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辉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不断下降,国家不得不去重视中职学生体育教学,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本文以XXX中职学校的90名中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指标测量法、数理统计发对其进行研究,得出引体向上数量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年级差,引体向上的平均值和最大值之间存在显著年级差异。通过对中职学生引体向上水平分布特征的调查与分析,能够为提升中职学生引体向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引体向上;分布特征;调查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规定,拔高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体检的重要项目之一,引体向上是提高上肢力量和人体核心力量的方法之一。中职学生升学水平的现状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如何将中职生引体向上水平提高,已经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关注。本研究的目的是找出XXX中职学校近年来引体向上成绩不足的因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体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XXX中职学校随机抽取的90名中职男生(其中:一年级30人,二年级30人,三年级30人),学生年龄范围是15-17岁。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
在万方数据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以“中职学生”“引体向上”等关键词为引,查阅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整理归纳,为本次写作提供理论上支持。
2.测试方法
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为依据,规定测试要求如下:受试者需双脚起跳,用双手正握单杠,两手宽度与肩部等同,手臂竖直垂下,受试者静止后两臂用力,手肘屈起引动身体向上,下颚过单杠边缘即完成一次引体向上,每次时间间隔约在3s,由测试者记录次数。
3.数理统计法
对本次试验所得到的数据通过Excel和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然后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之间关联程度。
4.评分标准(详见表1)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身体质量指数(BIM)
从其分布情况来看,学生年级越高,其BMI的平均值下降。通常一年级学生身体正常所占比例最小,肥胖所占比例最大;三年级学生身体正常所占比例最大,肥胖所占比例最小,P=0.089>0.05,年级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2.测试总分
以表2结果可知,在各年级之间,学生引体向上总平均分并无明显差异;而以年级学生总分等级而言,可知相较于二三年级,一年级优秀人数最少,不及格人数较多,而三年级则拥有最多优秀人数,不及格所占比例最低,而P=0.045<0.05,表明组间差异。
(二)不同年级的学生引体向上等级分布
1.引体向上数量均值
从表3能够看出,学生引体向上的数量随年级上升逐渐增多,各年级比值中,一年级学生引体向上所完成的数量不足,低于二三年级学生,而二三年级学生经比较后,其数据无显著差异。
2.引體向上得分均值
学生年级不断上升,其引体向上得分也随之增长,三年级学生获得最高引体向上分数,而一年级则分数最低,通过一、三年级学生成绩对比,可知组间差异显著(p<0.01)。
(三)不同BMI引体向上水平与测试等级
1.不同BMI引体向上数量均值
不同BMI其引体向上值也不同,随着BMI体重指数的增长其引体向上数量先增加后减少。体重正常时,引体向上数量最大值为12个,体重肥胖引体向上数量最大值为2个,引体向上在BMI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所以能够得到BMI指数值对引体向上数量产生很大影响。
2.不同BMI引体向上得分均值
得分最大值,随着BMI指数上升表现出先增加再减小趋势,身体正常的学生其得分最大值为109分,身体肥胖的学生其得分最大值为58分,身体偏轻的学生其得分最大值为28分,此结果证明学生引体向上水平受到BMI指数影响,差异显著。
(四)不同引体向上总分等级与测试等级分布
1.不同总分引体向上数量均值
学生平均引体向上数量随着总等级降低,也随之体现出下降势态,而等级降低后,引体向上限值也随之降低,这将能够说明总分等级与引体向上数量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不同总分引体向上得分均值
学生不同等级引体向上成绩随着降低的总分等级,也为下降势态,引体向上限值也随之降低,可充分证明总分等级与引体向上均值具有密切关联,差异显著。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整理分析上述结果后,可知不同年级之间所做引体向上平均数量差异显著,平均值和最大值年级差异显著。并且,引体向上不同成绩也具有明显差异,不同总分等级间,引体向上得分平均值差异显著。
(二)建议
在引体向上锻炼中,主要考察中职学生的上肢肌肉力量,因此,应当要经常进行上肢肌肉锻炼,培养中职学生养成锻炼身体好习惯。在锻炼过程中,偏胖学生需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注意身体的锻炼。中职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等级表现出优秀和不及格所占比率较高,就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降低中职学生及格的等级标准,从而带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琼.普通高校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影响因素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2]杨梦岐,李梦迪.大学生引体向上现状分析与训练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31):26-27.
[3]刘国恒.广州市普通高中男生引体向上提升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05):11-13.
[4]寇娇娇.南通市中学生引体向上教学探析[J].田径,2017 (1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