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德桓 阮文广 梁青花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10-011-01
摘 要 体育教育工作要求各所高等院校能够实现培训目标,组建体育科学研究机构、发展体育经济管理与社会文化、发展良好的体质,以此满足各类职业的要求。本研究通过文献搜集提出个体的行为总是基于对需求、目标、效应等而产生,体质健康评价的自我评价或客观评价均可能形成个体对健康管理的动力来源,以及体质健康本身是如何影响个体的时间分配或行为习惯的等问题,并对此进行解释。
关键词 越南北部 学生体质 锻炼行为
一、体质健康概念
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是指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都健全。只有这四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体质健康是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和比赛的必要条件,良好的健康状况是系统训练的根本保证。体能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骨骼、肌肉、肌腱和韧带等运动器官的功能,并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对于克服人体生物惰性,促进新陈代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上述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
二、学生体质健康的理论研究
目前,本领域中的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学校体质健康教育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两个方面,而学生体质健康的本体研究和国家相关政策研究较少。关于学校体质健康教育的研究主要包括:体质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体育教育与体质健康教育的关系;体育课程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内容安排组织原则;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原则以及学校课外活动中体质健康教育的开展等。
关于学生体质健康领域的应用性研究一直是比较活跃的领域。随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推出,许多研究者围绕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与管理、体质健康调查数据处理与评价、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学生體质健康发展趋势及对策等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研究,并获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在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研究领域,选题广泛。从其研究的覆盖面来讲,既有针对全国范围类的,也有省、市、区、校一级的;既有城乡的,也有各民族间的。另外,还包括中外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研究等。
三、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
目前有很多的研究者关注人的体质健康强弱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学者尹博的调查显示:个人遗传素质对体育锻炼习惯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体质健康的身高、体重、体型、身体运动能力等受遗传素质决定作用较大,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经历与养成锻炼习惯的先天条件因素之一。由于学生的身体条件不同,在运动中就表现出不同的运动优势。在尹博的研究中,被调查的学生中有13.7%的男生和9.6%的女生认为他们形成锻炼的习惯是基于他们有良好的身体运动素质。同时也发现有6.2%的男生和8.9%的女生没有形成体育锻炼习惯是由于先天运动素质差。尹博的研究结果还从个体体质健康现状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仅有3.2%的男生和7.6%的女生选择了“因健康和体质状况较差,需要进行体育锻炼”作为其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主要原因。
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体质健康信息被当作一种健康资源。通过合理的管理与分析,提供各种健康咨询与服务,应用于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这是最常见的应用体质健康管理促进健康行为的模式。有研究者将其功能总结为五个方面:制定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公共政策、创造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支持环境、强化校外社区与校内各院系体质健康促进行动、发展个人运动锻炼技能和调整公共体育课程服务。关于体质健康状况与自我健康管理,学者戴霞认为,无论从现行体育教育或终身体育教育的角度,个体对自我体质健康的良好认知是个体实施良好的自我健康管理、参与身体锻炼的重要动力资源。每个个体对身体健康具有的主观评价都被认为是对身体的自我认知,而体质健康测试是来源于科学标准的评判。如果身体状况在客观上并不好,而自我主观对健康状况认知为良好,这就是所谓的个体对自我健康存在“主客观的不一致”的现象。
四、结语
关于体质健康与健康管理的研究,将个体的认知健康状况与健康管理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从个体的“体质健康”评价与健康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体质健康因素对个体健康管理的影响作用。个体的行为总是基于对需求、目标、效应等而产生,因此,体质健康评价的自我评价或客观评价均可能成为个体对健康管理的动力来源。
参考文献:
[1]郑涛.高校健康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动干预的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2]杜小安,朱斌.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后续服务管理模式与运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0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