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七里十万家

2019-08-26 01:21王文红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梁先生凉州武威

王文红

我从来就分不清凉州与武威的概念,小时候弄不清,上学的时候弄不清,后来专门研究,研究了十几年,越发糊涂了。

小时候,父母常说,我们凉州人,我就不懂,明明是武威,怎么是凉州人?读了几天书,逐渐地学了些武威的历史,才知道武威亦叫凉州,凉州亦称武威。上大学的时候,教授民俗学的老师问我,你来自武威?我还吃了一惊,我以为我那贫穷的遥远的故乡在诺大的北京城里,除了我,谁也不知道武威是何地!不想,作为大学教授,居然知道武威!教授接下来的感慨,就不止是让我吃惊,而是震惊了——他说,武威古称凉州,凉州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凉州的历史辉煌而且灿烂,凉州的文化悠久而且伟大……我惊得几个月反应不过来。真的吗?这老教授是在和我开玩笑吧?我在凉州生活了几十年,怎么就没有一个人说过凉州在历史上、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什么了不起呢?

就在那时,在大学图书馆里,在浩如烟海的典籍资料中,我开始接触关于凉州、关于武威的历史,我开始关注开始研究关于凉州文化、关于武威的文化。

工作后,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了挣钱糊口上——确切些说,是为生存而战,一度一个时期,我生存都成了问题,哪里还顾得上凉州的历史、武威的文化呢?

生存的问题是逐渐解决了,才开始谈生活。我的信条是,什么是生活?能读书的日子就是生活!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和父母兄弟妻女的生存发愁和挖空心思的时候,读书就成了一种奢望,一种理想,甚至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和一个美丽的梦了,在这种境况下研究凉州的历史、武威的文化,对我这个凡人来说,根本做不到。

四十岁过后,生存的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我这才又拾起凉州的历史,开始梳理她的美丽,开始领悟她的魅力,开始感受她的光荣与骄傲了。

我从凉州词开始,一篇《凉州词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影响及地位》,我写了三十年,时至今日,我还没有写完。每隔十年,我更新一次,充实一次,结果是愈补充愈补不完了。二十几首凉州词,写尽了凉州的历史,写完了武威的沧桑。八二年,我第一次在武威地区文联,聆听了当时的一位著名作家谈凉州词,我才第一次对凉州有了概念。大学里,唐代文学课的教授——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裴斐先生讲解凉州词的时候,我却在想我那遥远的贫穷的而又落后的家乡凉州,裴斐先生在台上讲,而我在台下流泪。历史上辉煌的凉州,现在怎么就贫穷落后到不被人所关心关注了呢?现在怎么就沦落到只有在历史纸堆里才能追寻一丝昔日的光荣的影子了呢?而当我的同桌以羡慕的口吻说我是凉州人的时候,我没有一丝一毫的自豪与骄傲,我以沉默和两行热泪回敬了我的热心的同学,弄得他莫名其妙,弄得他几年百思不得其解。

八十年代,因为一个学术上的需要,我要写一篇关于凉州的历史沿革的文章,我还拜访了地方志专家梁新民先生。梁先生是少言寡语的人,听了我的来意后,话语就更少了,最后语重心长的说了三个字,不好写!

文章是写出来了,但我几经考虑,既未让采用,也未发表——就缘于梁先生说的不好写三字。我反复思考,真的不好写吗?

终于,凉州文化热起来了,我在积蓄了几十年之后,我又重写了一遍凉州的历史文化沿革,终于明白了梁先生绝非轻言——确实,历史上的凉州辉煌而又灿烂,混乱而又迷茫,我从八十年代的一两万字,写到现在近十万字,仍然没有把凉州说清楚。

真正让凉州扬名四海的是陈寅恪先生。先生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首次提出,河西之文化——亦即凉州文化,是中华文化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先生说,没有凉州文化,没有河西文脉,隋唐以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是不可能达到那样一个辉煌的历史巅峰的。

陈先生是在几十年前说出他这番对凉州来说是惊世骇俗的话的,但是老人的这番话偏偏就没有一个人来重视,更谈不上发扬光大了。近几年,凉州文化热起来了,前来在武威讲授凉州历史和文化的学者,要么欺我凉州无人,拿一些基本的历史和文化常识糊弄武威人,要么高深莫测,弄得我们这些凉州人云里雾里,于是我就想,象陈先生这样的学者,中国大地上就真的没有了么?

凉州历史的混乱,恐怕在中国的各地方的历史上首屈一指,绝无仅有,就因为首屈一指、绝无仅有,仅就现存的典籍资料,我初步统计有九大类,即礼仪、佛学、文学、艺術、建筑、法律、军事、教育、民俗,细分的话达近三十项。令人可叹的是,至今,没有一本像样的专著专门介绍这些令每一个凉州的子孙都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的先人的遗产。当我的已近九十岁的大学导师在听了看了我的故乡凉州的所谓凉州文化热的时候,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一句,凉州又被人绑架了。

是啊,我那被人又绑架了的凉州文化啊!

猜你喜欢
梁先生凉州武威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梁漱溟演讲收费
重任在肩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三套车”:武威人的骄傲
女子离婚后发现前夫隐瞒股权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凉州瑞像示现之“正光说”献疑
武威所出西夏买地券再探
敦煌P.3619卷一首有关凉州瑞像诗歌的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