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凉州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创新

2020-09-10 07:22司玲张长宝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
关键词:文化基因凉州传承

司玲 张长宝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时代变迁,地域文化的内容都会发生变化,无论文化风貌以何种形式呈现出来,但其内在的基因是永续不变的。本文运用文化基因理论提炼出凉州文化中较为突出的代表性元素,将其划分为生产生活方式基因、意识形态基因和外在表象基因,通过打造核心文旅IP、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开发旅游演艺项目、培养本土文化自信等策略来实现新时代凉州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 凉州;文化基因;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82-03

基金项目: 本文系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2020年度院级课题,编号为2020YJ04。

一、文献综述

(一)文化基因。“基因”原本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名词。它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使后代出现与亲代相似的性状。我们借用生物学中的这个词汇,就是想借用基因有“遗传信息给下一代”的这个特性。换句话说,文化基因同样具有生物基因的这一特点。1976年查理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mene,用以表达一个“文化传递单位”的概念,同时又带有“模仿”的意思。王东(2003)指出,文化基因就是决定文化系统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基本要素。类似于生物基因的遗传,文化基因世代延续,传递着一个民族(地域)的生活状态和思维观念 。生物基因会发生重组、变异,后代会出现新特征,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其表现形式逐渐异化、多样化,但文化基因却总是稳定遗传。文化基因的生成不会固定在一个时代,在历史不断前进的过程中,因为新科技、新发明、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一切新的信息渗透到文化的内核,经过一段时期的优胜劣汰,就会产生新的文化基因。王西涛、刘飞飞等基于文化基因理论的视角构建了历史街区文化基因库系统,包括意识形态、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外部表象三个方面,并以长春新民大街为案例,解释了文化基因在旅游开发中如何运用 - 。

(二)凉州文化的研究现状。王乃昂、杨淑华等(1998)认为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在于凉州文化,保护武威历史文化名城的实质就是保护、弘扬凉州文化 。余秋雨认为凉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关键所在。雪漠(2004)认为凉州凉州文化系统是由屯垦文化、移民文化、商贸文化、五凉文化、古都文化、边塞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石窟文化、西夏文化、碑刻文化等多种文化样式构成的。梁军(2007)王其英(2009)认为凉州文化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宗教特色的建筑文化、石窟文化、佛教文化、金石文化、简牍文化、西夏文化、民俗文化、葡萄(酒)文化,并重点剖析了五凉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与影响。伏俊琏(2010)认为凉州文化大致指从汉武帝设置河西郡或者从“张蹇凿空”、开拓丝绸之路以后,直到清代中叶“凉州复兴”这一长达近两千年的时间里,产生在武威地区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 。刘楠(2016)认为凉州文化的内容包括繁荣的政治文化、多样的宗教文化、中西文化碰撞下产生的新的文化样式 。许春华,晋艺波等(2017)梳理了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旅游业共同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

二、凉州文化基因库构建及解析

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生活品质、价值理念、思维方式通常是由这座城市的文化基因来决定的。城市的现代文明不只是高楼大厦,还应包含着这座城市的历史延续、积淀和优秀的文化风貌等。所以城市在规划建设时必须重视文化基因的传承,在城市合适的空间营造文化情景,无论是外地游客或是本地居民只要漫步在武威的街道,就能感受到凉州文化基因在这座城市的传承。本文在梳理目前凉州文化的研究成果时,将前辈学者提出的各类观点加以汇总,借鉴王西涛等构建的历史街区文化基因库模型 ,对武威的文化进行分类,提炼并构建武威极具代表性的凉州文化基因库,包括生产生活方式基因、意识形态基因和外在表象基因,见表1。

三、目前凉州文化基因传承现状

近年来,武威文化旅游建设如火如荼。目前,武威市已成立凉州文化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五凉文化博物馆,常态化举办凉州讲坛,凉州文化论坛、凉州文化沙龙等活动,深入研究和挖掘凉州历史文化资源。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对主要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雷台文化旅游综合体等文旅项目也正在建设。市博物馆已建成开馆,总体来看,凉州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武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蕴,凉州文化更是独特品牌,但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有效的载体支撑。目前对凉州文化的开发基本上停留在学术研究状态,还未能将其完全转化为现实的旅游产品。对武威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大多是普通的观光旅游。文旅融合程度还不高,缺乏能够让旅游者融入其中的娱乐性、体验性项目。武威的人文资源较多,禀赋条件较好,但没有很好开发利用,宣传不到位,可视性不强,有文而少景,有景而少物,没有变成有档次,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旅游产业对GDP的贡献作用发挥还不够。武威对游客而言更多是路过,而不是驻足停留。

四、新时代凉州文化基因传承策略

(一)打造核心文化IP。构建凉州文化基因库,打造核心文化IP。可以将“马踏飞燕”“鸠摩罗什”“西夏文字”等可以开发为文旅IP,如建设天马马文化主题公园,将西夏文字艺术化地处理,与当下流行的表情包结合等,这都有助于武威旅游品牌的传播。以IP为抓手,重塑新时代武威文化旅游的新品牌,新形象。实现城市形象的升级和知名度的提升。消费者对IP的喜好会将这种品牌延伸到周边产品,所以可以利用这些符号制作一系列文娱周边产品,如服装、玩偶、游戏等,打造完整IP产业链。

