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探析与比较

2016-11-04 05:00张元铭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晚明宋代比较

张元铭

摘   要:宋代书法开创了“宋尚意”的美学新朝,他们以崇神尚意的审美理想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造就了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启迪和影响者今人的审美活动。晚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晚明,传统的书法审美意识逐渐受到了挑战,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及转型变革时期心态的变化,晚明书法呈现出奇的特点。

关键词:宋代;尚意;晚明;尚奇;比较

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9-0130-01

一、尚意的宋代书学思想

宋代“尚意”书法美学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强调书法艺术的娱乐和抒情,把作书能书作为文人士大夫陶冶性情、自我修养的雅事。宋代“尚意”的书法家们极力发掘和强调书法艺术的超功利特性,认为书法不达于理、非形于物,只是笔墨点画的组合建构。宋代“尚意”思想的第二个特征,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清代梁《评书帖》中提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的书论观点。对宋人书法以尚意概括,应是基于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化信手烦推求。”很多人对“尚意”提出过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法”是意的对立面。如果追求“意”的畅达无羁,则势必要反对“法”的束手束脚。这样的观点用于苏轼的书法作品分析比较合适,因为苏轼本身就追求对法度的反叛,追求自由随意。但是“意”是否是对法的反叛,根据宋代的书法史去分析似乎值得商榷。米芾在自己的书论中提到:“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 。“心既伫之”体现了对法度的精熟,之后的“随意落笔”才能有古人的遗韵,自然古雅。虽提到了随意,但更加强调了对法度的精熟。宋人这种清醒的个性创造意识,为其书法实践的大胆探索扫平了障碍。他们没有被晋代王书那种中和之美的书风所束缚住,也没有被唐代书法家那种风云叱咤的壮美气势所压垮,而以其富有时代特征的个性意趣,创造了奇崛跌宕、敬侧怒张、挺劲俊利的宋书“尚意”风格。朱熹说:“至于黄米,而敬侧怒张之势极矣”。

二、尚奇的晚明书学思想

明代后期,文艺上出现了反复古的新思潮,表现在书法上,主要是强调书法的创作源于心灵,以师心代替师古,要求在书法创作上突破前人的束缚,独抒性灵,遵从自己的个性。同时由于晚明时期的经济的发达,书画市场日渐成熟和书画交易日趋频繁,一大批以卖画为生的艺人为迎合市场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口味,走向以奇取胜的路子。晚明后期的社会动荡和变迁使得书法家的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以不同于传统书法家的创作方式,排遣内心的情绪,这也是造成晚明奇异书风的一个重要方面。 李贽作为一名思想家对晚明社会的影响很大,他把王阳明的学说推向极端。主张忠实于内在自我对事物最直觉的反应。并以此来实现自我。李贽所鼓吹的内在真实的自我,对晚明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徐世浦所列举的戏剧家汤显祖和书画家董其昌,皆与李贽有所交往,而且赞赏他的学说,应该不只是巧合。“奇”具有十分积极的含义,它是原创力的代称,对于艺术家和批评家而言,被称为“二奇”的作品正是代表这一时期审美理想的佳作。但李贽的理论有着自身的缺陷。主张解放自己,来寻求最真实的自我。从董其昌始,书法中便出现了奇的苗头。董其昌:“古人作书,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董其昌的作品中虽历来未见到“生”与“奇”的特点。但他提出的审美理想却启发了之后更为激进的晚明书家。例如,张瑞图,刚健、迅速,转折处多采用折笔,给人一种桀骜不驯的感觉另外,不仅体现在了书法的艺术风格上,还体现在对文字的使用异体字的风气。

晚明书法有别与其他时代,呈现出尚奇的特点,晚明代心学思想的影响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心学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师古”走向“师心”,书法家的创作以个性的抒发为出发点,表现出极强的个人色彩。

三、宋尚意与晚明尚奇书学思想的比较

书风的演变在历史上大致是由继承到创新再到继承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从晋尚韵,到唐代将继承与法度演变到了极致。宋代尚意就表现了对法度的突破与创新。元代的复古到晚明的尚奇,亦是经历了这样一个由继承到创新的阶段。所以宋代的尚意与晚明尚奇都是处在了因继承与法度达到极致后的突破阶段。当法度达到一定程度,书家们就会开始寻求创新,尚意与尚奇便是书家追求创新的结果。二者都表现出了对法度的突破。

二者的不同点是虽然尚意与尚奇都是体现了对法度的突破。但是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尚意是对法度熟练掌握后的升华与突破。而尚奇却仅仅体现了与别人的不同,所以奇、怪便成为了当时的主流书风。米芾和傅山便是两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书家。米芾这样的大家是因为很好的继承了传统,对于创新可能未必与晋人相差甚远。这就意味着米芾还是以继承为主的,如果放在了晚明便失去了他应有的价值。或者说晚明这样的时代,由于人们的审美不同,也孕育不出这样的书家。宋代相对来说接受的范围就会大一点,不管是苏轼的“我书意造本无法”,还是米芾“心既贮之,随意落笔”似乎对于法度是否改变并无太大的关系,他们追求的是不被法度所束缚的自由随意。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3]白谦慎.傅山的世界[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猜你喜欢
晚明宋代比较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对沈士充的研究文献综述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科举竞争压力下底层文人的职业选择及其生存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