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同时对学生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王卓龙在《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文中对该校的劳动教育实践进行了阐述,希望为一些小学的劳动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摘要: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农事实践是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最佳选择。学校立足农耕特色文化建设,整合校内外劳动资源,优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拓展劳动实践教育途径和方式,从“在地”走向“再地”,实现劳动实践教育迭代式发展,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 农村学校 劳动教育 农耕特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给晓庄师范题写过一副对联:“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他提出,我们是主张在劳力上劳心,不是主张劳力与劳心并重。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应当更加突出以劳树德、以劳创新,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引导学生劳动创新。农事实践是农村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最佳选择,学校立足农耕特色文化建设,整合校内外劳动资源,优化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拓宽劳动实践教育途径,实现了劳动实践教育迭代式发展,有效提升劳动教育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立足农耕特色,开辟农事实践教育基地
劳动实践教育首要解决基地问题,学校从校内外资源整合人手,先后开辟了校外学生农事综合实践基地、校内学生小农场种植基地及“两馆一站”特色基地。
1.校外学生农事综合实践基地
学校利用在地资源,修整了30余亩荒废山地,建成了校外学生农事综合实践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给学校师生提供了实践活动的场所和资源,每学年,学校都会开展土豆、番薯、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种植体验活动。
2.校内学生小农场种植基地
学校开发校内资源,修整校内绿化区,修建了一个120平方米左右的校园小农场,由12个班级分块认领管理,种植各种时令蔬果;将花坛改造成中草药种植地,种植近百种常见的中草药。教室里、校园里摆放了植物栽培箱,整个校园宛如一个植物园。
3.“两馆一站”特色基地建设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校在开发农事实践基地时,兼顾传统优秀农耕项目,聚焦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为劳动创新拓宽视野、拓展路径。学校新建了种子空间站,把各类植物的种子展示在走廊中,让学生随时观察、学习。建立了农耕文化展览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实物展示风车、犁、锄头等传统农具,让学生了解传统农具的构造。建设智慧农创园,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使用。
二、建立保障机制,夯实劳动教育活动根基
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活动,除了有硬件建设,还必须有软件建设。学校从规划设计、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为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1.纳入三年规划,形成制度保障
学校将践行劳动教育、传承农耕文化作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关键词,纳入重点发展项目,并就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提出具体要求。为有效实行管理,学校专门成立劳动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并利用学校强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成立了研究团队和指导团队,在此基础上成立校级课题组,形成以点带面、分层推进的资源共享式教师指导管理体系。明确教师的指导责任并形成制度,有利于加强管理,规范行为,形成教师指导的聚合之力,为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2.强化校本研究,实现课程保障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的教师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在学校课题组的领导下,教研组成员重点开发农事课程读本,根据“边编边用边改”的原则,推进课程建设。课程主要从农具精神、节气礼俗、农学科技和农耕活动四方面人手进行梳理,再按照年级从纵向上进行主题设计。目前,《农耕农趣》校本课程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的编写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一套相对完整的校本课程读本即将交付使用。
3.注重专题培训,保障师资品质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有效实施劳动教育的必要保障。學校虽然有一支业务优良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但是面对劳动教育的融合,依然需要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明确课程理念,树立新的课程观。学校的班门读书会组织教师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读书活动,《静悄悄的革命》《劳动教育及其合理性研究》等书籍进入读书会现场;加强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养,形成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优秀的教师队伍确保了我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注重过程体验,促进劳动教育品质提升
形而上是为“道”,形而下是为“器”。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让孩子从小热爱劳动”是学校劳动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学校挖掘劳动教育综合功能,提升劳动教育品质内涵的根本所在。
1.加强诚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
在农耕体验式学习中,通过真实的种植土豆、培植菌菇包、挖掘雷笋活动,学生可以获得培育农作物的直接经验。通过学生的真观测、真记录、真操作、真体验、真分析,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通过讲解雷笋栽培过程中使用有机磷农药等负面事件,让学生真正懂得“诚实劳动”的重要性,将“诚实劳动”提升到劳动者的义务与使命的高度,从更深层次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2.加强辛勤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奋斗精神
在农耕实践活动中,我校经常会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农民、专业户、“土专家”指导农事活动,在技能指导的同时,也请他们讲一讲解辛勤劳动的故事和趣闻,介绍他们的劳动成果,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更能打动学生。“水蜜桃专业户”“雷笋大王”“花木专业户”等成功的劳动故事根植在学生的心底,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同时,在山上综合农事基地和校内小农场种植中进行“种植能手”等劳动竞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奋斗精神和拼搏精神。
3.加强创造性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这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从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教育,才能使他们将来成为一名专业技能过硬、自主创新能力强的新型劳动者,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将来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劳动。
小学生的创造性劳动体现在哪里?我们觉得,首先体现在学生的自主创新劳动上。例如,在菌菇包培植中,学生提出教室的环境不够潮湿阴暗,要求回家种植。最后,征得家长同意,由家长置菌菇包在家里进行种植实验。其次是鼓励学生科学种植。在土豆种植活动中,学生要求学校购置一批阳台土豆种植桶,把土豆种在教室里,分四组实验,采取不同的播种和施肥方式。这种对比式种植科学小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
依托农事基地,推进劳动教育,传承农耕文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们将积极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新路子,努力培育有情怀、会感恩,有毅力、会学习,有自信、会生活的新时代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