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社会思潮下的新性别观 及其对闺秀文学的影响

2020-09-10 07:22黄阳华
今古文创 2020年31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

黄阳华

【摘要】 晚明是一个文化环境尤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人性平等的社会思潮、个性解放的思想启蒙、追求个性舒张的文学风气在这一阶段开始蔓延到社会的各领域,对传统性别观念下男性士人的女才观亦产生了深刻影响。闺秀的文才也随之得以挖掘并受到关注、尊重和重新审视,这助推了晚明女性阅读和自我书写空间的进一步确立,也令闺秀文学成为这一时期相当特别的现象。

【关键词】 晚明;社会思潮;新性别观;闺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31-0014-02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18KY0161)“晚明文化生态下的江南女性词坛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青年基金项目,2013MDQN032)“清代粤西闺秀词研究”。

晚明社会,反传统的社会思潮和追求个性舒张的文学风气弥漫文坛,传统封建礼教下士人的女才观发生转变,女性文才逐渐受到男性士人的重视。受此影响,闺阁文学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得以萌兴,其中较为活跃的闺秀词人亦体现出高涨的创作热情和强烈的自我创作意识。

一、人性平等的社会思潮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冲击

明之初,统治者极力推尊儒家圣贤之说,致使宋以来为理学家尊奉的程朱理学俨然成为官方哲学。加之八股取士制度的推行,天下士人无不循规蹈矩、克己复礼,严格遵循儒家正统思想规范以修身守道。至明中后期,朝纲废弛,朝廷上下流弊尽现,盛极一时的程朱理学在转捩的政治环境下逐渐受到时人的质疑,长期以儒学自命的士人不得不面临莫大的政治困惑和仕途失落。而后随着王阳明“心学”的兴起,这一政治格局才得以掘破,一时间成为大多数士人新的思想选择。作为程朱理学的异面,阳明心学直指本身心性,主张内心的感悟,如《传习录》云:“心即理也。” “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同时,王阳明之学也宣扬人性的平等,认为人人皆可得圣贤之道。如其在《答顾东桥书》中云:

来书云: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所谓良知良能,愚夫愚妇可与及者……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①

此番言辞强调破除以圣贤为冠冕的人为教条和偏狭的定见。王阳明的学说对于思想长期受禁锢、苦于仕途挣扎的士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心性的开化和启悟,在当时可谓骇世惊俗。可以说,王学的出现给士人的传统理学观念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这些浸淫正统儒学已久的士人在思想观念上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下,追求个性解放、人性自主的社会思潮开始在晚明社会涌动开来,并渗入了当时的各个领域、各个阶层。思想领域,阳明之学直接诱发了以王艮为代表的泰州学派思想的出现。王艮秉承阳明之说,将圣人之道进一步日常化。其言:“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之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知,便不失;百姓不知,便会失。” ②直接指出圣贤之道与百姓日常无异,百姓亦能获得圣贤至道之境界,二者具有同等的地位,无高低贵贱之分。王艮此类肯定自我价值、直接就世俗的日常生活来体悟圣道的大胆言论,进一步打破了传统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在政治日益腐朽、政府控制力大为削减的晚明社会得到迅速蔓延,催生了大批崇尚个人解放的追从者,在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可谓盛大。泰州学派这种不受世俗羁绊的思想,在晚明的社会思潮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成了明代中、晚期江南最有影響的知识分子运动之一……许多拥护情迷的戏剧家、欣赏女性诗作的编者和鼓励女儿受教育的父亲们,都是受了泰州学派的影响。” ③可以说,以王艮为首的泰州学派直接关注生命的个体价值,倡导人之灵性的舒张,展示出一种与传统观念相异的人性关怀之风,为晚明社会礼教束缚下性别观念的松动凿开了一道罅隙。

受泰州学派的启发,后来的李贽继续肯定了道的平易,也彻底发挥了平等理论的精义,并跨越世俗的性别成见,重新审视传统性别秩序,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正名,其理论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表现了鲜明的男女平等的性别观念。他犀利地提出:“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又岂可乎?” ④在李贽看来,见识没有男女之别,见识的长短不在于性别之分,因此不能以性别论断。“这在传统的对妇女加以百般局囿的性别文化中,实在是一段振聋发聩的宣言。” ⑤在王学和泰州学派的感召下,李贽以反传统的狂狷性格和性别平等的精神,冲击礼教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重新评价处于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和女性的才能,这些对于视男尊女卑为自然的封建礼教社会而言,不啻为一次大力度的挑战。“李贽的论调无疑的是具有震撼力的,使得沉压在无才即是德的传统观念下的女子因此而得见一丝曙光。” ⑥

