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萍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7-068-02
摘 要 在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程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了以阳光体育为特色的校园体育教育以及“一校一球一操”的学校体育文化。随着校园足球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以赛场休息的啦啦队表演,逐步受到学校体育改革的视野中。啦啦操作为体育运动项目,其特点参与形式灵活、音乐风格多样、运动花式多元、动作简单易学,同时且没有受到人数、场地、时间、季节、性别限制,促进学生参与啦啦操体育运动,不仅具有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增强学生集体意识、陶冶学生美好情操的教育作用,而且也将大大提升校园运动的科学性、针对性、特色性与精彩性。为此本文基于初中阶段啦啦操有效教学为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上,多方面谈论关于啦啦操教学看法,希望能够对相关教育从业者起到参考性教育价值。
关键词 初中阶段 啦啦操 有效教学 方法研究
啦啦操作为一项时尚、阳光的体育项目,从风靡于赛场,到流行于校园,已经成为当代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尤其在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和全民体育运动思潮兴起的背景下,啦啦操有效推动校园体育教育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啦啦操也逐步走入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健全学生身心的教育作用,并且在学生参与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促進学生学习合作、服从、忍让等优良品德,对学生乐观生活的态度和创新进取的意识具有塑造性教育作用。初中阶段作为学生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积极推动啦啦操的有效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学校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建设学校的形象工程,而且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均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学生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具有深远性教育意义。
一、啦啦操教育内涵
啦啦操是在音乐伴奏下,以徒手或者手持轻器械的技巧动作或舞蹈动作为载体,以团队组织形式的出现,为比赛加油助威,且具有调节紧张对抗的比赛分为。啦啦操体现了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并且反映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啦啦操也是集合竞技性、观赏性、表演性为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
啦啦操的学习具有很多教育意义性。第一,啦啦操集合身体训练、艺术表现力训练、舞蹈音乐训练、心理战术训练,具有全面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水平发展,同时也具备促进学生个体化体育发展,加强学生乐观生活意识产生。第二,啦啦操不仅是健美操,也是一项时尚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但是相对其他体育而言,也具有独特性。啦啦操体育项目具有普适性、趣味性学习特点,不会对学生身体条件做有硬性标准,同时富有趣味性特征,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重复性练习难度较高的肢体动作上,可以增强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也在团队积极练习过程中,进一步带动个人化积极学习,使得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推动形成坚忍不拔、积极向上的内在品格。第三,啦啦操学习具有开放性与易操作的特征,它不是场地限制、时间限制等,能够在大课间进行学习,能够在闲暇之余,播放一段音乐就可以进行练习;它也不会相关体育器械,即使涉及体育器材也是轻器材。所以啦啦操比其他体育项目的可操作性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在学生啦啦操兴趣使然下,长期循环往复自然对学生身心素养起到全面性促进作用。第四,啦啦操作为当代兴起且快速普及的大众体育项目,其运动含有的“团队整体运动能力、表演的激趣、自信心、感召力、号召力、默契配合”等特质,是贯彻“阳光体育”的教育理念,也是面向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的育人方式。
二、啦啦操教育教学开展的原则与平台
(一)因地制宜实施原则
在啦啦操阳光体育开办过程中,想要更好地提升啦啦操的有效教学,必然要基于客观现实情况出发,要根据学校环境进行因地制宜式开发课程教学,不能忽视其客观条件的限制性,这样参考其他学校或者成功案例应用上,是不能够发挥其原有的教育效果,所以教师要本校办学条件和学校特点基础上,在提升自我教学能力和参考优秀教学案例上,要重视客观因素的限制,最大化降低探索的时间成本,有效根据本校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为准绳,以学生学习认知喜好为出发,积极打造学生体育特色文化,发展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二)全面育人实施原则
在啦啦操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积极迎合学生学习的需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啦啦操教学质量的稳定性、有效性。其次,在啦啦操教学始终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全面育人原则出发,积极加强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这样不仅保证啦啦操有效融合学生日常生活中,养成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习惯,也对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发展作出教学保证。
(三)啦啦操以体育课、大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为教育载体
啦啦操应该融合到体育课程中,在保证学生体育课程正常进行原则上,加强啦啦操的学习与训练,促使学生个性化体育发展。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民主化报名机制,以兴趣化培养为主,增强学生在啦啦操学习过程中,养成生活化体育的习惯,这对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着促进性作用。
此外,大课间活动是促进学生正确体态、促其学生形成良好形态的活动教育目的。随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视,当代学生的举止与风度发生了较好的变化,得到了有效保证。为此,啦啦操活动可以与大课间活动相互结合,在音乐的带动下,随着自己肢体动作的开展,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实证研究,大课间进行啦啦操元素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三、初中阶段啦啦操有效教学方法
(一)讲解示范一体化
理论性讲解与说教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利于有效学习质量提升。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在整套啦啦操教学上应该落实讲解示范一体化教学过程,这样一边讲解一边示范自然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例如,在啦啦操教学内容的V型、斜线上,可以采取正面示范;当教学动作相对复杂化上,如:啦啦操的舞蹈动作内容,那么教师可以选择身体协调能力较强的进行背后示范动作,教师则做正面示范,这样既利于多角度观察与学习,也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避免学生学习走神。此外在示范位置上教师可以选择以“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作为示范位置,同时在选择示范学生,那么位置安排上可以在每一个横队前面选择一个示范学生,最大化提升学生观摩与模仿学习。
(二)常规性与趣味性教学结合
在啦啦操的动作要领讲解过程中,如果循环往复的没有变化,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抵触、厌学的负面学习情绪,这样将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心。为此教師应该通过常规肢体动作教学上融合趣味性教学属性,这样将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度,从而最大化保证学生对啦啦操学习的期待性。例如,在啦啦操第五节中前两个八拍动作上,为了锻炼学生出手速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竞赛,以同组异质、分组同质的方式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然后由教师喊节奏,以第一道二个八拍由第一组学生做,以此类推下决胜出最优学习小组。其中,这样小组分配标准是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和对抗性,也具有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带动的氛围出现。最后,这样在以小组为单位的比赛上,即做到了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保证学生学习的愉快体验性,从而最终在活跃性、激烈性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动作练习与掌握。
(三)激励性教育贯穿课程教育始终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独立思考能力,总愿意阐述自己的观点,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是一种好胜心与表现欲所驱使的心理,是学生初步建立三观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探索,希望能够得到外界的预期反馈。这也是为什么初中阶段学生发生具有叛逆、对抗情绪最多的成长阶段。那么在啦啦操的学习与练习中,无疑是刻苦化学习过程,是需要学生反复性练习才能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所以这个过程中教师激励性教育非常重要,可以说在学生学习练习的唯一观众,所以教师要积极给予不同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善于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立足以评促学的教学出发上,不断肯定学生和激励学生,这样自然能够为枯燥化的学习过程带来新的学习活力,从而更好地保证学生学习的愉快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积极向上学习品质的形成。
总而言之,校园啦啦操作为反映青少年青春气息、阳光体育的体育项目,对校园体育文化、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树立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有着积极性推动作用,故此教师应该立足以学定教的原则下,积极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促其学生身心健康化、全面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梅.初中校园啦啦操身体素质训练探析[J].田径,2020(09):35-36.
[2]姚艳妮.啦啦操运动在北镇市初级中学大课间的开展现状及推广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20.
[3]马梦月.啦啦操在西安市碑林区初级中学推广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9.
[4]陈静.啦啦操教学对初中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