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林白的《北去来辞》自2013年出版之后,很多解读的视野停留在“女性写作”或者“个人化写作”的层面,而本文试图从小说的人物命名来解读。小说中人物的命名,必然带有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设定和人物命运的隐喻,以及人物对于故事的时代特点和背景文化的交代。所以对于小说中人物姓名的研究,成为作品解读或者作家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方法。本文从林白的《北去来辞》中,对于海红等人物形象的命名规律来分析林白对于现实的认知。
【关键词】 林白;《北去来辞》;人物命名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4-0004-02
《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 由此可见,人名作为符号有着社会交往的基本功能,张三李四之间有了姓名也就有了区别,就不会张冠李戴。特别是在小说之中,人名往往被赋予更广泛的内涵。人名的意义是多层次的,它包括符号意义、心理意义、文化意义、哲学意义四个层次。 而我们所要探究的就是海红、银禾、春秧、雨喜、以及陈青铜、陈碧薇(外婆)、柳青林(父亲),这些姓名都带有颜色的人物,与海红或者作家本人精神上有共鸣的人物;而相章绍振(外公)、章慕芳(母亲)、史道良(丈夫),这些人物尽管在小说中也出现了很多次,占有了一定的篇章,但是却是海红或者作家不了解,不喜欢,却同情的对象。
一、多姿多彩的颜色命名,是林白对于有信念
有追求的理想人物的肯定
《说文解字》中对于“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后引申为一种颜色。”红本是一种间色,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红的地位逐渐上升并取代了赤的地位。在唐制中官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这便使红色有了高贵、吉利的语义色彩。红色在民间还是喜庆的颜色,所以红色是结婚庆典的主色。
而海洋的颜色从来是蓝色或者绿色,可是红海却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红色的海洋,这种不同凡响的颜色给了作者一个灵感,让海红这个形象也非同一般的出现。海红,一名南方的女子,在“北漂”生活中,出入各种文学活动和文艺沙龙,得到的不是心灵的洗涤,不是文学理想的实现,却是各种小的礼品和纪念品。这对于追求文学崇高和高雅的海红,无疑是巨大的讽刺。海红这个名字尽管带有作者寓意的美丽、吉利等意义,可是因为海的流动性,水的不确定性,使得海红带有她的任性、焦虑、漂泊。
海红作为知识女性,显然与林白之间,有着镜像般的关系。红白这两个颜色,在汉民族的文化中一直有着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红白相得益彰,大海与森林之间又是凹凸有致。那么海红带有林白的印记和追忆的色彩也就不足为奇。海红是知天命的林白,是婚后为生活所困的女性中的一员。海红的北上,带着文学梦的追求,却被现实击败、嫁给一个不爱的人、自命清高却在庸常现实生活中迷失自我。
海紅的失败、挫折和迷茫是那一代女性的迷茫与失败,女性在生活中与自己的理想渐行渐远,追求理想却缺乏务实精神。海红从爱一个诗人,闪婚后闪离,到不得不委身于一个能够提供蜗居的男人。两次婚姻得到的也无非是生活一塌糊涂与她的文学梦相差甚远。海红的困惑也是林白的困惑,林白没能在海红的生活轨迹中发现更好的选择与归宿,正如她自己的生活没有寻找到更好的出路一样。
春泱,这个寓意生命力、青春与期望的名字,。她是“绿”的春意盎然,“泱”为水流的气魄弘大,作者选用这样的一个名字,是与海红对立的。“泱”字蕴含着她对于海红有着继承关系,表面看起来是与敢于追求文学理想的海红背道而驰的,她的安分守己又何尝不是对于海红的叛逆,而这种叛逆精神,却是海红最显著的特色。
金禾,银禾,和美禾,她们三姐妹之间,似乎表现的是农村人民对于土地农作物的宝贵,不如招弟,引弟一般的对于血脉继承、子嗣绵延的功利,却也反映着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但是相对于海红的热烈、敏感和激情,银禾就显得务实得多。小说中不止一次地提到,银禾如何在日子里履行着传统女性的职责——做饭和打扫。日子被银禾过得有声有色,甚至神圣和享受。然而这样一个能干、务实、勤劳的女性在婚姻里,她同样不幸的,丈夫出轨、女儿未婚先孕,甚至送(卖)掉孩子。她的能干与勤劳,并没有换来幸福。
雨喜,继她母亲的银色而言,雨是透明的,却又是农作物离不开的。在风里雨里滋长的雨喜,走遍大江南北,随处而安,却又不可捉摸,不同于春泱的安分守己,她有着海红一样的不安分与对未来的好奇和试探。雨喜,没有文化,没有目标,甚至没有精神寄托,她的追求,仅仅是物质的追求。在物质的追求中又融合了现代的不确定和多变性,使得雨喜这个人物继承了母亲银禾和海红两者的特点。同时也继承了两者的缺点。虽然作者在小说中给雨喜和海红之间没有安排任何的交集,可是在银禾那里,时不时地拿雨喜与春泱对比——农村少女和城市少女对比。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力的对比:比如春泱上学,一直是银禾接送,这样史道良都不放心,还要一路悄悄跟随,可是雨喜在十几岁就一个人出去打工;成为银禾骄傲的女儿,无所不能的女儿,而春泱还在父母的怀里各种撒娇和依赖的时候,雨喜已经从人贩子手中逃出,并且用4万元处理了自己的意外怀孕的孩子。如果说春泱背离了母亲海红的知识女性的虚无,而趋于平庸,那么雨喜则是海红精神上的一脉相承的继承人,她是没有文化的海红,骨子里不甘寂寞,敢于冒险,却缺乏基本的人性认知与法律意识,却表现出无知无畏的勇敢。
