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教学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的构建及其实施

2020-09-10 21:02:38于浩飞孙辉
体育时空 2020年16期
关键词:田径构建

于浩飞 孙辉

摘  要  当前高校田径教学面临学科发展困境与教育成效不高等问题。本文基于高校学情变化和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从评价端入手提出三阶段六层面的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拟通过监测与反馈机制的构建,在教学端监测教育实施,在学生端监督学习成效,以达到落实田径育人的目标,以及获得较高综合产出和提升学科竞争力的科研目的。

关键词  田径  阶段式教学  监测机制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8-081-02

一、前言

根据笔者所做的文献检索结果来看,田径教学一直在积极寻求变革与发展,但缺少教学端、评价端、学生端三主体的有机联系与教育结果落实的过程性监测,这影响了良好教育成效的获得。基于高校田径教学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三阶段六层面的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以加强田径教学过程化、阶段化教育结果的落实。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是指在教学端设置阶段性、单元性教育监测与评估,通过对田径教学过程的监控,使教师能够高效围绕整体教学目标及育人目标,依照学生的身体素养基础和能力成长发展规律实施教学,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参与积极性,最终满足践行身体素养的教育要求和完成时代育人的结果。三阶段六层面阶段式教学监督机制的目的,在于提升田径教学的内容构建与学习需求的契合度以及教育结果与育人目标的完成度。田径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面对学科发展现实与教学需求的变化,谋求主动变革与发展,以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科时代发展能力。

二、田径教学三阶段六层面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概述及其构建

(一)三阶段是整体目标和主导思想,六层面是能力发展过程要素与素养教育结果追求

所谓三阶段,是指在田径教学中以体育运动能力和素质发展为整体目标,在教学环境创设上能做到以运动技能锻炼与理论认识并举、身体素养水平提升与田径专项能力发展结合和终身体育意识养成三个成长阶段的运动能力与田径素养教育的落实。所谓六层面,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包含智力、社会适应力、探究精神、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和实践创新的六个主要核心素养的教育结果。根据本人的文献检索和对我省20所不同办学特色的40名高校田径教师所发放的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结果来看,自公共体育教学实行选修机制以来,田径教学即在体育舞蹈和新式运动项目的不断扩张中逐渐陷入选修率低、学生参与度与运动兴趣连续下降的尴尬境地。根据笔者对我省10所高校的田径教学所做的50次课堂观察结果来看,田径教学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整体上存在严重的教学内容程式化、教育方式僵化和教学开展形式单调化特征;二是教学实施重竞技运动技能训练,轻运动体验,阻碍师生信息交流与课堂获得感;三是课堂呈现形式缺乏对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关照和尊重,导致学生对课程关注度低,影响兴趣激发和课堂氛围创设。三阶段六层面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是以教育结果为导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具有统领意义,充分开放了教材、教法与教学实施的教师自主权,使田径教学能重新回归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素质发展目标上来。从理论上讲,这是有助于田径教学去竞技化、重技能教学等弊端的,从而在教学端加强沉淀,探索田径教学与学生综合体育素养和体育运动能力成长之间的关联,将育人目标切分到基础学习、能力提升和综合运用三個阶段,在每个阶段分别从教学端和学生端设置阶段性监督与考核,从而使教学实施真正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需求。

(二)执行力是抓手,过程落实是途径,学生端兴趣激发与田径教学能动性培养是手段

田径教学共包含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者三大主体。教师是进行教学实施的执行者,学生是田径教学的主体,而教育管理者则是田径教学的监管者,三者之间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统一整体,才能突破传统田径教学“教师技能传授、学生机械模仿、集中强化练习、应付考试”的功利化、僵化的教学局限,使田径课堂真正回归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看重对学生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三阶段六层面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侧重教学端的执行力,注重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目标的实施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执行力是保证田径课程教学内容和教育实施的最重要执行者,只有加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加强教学过程的监督与评测,才能使教师真正关注田径教学内容与激发学生兴趣之间的联系。通过创编和运用田径类体育游戏,做到聚焦教学目标和学生,精准定位游戏成效和促进教学结果的实现。而学生是田径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结果的实践者,只有精准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要求,特别关照学生端的课堂组织与活动创设参与比重,开放部分课堂管理权与组织权,使其运动体验和兴趣激发得到真正关注,才能激发学生的田径教学参与积极性。通过教学能动性的激发来达到培养学生田径运动主动性的结果是现代田径教学的重要手段。

三、田径教学三阶段六层面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教学实施

(一)教师端以教学内容落实、教学手段创新和教育结果成效实行分总式过程监测

田径教学之所以存在诸多发展困境与教学问题,虽然有客观条件限制的问题,但更多是田径教师的教学能力、课堂组织能力与实施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三阶段六层面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的实施必须从教师端狠抓落实与能力提升,从而为田径教学的高效、高质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和基础。笔者认为在教师端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着力探索。

第一,构建以田径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手段创新为核心的教师知识与素养层面监测内容。

第二,构建以田径教学兴趣激发、课堂呈现方式创新和田径运动氛围创设为重要内容的教师组织与教学实施的业务能力监测内容。

第三,构建以学生体质测试、身心健康水平和适应力、组织能力为参照考核教育结果的监测内容。

其中,教师田径教学知识与素养是阶段式教学监测的前提和重要构成,教师业务能力成长是核心,而学生相关能力培养成效是主要参照,通过分总式监测结构从主观认识、职业胜任力和执行力三个层面确保田径教师现有队伍的田径知识素养、业务能力和教育结果得到全方位保证,从而真正激发教师的业务学习主动性,积极根据时代要求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内容与教学手段的创新。

(二)学生端以运动能力、实践参与和田径运动兴趣为监测内容,实行总分式过程监测

学生是田径教学和一切教学改革探索的实践者。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运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成长均对田径教学成果产生直接影响。但当今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优渥,教育过程一直处于被过度保护和过度宽容的环境中,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挑战精神缺失,难以接受田径运动高强度、高体能消耗的项目特点。这也是近年来学生田径教学课堂参与度不高、选修率过低的主因。因此,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必须以学生兴趣特点和能力发展需求为着力点进行探索。笔者认为可按以下两个步骤开展:一是明确田径教学对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影响度和影响维度,充分利用意识的能动性激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长足兴趣;二是通过阶段性考核建立约束机制,使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获得较高的纵向成长,同时加强能力与素养成长的过程落实与反馈。

四、结语

田径教学是高校体育传统运动项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品质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学生养育方式的变化,田径教学改革速率和成效难以紧跟时代发展,出现了教学成效不足的问题。本文积极打通田径教学的教学端、学生端和管理端,提出三阶段六层面的阶段式教学监测机制,并从教学监测机制概述及其构建和教学实施两个维度对该教学监测机制进行实践探索,以加强田径教学过程化、阶段化教育结果的落实,从而提升田径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和育人结果之间的联系,最终达到改善当前高校田径教学现状和提升学科竞争力的研究目的。

参考文献:

[1]薛栋.高校田径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4):149.

[2]李维军.高校田径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规划[J].神州(中旬刊),2014(08):45-46.

[3]李维军.刍议新时代高校体育田径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77-178.

[4]何文軍.健康中国背景下我国高校田径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03):79-83.

[5]孙南,钟宇.不同田径教学内容对学生情境兴趣激发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02):88-93.

[6]何婉晨.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03):78-79.

于浩飞  中国人民大学

孙辉  北京工商大学

猜你喜欢
田径构建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流程分析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38:54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0:56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高校田径中的短跑技术初探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