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视野中的神话观:“结构”思想的来源、什么是神话、神话是如何消亡的,以此展示该学派独特的视角与分析方法。
【关键词】 结构主义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神话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1-0059-03
结构主义人类学,即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和理念来研究人类学,这使得该学派有了不同于传统人类学的独特视角,同时,还使人类学脱离了手工艺的模式,摆脱了经验论的数据收集式事务,为人类学这门社会科学第一次赢得了尊敬。
结构主义人类学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法国,以法国学者列维-斯特劳斯为领军人物,他也由此被誉为“结构主义之父”,其影响远远超越了人类学领域,当时的西方思想界、语言学界和哲学界都颇为重视。
一、“结构”思想的来源
让结构主义人类学异军突起的当为“结构主义”,而这一思想源自现代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
(一)“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关于语言结构的理论使得语言学从传统迈向现代。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中的各元素彼此关联相互制约,决定一个语言单位功能的不是音或义本身,而是音与义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一个网络,即语言的结构。比起传统的历史性研究,索绪尔更倡导对语言进行共时性研究,并提出语言能指与所指关联的任意性原则,这使语言研究由外部转向系统内部,并使语言结构本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之后,雅各布森为代表的布拉格学派在研究语音学时提出了音位/音素的区别性特征和语音学普遍性的理论,指出了音位的意义不在于自身而在于不同音位/音素之间的区别性,并用二元对立的方法对之进行概括,比如元音/辅音、清音/浊音等等。布拉格学派宣称这种二元对立的结构关系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应用于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
(二)现代文化人类学提出人类社会具有共同结构,人类意识也具有心理共性。英国的弗雷泽和德国的巴斯蒂安均持此看法。之后法国的杜尔克姆和莫斯提出,要研究一种个人行为或一种社会现象时,必须把它们置入整个社会结构或社会系统中去,其意义才能彰显;同时一切社会事实都是集体意识的表象,透过社会事实可以窥见人类的集体意识。
(三)现代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也将人的心理视为不同层次的结构。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理有三个层次——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与此对应,人的“我”也有三个层面——本我、自我和超我。其中,潜意识/本我是人类和个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位于人类心理结构的最深层,同时也是最原始、最活跃和最具生命力的。
当我们考察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理论时,不难发现以上关于结构思想对他的影响。列维-斯特劳斯起初研究哲学、社会学,1934年当第一次读到羅维的文化人类学著作《初民社会》时,他决定将研究兴趣转向人类学。享誉世界的名著《忧郁的热带》,是他几番考察巴西中部高原和亚马逊河流域印第安人的生活后写出的人类学著作。在对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进行了人类学探索后,列维-斯特劳斯开始研究神话领域。
二、什么是神话
什么是神话?一般是从文学艺术或反映论的角度去定义,认为神话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高尔基说,“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这样的神话定义更多的是从内容的角度,而结构主义人类学却是从结构的角度,不仅揭示了所有神话的内部共时结构,同时也挖掘出结构后隐藏的人类心灵和集体意识,由此显示了该学派对神话研究的独特视角和深度。
列维-斯特劳斯的神话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神话是人类心灵结构外化的最初形态
神话产生于人类幼年时期,彼时人类的心灵处于最原始最自然也最接近本色的状态,神话也就天然去雕饰地直接展现人类心灵诸观念的联系形态,即心灵结构。
说到心灵结构,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二元对立的分类意识是人类心灵结构的基本特征。浩瀚的宇宙是一个连续体,而人的思维能力有限,认知宇宙时只能将其分割为非连续性的东西,并加以分类或秩序化,非连续性的事物常常具有对立性,于是人类思维就有了二元划分二元对立的特点。在分析各类神话时,结构主义人类学采用的正是二元对立的分析法。比如,男性/女性,东/西,高/低,海/陆,随夫居/随妻居……
因为神话是心灵结构的外化,所以借着神话,我们得以窥见原始先民的心灵世界。
在分析茨姆申社会的阿斯迪瓦尔神话时,列维-斯特劳斯就采用了二元对立的结构分析法,并由此得出了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图式:
1.地理图式:由主人公的行程构成
2.社会学图式:反映了主人公的婚姻状况和姻亲之间的关系
3.技术经济图式:根据物质生活和经济活动构成
4.综合图式:
通过这样的结构主义分析,把所有图式综合起来,列维-斯特劳斯指出:阿斯迪瓦尔神话表明了父系倾向和母系倾向之间的对立以及这一冲突的无法克服,因为最初的随夫居失败了,而之后的随妻居也是失败的。
无论是地理经济,还是社会乃至宇宙学中的所有矛盾,在土著人头脑中其实都与母方交表婚试图解决而不能解决的冲突相类似。
(二)神话的功能是为原始先民提供解决矛盾的“逻辑手段”或逻辑可能性,以此调和或治理自然与文化世界中的对立
以对古希腊神话悲剧《俄狄浦斯王》的分析为例,列维-斯特劳斯展示了结构主义人类学的独特性与深刻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十全十美的悲剧”,这部十全十美的悲剧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没有我们中国传统悲剧的“光明的尾巴”或“喜剧性结局”。
对这部神话悲剧,一般有两种解释:1.体现了古希腊的宿命论思想,俄狄浦斯费尽周折倾尽全力想改变命运,但终究还是“弑父娶母”,没逃脱命运女神的手掌。2.悲壮的英雄主义,俄狄浦斯智慧超群、爱国爱民、大公无私,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不服输,而是奋起反抗、知其不可而为之,在得知真相后又勇于担责绝不推脱,戳瞎了自己的双眼,把自己放逐到荒郊野外。俄狄浦斯与命运抗争,体现了英雄主义的坚强意志与不屈精神。
而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俄狄浦斯王》时,不是孤立地分析这一个神话故事,而是把相关的一组神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因为在他看来,神话是一个自足的符号系统,它在自己的结构中生成演化出各个具体的神话。所以,不应把神话看作单个的“孤胆英雄”,而应视为一簇、一组的家族存在。当把这样的一组神话放置一起研究时,它们之间的历时性元素和共时性元素都将呈现出来。如若独具慧眼,便能发现这些元素以“交响乐谱”的形式展现——既有历时的旋律,也有共时的和声。
列维-斯特劳斯先将神话分割成一个个的事件或片段,然后用从左至右的一行行表示神话的情节,从上到下的一栏栏表示一组神话中共有的元素,这样横纵坐标式排列,形如交响乐谱,其中,事件或片段相当于音符,情节如同旋律,而上下排列的元素类同和声。
把这一方法运用到《俄狄浦斯王》中,就有了一个四栏的图表:
第一栏:卡德摩斯寻找被宙斯劫走的妹妹欧罗巴 /俄狄浦斯娶其母伊俄卡斯忒为妻 /安提戈涅不顾禁令安葬其兄波吕涅克斯;
第二栏:龙种武士们自相残杀/俄狄浦斯杀其父拉伊俄斯/埃忒奥克勒斯杀死其弟波吕涅克斯;
第三栏:卡德摩斯杀龙/俄狄浦斯杀斯芬克斯;
第四栏:拉布达科斯(拉伊俄斯之父)=瘸子(?)/俄狄浦斯之父)=左腿有病的(?)/俄狄浦斯=脚肿的(?)
此表横向共有四栏,每一栏都包括几个属于同一束的关系。讲述这个神话与理解这个神话的顺序不一样——如果要讲述这个神话,就需撇开各栏、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一行行地进行;如果要理解这个神话,则需撇开历时性范畴的一半(从上到下)、而从左到右、一栏接一栏地阅读,把每一栏都看成一个单元。
列维-斯特劳斯说,如果按理解式阅读,我们会发现同一栏的共同特点:第一栏的共同特点是“对血缘关系估计过高”,而第二栏却相反,表达了“对血缘关系估计过低”。第三栏与杀死怪物有关。第四栏是语言学的解释,俄狄浦斯父系姓氏的特殊含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瘸子”“左腿有病的”和“脚肿的”均暗含“笔直地行走”和“笔直地站立”这两方面的困难。
列维-斯特劳斯对第三栏与第四栏之间关系的解读是:龙是地狱之神,只有把它杀死,人类才能从大地中诞生;斯芬克斯这个怪物不允许人类生存。第三栏是怪物被人打败,它的共同特点是对于“人由土地而生的一种否定”。而第四栏则体现出这样的共同特点:坚持人是由土地而生。因为神话中,所有由土地而生的人都有一个普遍特点——当他们从土地深处出现时,要么不会走路,要么只能步履蹒跚地走。俄狄浦斯父系姓氏即暗含了此意——他们都是行走困难之人。
综合四栏之共同特点,列维-斯特劳斯指出:俄狄浦斯神话揭示了这样的信仰矛盾:人由土地所生还是由男女两性婚配所生?同时衍生出的矛盾是:人是同一亲缘关系还是不同亲缘关系所生?而这一神话试图给出一个解决矛盾的逻辑手段或逻辑可能性。
这一分析结论与人们熟知的文學或反映论角度的结论迥然相异,列维-斯特劳斯为人们展现了完全不同的风景,寻到了神话的旋律和内在结构。
三、神话是如何消亡的
论起神话的消亡,看到的解释是: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随之消失了。
列维-斯特劳斯独辟蹊径,详尽考察了一则神话进入不同的社会地理环境后的各种变化和版本,最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神话是在传播过程中消亡的。
列维-斯特劳斯收集到了萨利希语系族人一则神话的多个变体,这则神话在南面的哥伦比亚河流域和北面的佛莱则河流域这一辽阔土地上流传。在对这些变体进行了细致专业的分析后,列维-斯特劳斯指出:在传播过程中,神话在构架、代码和寓意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如果传播通道变得狭窄,神话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并由此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当通道变得十分狭窄,仅剩一个小孔时,神话在穿过这个小孔后,会在另一面形成一个颠倒的形象,并恢复原来的丰满;另一种是在连续跨越障碍时,神话的创造力不断减退衰弱,以致破坏了神话的结构,使其丧失了再生能力,于是神话就消亡了。
参考文献: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9.
[3]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袁春红,女,侗族,贵州天柱人,文艺学硕士,云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副教授,从事文艺学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