二、追求个性解放的文学风气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异质

在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和李贽等人反传统的新思想、新学说的倡导推动下,晚明文坛也开始出现质疑传统礼教、反对限制人性舒张的异音。此时李贽的“童心说”、公安派的“性灵说”等对于创作过程中作者内心真情地注重,以及对人人皆可自由创作的倡导,一新天下人耳目,为晚明文坛探索出了新的文学风气,也带动了闺阁文学的萌兴。

文学观上,李贽的“童心说”认为,人最原始、最本真的就是童心,这也是衡量认知的是非标准,其曰:“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⑦因此,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是文学创作的本源,创作过程需要创作的自由和内心真情、真性的抒发。凡为文以童心存真,发乎真情真性,则人人皆可为文,不需要拘泥的行文规则,其言:“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 ⑧在李贽看来,要保持为文的“童心”,让创作能存真去假,就不能过于尊崇道学、模拟复古,也不可将至文作为阐发孔孟之道学的工具。李贽的“童心说”淋漓地指陈孔孟之道和儒学经典,鲜明地反对道学和复古主义,提倡以人的本性真情为文,不仅体现了对人之本性的尊重,也肯定了当世的文学价值,在当时的晚明时代自有其进步性和深刻性。

在反拟古,提倡性灵文学方面,公安派提出了更为成熟的“性灵说”主张,与李贽的“童心说”相承,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前人反理学的传统。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有云:“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⑨指出文章的写作要能自由地表现作者的个性,真实地体现作者个人的本色真情。在写作过程中,袁宏道认为个人真实的独立写作才是文章真正出奇的根本,因此极力地提倡个人写作的真实性,尊重独立写作的真性情和个人的创作个性,其曰:“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 ⑩由个人写作的独立性的倡导,袁宏道还指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新变,不必一味遵循前代和蹈袭前人,其《叙小修诗》中亦云:“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 ⑪谓一个时代有不同于其他时代的文学之变和时代之风,因此各个时代的文学自有其独特性,因而可贵,不必蹈袭前人,不必优古劣今。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一方面提倡文学创作者对于自己真性情的自由抒写,尊重创作者的内在世界,一方面宣扬保持时代特性的创作个性和不拘格套的书写新变,体现出较为宽松的文学自由意识,在晚明文坛掀起了新的热潮。尽管公安派旨在抒写性灵,不拘格套,然其末流蔓延文坛而渐流于浅俗,加之政治纷争,遂又步入到矫枉太过的新误区,为时人所诟病。

继公安派之后,竟陵派成为天启、崇祯间扬帜诗坛的主流。尽管如此,公安派所倡行的不落窠臼的自由创作、抒真情而为的创作个性、宽松无拘的创作格局,有力地鼓荡了晚明的文学社会,令民间男女的创作能力和创作热情为之振起,为晚明文坛注入了新的生机,也带动了士人社会中对女性才学价值观的转变。万历以后,闺阁作家激增,作品增多且形式多樣,闺阁文坛开始进入晚明的文化场域,成为文坛一抹别样的文学景观。可以说,个性解放思潮的兴盛,无疑是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礼教社会下女性阅读和自我书写空间的助推和确立。

注释:

①(明)王守仁著,谢延杰辑刊:《王阳明全集》卷二,“语录二:《传习录》中”,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第47页。

②(明)王艮撰,陈祝生等校点:《明儒王心斋先生遗集》卷一“语录”,《王心斋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③(美)高彦颐著,李志生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3页。

④(明)李贽著,张业整理:《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李贽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82页。

⑤叶嘉莹:《明清之际的女性词人》,《中国文化》,2010年第02期。

⑥钟慧玲:《清代女诗人研究》,里仁书局2000年版,第11页。

⑦(明)李贽著,张业整理:《童心说》,《李贽文集·〈焚书〉〈续焚书〉》,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页。

⑧(明)李贽著,张业整理:《童心说》,《李贽文集·〈焚书〉〈续焚书〉》,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⑨⑩⑪陈书良主编,熊礼汇选注:《公安三袁》,岳麓出版社2000年版,第123-124页,第167页,第124页。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
谈当代社会思潮的特点及其对高职学生的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影响
为什么要重申“党校姓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几个关键点
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条件和途径研究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战略思考
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多元社会思潮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