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课后练习,实施有效教学

2020-09-10 07:22袁明珠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袁明珠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是编者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深度研读新课标理念,针对选文内容和生活实际所精心编制而成的智慧结晶。它促进着教与学活动的开展,展现着鲜明的生活和文化特色,沟通着课堂内外,使学生在回顾课文、把握主旨和领悟情感的同时,能够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章介绍了一些教材后的课后练习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后练习 有效教学

一、搭建科学性学习框架,指明学习路径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指向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却缺乏养成这种能力的脚手架。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旨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搭建科学合理的学习框架,为学生指明学习路径。

以《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为例,这一课课后题是:

“下面加点括号中的词语是如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题目明确指向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但却没有具体的学习路径。笔者重新进行了创编,用于学生课后练习(“凌乱”一词根据课堂作业本提示理解,未创编):首先,我会选两个方法来理解“明朗”:①看字形理解;②联系下文来理解;③找意思相近的词来理解;④其他。

这样创编后的习题,搭建了科学清晰的学习支架,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找近义词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一来,很好地修正了学习过程,指明了学习路径,体现了学习支架的指导价值。

二、借助语言实践性题目,丰富教学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者精选了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并巧妙设计了“语言实践”种类的课后练习,力求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丰富多样的创作情感,在练习中运用千姿百态的语言技巧,充分启迪实践灵感,不断升华实践认知。因此,教师应借助课后练习题来开展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课文的细微之处找寻灵感的火花,为语言实践增色添彩。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课后练习的语言实践性题目如下: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

3.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1)这次惊险的旅行,红头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快速默读课文,画出写红头位置变化的句子,圈出表示位置的词语。(2)学生读文找句子,交流圈出的词语:牛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3)提问:“那牛的胃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听听小博士的解说吧!”利用科学视频来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知识。(4)现在,你的脑海中一定已经出现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了吧!它先到了哪儿,又经过哪些地方,最后到了哪儿?请你们打开作业本,试着画一画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线路图吧!(5)看着图示说一说故事梗概,随机修正或点评旅行路线的完整性。如此,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刺激下,自然而然将自己对“牛肚子旅行”的好奇和兴趣流露其中。他们表达的语言不仅洋溢着童真童趣,也凝聚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

三、借助开放性题目,构建多元课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阐述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着重强调了生活的教育意义和学习实践的重要性。编者依据陶行知教育理念和新课标理念,设计了应用开放性题目,力求通过生活教育延续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应当借助课后练习来构建多元的实践性课堂,为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教材课后的应用型题目如下:“读了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故事,你一定深有感触。让我们来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并通过阅读、访问、写信等渠道,了解别人‘成长的故事’。可以了解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也可以了解熟悉亲人或小伙伴的成长故事,然后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笔者先鼓励他们主动收集相关资料,讲故事的尽量做到生动、活泼、有趣,编短剧的要做好角色的搭配和道具的制作,办手抄报的要将绘画和文字融入其中。有的学生选择表演“三顾茅庐”的短剧,有的则选择制作关于爱迪生成长故事的手抄报。如此,课后应用开放性习题呈现了一种开放自由的学习形式,它所具有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备感有趣,这推动着语文课堂朝着多元的趋势发展。

四、借助口语交际性题目,锻炼表达能力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之一。小学语文教材编者在设计教材课后练习题时,常常会精选一些口语交际的题目,借此来营造浓郁的讨论氛围。因此,教师借助口语交际性题目来开展表达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端午粽》的课后口语交际练习如下:“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和同学们说一说。”谈到端午节的故事,学生肯定会联想到中国不同的传统节日,也会想到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艾草等传统习俗。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在讲述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时,说:“楚国的百姓为了不让屈原的身体被鱼龙虾蟹所吃,才往江里扔饭团、倒雄黄酒。”这时候,笔者会多运用点拨性的语言来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尽量把口语交际展现得更为生动有趣,并将情感融入其中,使其更富有感染力。例如,可以添加一些形容词:“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万分。为了保护屈原的身体不被鱼龙虾蟹所吃,人们纷纷用扔饭团、倒雄黄酒的方式来悼念屈原。”如此,不仅调动起了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做到“表达有条理,语言要生动,口齿要清晰”的口语交际目标。

五、借助阅读理解性题目,锻炼阅读能力

编者设计阅读理解性题目的用意在于引导学生迅速把握文章主旨,深度领悟文章情感,使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同时,跟随着故事发展的脉络来发散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可以借助阅读理解性题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锻炼学生阅读能力,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

以《卖木雕的少年》为例。教材课后的实践练习题目是“我要写几句话夸夸那个黑人少年”,学生读完题目,容易陷入沉思:“要从哪方面去夸他呢?”此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中的阅读题目,内容如下:“卖木雕的少年真可爱,我要读出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感。”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排列出如下步骤:木雕少年因为“我”无法将木雕带回而遗憾→专门等候“我”,并把木雕小象墩送给“我”→用不标准的中国话说“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这样,学生对“卖木雕的少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这一话语形成了更深的认同感,也对卖木雕少年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准确把握《卖木雕的少年》的情感主旨。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

六、结语

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种类丰富多样,无论是口语交际和阅读理解,还是语言实践和应用实践,都對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课后练习题的研读,应巧妙设计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进一步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巧芳.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有效运用[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9):50-51.

[2]李旭霞.例谈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的优化运用[ J ].中学语文,2018(27):84-85.

[3]谌飞.借“题”发挥 优化课堂教学——例谈生本教学中语文课后习题的有效使用[ J ].贵州教育,2017(18):35-37.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