(二)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要想让凉州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传承与创新,就必须让它变得有价值。合理的商业模式才能让其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和舞台。比如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凉州宝卷、凉州贤孝等,想要被当下的年轻人所接受,必须要挖掘背后潜在的商业价值,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为其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和资金。可以利用直播、微电影等现代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将其传播推广,用创意文案来吸引流量。更为重要的是将现代流行的热点与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用创新的内容,现代的管理和先进的传播手段将传统的凉州文化基因进行传承,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比较典型的案例有普康田园综合体西夏“祈羊礼”“王哥放羊”涮羊肉馆、武威文庙开笔礼、“凉州八景”文创产品等。

(三)与科研院所、院校合作。充分借助科研院所、院校的学术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凉州文化研究基地、甘肃省社科院武威分院、甘肃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的作用,不断开阔学术视野,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凉州文化走出去,讲好武威故事,扩大武威影响力。目前武威职业学院正在积极申报“武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协同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希望通过数字化艺术的介入,能够让武威在信息与数字时代让凉州文化基因实现永续发展和弥久常新,结合现代技术与审美,为这座城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四)开发旅游演艺项目。武威现已建成天马艺术剧院、体育馆等基础场馆设施。利用马踏飞燕、鸠摩罗什在凉州十七年、萨班与阔端、唐代弘化公主等历史经典开发一系列旅游演艺项目,让外地游客来到武威有节目可观赏,从而拉动武威的文创产业收入,酒店住宿收入、餐饮交通收入等。可以先开发文化内容型的软件项目,积累到一定品牌认知度后,再扩大做实体文化旅游项目。立足打造一场能够与敦煌“丝路花雨”相媲美的高品质实景旅游演艺项目,拍摄一部有特色的话剧来推广凉州文化,提升武威的知名度,助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五)培养本土文化自信。通过宣传凉州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全体市民参与到凉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以凉州文化为骄傲,培养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武威城市精神和八步沙“六老汉”当代愚公精神等融入凉州文化基因,使其与大众日常行为习惯相结合,发挥凉州文化基因的现代作用,进一步弘扬凉州文化传统,传承凉州历史文脉,打造凉州文化名片,宣传普及凉州文化。

(六)丰富凉州文化基因内容。创新是将凉州文化基因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助推器。唯有动态的、活态的传承,才更能激发出地方的新活力。对于传统文化而言,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制和借鉴,显然有点保守和僵直。将凉州文化基因和城市记忆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中,才是更为现代的文化转化方式。修复历史街区、名人故居、传统乡居、留住城市记忆、传承文化基因,延续厚重文脉,促进文创、旅游、设计、电商、直播等新型业态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丰富和扩展凉州文化基因的内容,使其可以被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在构建了凉州文化基因库之后,必须要有与时俱进的文化转化和发展意识,通过各种文化创新,丰富凉州文化基因内容让静态的文化基因动态地传承。

(七)吸引文旅人才。城市的创新发展必须依靠人才。凉州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需要人才智力资源、创意资源的注入,因此,又必要吸引文旅人才。需要培养一批精旅游、懂文化、善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引进一批高层次文旅人才。一是加强与有关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合作,定向培育文旅产业经营人才。可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形式,不断提升文化创意、营销策划、文旅职业经理人才的业务水平。二是用好政策吸引创业人才。吸引省内外优秀文旅人才来我市创业,鼓励和引导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文旅企业一线从事经营管理业务。三是适时组建全市文旅发展智库,为凉州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创新集聚人才,提供智力和学术支撑。

五、结语

本文将前辈学者提出的各类凉州文化进行分类汇总,构建凉州文化基因库,但是由于时间仓促,分类不够全面和细致,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当与武威的文史专家深度访谈,以便更清晰准确地构建凉州文化基因库,更好地对其进行传承和发扬。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学者,深入研究武威的历史变迁,建立科学全面的凉州文化基因库,并对每个文化基因进行深刻解析,通过文化基因的自我复制和遗传来实现城市地域文化的重塑。

参考文献:

[1]王东.中华文明的五次辉煌与文化的五大核心理念[J].河北学刊,2003,23(5):132.

[2]王西涛,刘飞飞.历史街区文化基因提取与基因库构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4,(5):102-106.

[3]王西涛,邵娟.文化基因在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以长春新民大街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8):98-104.

[4]王乃昂,杨淑华,蔡为民.河西走廊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特色和开发保护初探——以五凉都城武威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8,(01):95-98+100-103.

[5]雪漠.狼祸——雪漠小说精选[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6]王其英.五凉文化的形成及其内涵与影响[J].发展,2009,(04):153-155.

[7]伏俊琏.建设“凉州文化”的一点思考[J].敦煌学辑刊,2010,(02):77-82.

[8]刘楠.雪漠小说中的凉州文化书写[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9]许春华,晋艺波,张海燕,金玉清.全域旅游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以武威市为例[J].经济论坛,2017,(05):83-85.

[10]王西涛,邵娟.文化基因在历史街区旅游开发中的应用——以长春新民大街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8):98-104.

作者简介:

司玲,女,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武威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文化。

张长宝,本科学历,武威市凉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实习员。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凉州传承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最爱凉州面皮子
凉州七里十万家
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凉州和酒意象例谈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