作者试图通过生活在底层的银禾和雨喜们揭示农村问题,法盲的存在、教育的不平衡、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农村年轻一代人的愤世嫉俗与道德缺失。林白通过对她们生活的审视,思考着底层农村妇女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她们的辛劳、她们的付出,在农村发展深受城市发展制约的90年代充满了悲凉的意味,这也使得林白的作品已经超脱了女性自怨自艾的小境界,开始带有现实写作的深厚情怀。
外婆陈碧莲是海红幼年一直缺乏父母之爱的童年生活里唯一给予她温暖和理解支持的生活记忆。是母爱的替代形象。父亲柳青州的虽然一直在海红的生活里缺席,可是海红一直通过父亲留下的日记“寻父”进行精神寻根。陈青铜,这个可以吃掉海红剩饭,陪着海红送弟弟去精神病院,甚至骑着自行车到处游历,给海红心动的感觉,但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他和海红之间暧昧不清的感情,却谁都没有更进一步的意思。陈青铜更像一个悲剧的理想的爱人形象,无关情欲却满足了海虹关于浪漫和情怀的寄托。陈青铜的传奇和痴情,满足了海红关于爱情的所有幻想,这是丈夫无法给予她的,陳青铜包容着海红的任性与擅自闯入,是人性美和自然美的结合。
这些有着颜色烙印的人物身上或寄托着作者自己曾经挣扎的痕迹,或者是作者对于另外生活层面的认知,甚至还有作者渴望得到的亲情、爱情的化身。作者肯定这些人物身上的勇气、独立、冒险和美、甚至是期望得到这些人物的关爱,所以给予她们多姿多彩的颜色。而其中带有“水”的属性的人物身上,是作者自己的印记,比如海红、春泱、雨喜、翟轻漾,这些人物是作者精神上的志同道合者,或者是能够吸引作者的具有水的流动的不安分的因子的人物,是作家同道中人。
二、中规中矩的道德评价,是林白对于安于现状
现实人物的接纳
母亲章慕芳,离开进了精神病院的丈夫,为了养活海红和海豆的孩子,她另外嫁人,同时把孩子放在外婆那里,造成海红一直和母亲疏离。海红两次结婚母亲都是最后知道的人。离婚后的海红搬去和母亲同住,依然不能从母亲这里慰藉,因为母亲一心要让她放弃财产的继承,让儿子继承。对于母亲而言,儿子远比海红重要。这样的母亲是务实的甚至重男轻女的传统女性形象。可是海红努力亲近母亲,本身就说明她对母亲的谅解。
史道良,是大学教授,比海红大21岁,海红去北京之前想着先住在史道良家里,然后再找其他的地方,所以不乏利用史道良的因素,可是很快就在史道良的工作安排下,为了留在北京而选择于他结婚。史道良给了海红北京一个两室的局促的家,还给海红一个束缚和女儿。海红和道良之间没有共同的爱好,没有共同的朋友,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念。道良有个大学教授的身份,却在家里对于夫权的行使没有丝毫的懈怠,海红敢晚回家,就有一周甚至更长时间的沉默等着她,这种不认同,零容忍,和排斥的精神压迫,使得海红经常借出差机会逃离那个家庭,即使孩子只有四个月大,她也要离开。但是海红出轨后,被情场高手翟湛洋的抛弃,激情过后的海红对爱情有了疲倦,对家庭的稳定踏实重新认识,于是反而在离婚后和史道良之间有了更多的默契。这个曾经在婚姻中让海红半夜惊叫才能释放自己被压抑精神的人,却在离婚后经常从武汉去北京,去回到他的身边。史道良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那种固执、气节和善良。所以在林白的笔下,他的道德是好的,在和海红离婚后依然照顾着海红,反而让海红得到了一种归属感。忠厚的史道良最终离开了那个家,那个可以让他一直埋首报纸和旧钱币、字画的,可以回避现实的港湾,他在生命的最后,反而离开了海红,离开了家。没有因为年迈而让乞怜,这是他最后的气节。
无论章慕芳还是史道良,都是在90年代里处处可见的,亲切、实际又善良无奈的平凡的人,这样的人,她们活得踏实、目标明确,可是无法挽回的被社会抛弃的人物,是林白最终理解,并愿意接纳的人物,是成长以后的林白,或者说是中年以后的林白对于现实的和解。
《北去来辞》是林白对于90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一改之前《一个人战争》中多米的女性独语似的自我欣赏,林白对于知识女性婚后的生活、对于家庭中的女性,对于更为广阔的现实生活有了深入的描摹,用章慕芳海红春泱这条线来思考城市女性的跌跌撞撞;用银禾雨喜这条线来反思农村女性的顾此失彼;而通过史道良形象的塑造更是对于知识分子晚年生活的局促的再现;林白对于人物命名的心理意义和文化意义,就是给予了她所认可的有所追求的人物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而那些随遇而安的人物,则更多的是同情和接纳和谅解带有哲学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白.记忆与个人化写作.《林白文集》第4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2]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3,(07).
作者简介:
常翠岩,女,回族,陕西西安人,硕士 ,西安培华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