中,介词均处于语词的前面。从语义看,「场所+で」表动作进行或事情发生的场所时与汉语介词“在”相对应。「 原因、手段、工具等+で」,用来提示原因、手段、工具等。格助词“で”与汉语介词“因 、由于 、以 、用”相对应。格助词「で」是提示主语或对象时,无实际具体意义,因此在汉语会话中不翻译。
7.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と”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中,介词均处于语词的前面。从语义看,表共同的对象、动作时与汉语介词“和”相对应。表作用的结果、动作的内容、引用等时,在汉语中无意义,不翻译。表比较时,与汉语介词“和”“于”相对应。表并列时,两者并列与汉语介词“和”相对应。三者或三者以上则省略。
8. 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の”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中,介词均处于语词的前面。从语义看,作为连体修饰词被翻译成中文“的”在日语中的作用为提示领属内容以及标记主语及对象语。有些“的”可以省略而不用译出。在这种情况下,表示“所有者”的时候一定要翻译成“的”。在表示“场所”“时间”“材料”“性质”等的情况下,一般为了保持文章的简洁性而省略“的”,但在想要强调的情况下,有时也会翻译成“的”。表示“数量”的情况一般不翻译。形容词+の,来修饰主体。也有省略后直接修饰的情况。
9. 在结构上,日语的格助词“に” 粘著在语词的后面。而在与之对应的汉语介词中,介词均处于语词的前面。从语义看,表示“动作的时间”时,把表示时间的词直接放在接在后面的词前面,中文里则是对应「に」的形式没有仪式。表示场所的情况下,表示“存在的场所”的情况下,翻译成“在”。在表示“移动的目的地或到达点”时,有时会翻译成“到”,但在表示移动地把动词直接放在表示目的地或到达点的词前,有时不翻译「に」。
10.在结构上,“が”作为提示主语的标记,并无实际的具体意义,因此在汉语介词中无法被译出。都和体言相结合,是作为叙述动作、作用、和状态的主体用。所提示的对象叫做主格。
四、结论
本文在对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进行对比研究之后。得出如下三点结论:
第一点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有相同点与相违点。有的情况下可对应,有的情况下则不可对应,有时甚至不翻译或省略翻译。一个日语格助词在不同的结构及其语义中,往往可对应多个汉语介词;第二点从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结构上看,日语的格助词粘着在语词的后面。而在对应的汉语介词中,介词即可处于汉语短语或中心语词的前面,也可出于后面或前后都框住;第三点日语格助词与汉语介词的联系较为密切,其中一个格助词均有多种汉语含义,中文介词转译为日语格助词时也可译成几种功能相同而形式不同的格助词。
参考文献:
[1]加藤重広.日本語統語特性論[M].北海道出版会,2013.
[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秦礼君.日汉比较语法[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4]冯志伟.现代语言学流派[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5]赵博渊.汉日比较语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6]马小兵,日语复合格助词和汉语介词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王睿,女,汉族,陕西人,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