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改革中的价值分析

2020-09-10 07:22吴丹妮
今古文创 2020年24期
关键词:美育传统文化高校

【摘要】 在高校的美育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品德,但是现如今高校学生都有较强的个人特性,崇尚自由,导致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教育中没有发挥切实的作用,降低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效果。因此本文分析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改革中的价值,找出目前高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促進高校学生全面发展,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建立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传统文化;美育;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83-0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也逐渐增加,互联网渗透到各个行业和生活当中,新时代的思想与文化不断碰撞,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支持我国发展坚定的软实力,只有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高校美育改革当中,才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我国广大人民的文化素养,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

一、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美育改革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在高校美育中,思想理念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才能够激励学生的情感,因此高校在美育教学中可以更加多样化,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高校美育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运用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处于风华正茂的飞速成长时期,思想和心理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高校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学习和生活各方面的压力,因此高校开设美育课程,利用美育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在艺术中抒发自己的内心,升华学生的思想,美育就是将感性和理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关键,我国开展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当代青年“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美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高校的美育教育中,学校可以营造校园文化,教师可以组织教学活动,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够达到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此外,教师可以多元化展示人文精神,从意志、情感和品质等方面出发,设置人文知识理论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小学生的主流教育方法,当学生进入到大学校园之后,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逻辑认知能力,开展情感教育。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家庭背景出发,观察学生是否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分析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结合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高校美育教学奠定基础。

二、高校美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育流于表面

高校设定的思政课程是美育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往往没有达到预期,思政思想没有融入学生的情感当中形成共鸣,还有部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学的作用认知不足,缺少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玩手机和睡觉,与自己的专业课程相比,大部分学生认为思政课并不能提高自己的就业优势,因此降低了思政课堂的教学效率。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教师都是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学习氛围十分枯燥乏味,缺乏一定的审美,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教育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过于形式化。

(二)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现如今的美育课程教学还是利用灌输式教育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虽然有少部分教师将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融入思政课堂教学当中,但是还不够成熟,没有真正的创新教学模式,只是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虽然目前大部分的教师都能够将多媒体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却没有更改自己的理论教学知识体系,只是利用多媒体的PPT替代板书,缩短书写时间,而忽视了情感教学的运用,学生无法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到课堂中。此外,教学考核的方式也较为单一,采取试卷分和考勤分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课堂上的点名,学生上课的目的仅仅是应付点名甚至代替点名,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三)师资素养亟待提高

目前各大高校的美育教学一般都是通过思政理论展开的,绝大多数的思政教师都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缺少审美素质,在课堂表现上没有突出点,教学内容十分枯燥乏味,更有少部分教师在言行举止上都缺乏美感,而美育教学往往需要通过“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美育教师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开展美育教育,还要从文化的思想方面出发,由于近几年来高校的扩招,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辅导员数量也随之增加,对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在引导学生思想的时候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只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才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文化思想讲授。

(四)校园文化缺少氛围

随着近几年来各大高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剧,美育改革也要从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出发,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墙和个性化宣传栏,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但是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校学生对科技的运用深入到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各大网络社交App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学生能否主动筛选优秀信息,抵制不良网络信息,是教师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站,校园网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也没有合理规划校园网络平台,只有重视建设校园网络环境,才能够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高校美育改革的途径

(一)加强思政课的美育渗透

只有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审美,教师才能够通过开展专题理论教学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开展榜样专题学习,通过树立学生榜样,起到示范作用,引导学生提高对自身行为的认识,宣传“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真实事迹,讲解其中具体的人和事,只有接触到真实的事例,学生才能够更加深入了解理论知识,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打动学生,在审美化专题教学当中,融入教学环境中,更轻松的学到知识,起到综合育人的目的。此外,思政课还可以通过形象教学法和愉悦教学法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审美的眼光融入思政课堂当中。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看电影,欣赏音乐,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引导学生从感性出发,在分析和理解中发散思维,最终得出理性结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接触相关事务时,也会将自己代入其中,学会自我审视,升华情感,提高教学的品质。

(二)完善美育课程建设

美育和德育、智育相比,在高校教育中经常被忽视,但只有加强美育,才能够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品位,从而实现自我提高,起到激励的作用,因此高校要重视美育课程的建设,通过美育传播美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例如高校可以开设《大学美育》《艺术赏析》等课程,在课堂上观赏我国的名胜古迹,带领学生欣赏自然美,更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美学实践中,在生活领略社会生活美。通过建设美育课程,突出学生对艺术作品和生活人性的思考,比如教师带学生欣赏《秋菊打官司》电影,通过电影发现其中社会人物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再上升到对“依法治国”的认知,在美育教學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提高教师核心素养

教师的审美素养能够直接影响到美育的教学品质,因此只有提高相关教师的综合素质,定期组织培训计划提升自我,才能够掌握更健全的美育系统知识。例如,可以通过组织优秀教师专题讲座传播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个人素养,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颁布先进个人的奖项,从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要想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就需要深入了解时代特点,结合现阶段的社会热门现象引导学生对“美”的认识,更加多样化的组织教学课堂,提高教学品质。此外,教师作为学生审美的对象,也要重视个人的内在修养,如谈吐、仪态等,通过肢体语言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外在形象和内在修养相结合,才能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言传身教贯彻落实到课堂当中。

(四)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不仅体现在学习和教学中,还能够在图书馆、教学楼和各式各样的亭台楼阁中体现出来,这些都是高校的历史文化映射,表达高校的审美,因此高校的建筑也具有美育的作用,学生置身于校园建筑中,欣赏校园建筑,发现其中的“美”,才能成为保护环境的建设者,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文明和谐”行为,保护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高校可以利用空间,因地制宜设立宣传栏和文化墙,宣扬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高校美育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技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生活当中。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十分悠久,随着社会经济的改革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让我们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作用,在世界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只有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高校美育改革当中,才能够换发传统文化的升级和活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新一代的可持续发展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晓.试论高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7,(19):187.

[2]汪俊武.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与运用[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97.

[3]白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社区美育中的发展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5,(12):58.

作者简介:

吴丹妮,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副编审,副院长,江西传媒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艺术教育。

猜你喜欢
美育传统文化高校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