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020-09-10 12:35李涛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9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涛平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小学数学教育重新提出了新的观点——核心素养,把原有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改变了,促使教学由单一应试教育向多元素质教育转变,最终让学生实现思维与能力的提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对此,在这样的课程改革环境背景下,探究实践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的基本核心素养告诉我们,数学教学应该培养“三会”,会用数学的眼晴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而要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就必须把握数学学习内容的本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联系实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研究活动,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确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带来的的乐趣和体会到应用的价值,真正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具体落实渗透数学的核心素养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笔者的理解。

一、培养数学兴趣,渗透数学素养

如今的课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老师只是占主导位置。既然是导,就要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看到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无形中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学生“乐学”才会主动地学。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笔者认为数学是一门比较有乐趣的科目,在小学阶段中许多数学知识点都是来源生活和贴近并走进生活的。如,《图形的运动》,通过一幅幅美丽的剪纸让低段孩子感受到对称美、旋转美,从裁剪上发现包含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使课堂真正成为激发兴趣的乐园和创新的乐土。再如,《体积的认识》,通过创设乌鸦喝水的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并激发求知欲望:语文课中的课文内容为何可以运用到数学课上,这里面包含着怎样的数学知识?有了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就会自觉地开展讨论、交流,使课堂充满主动探究的良好氛围。因此,无论在哪个学习阶段,通过课堂中一步步創建不同形式的学习情境能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求知学习兴趣,为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动力。

二、学会数学思考,主动发现问题

对小学生来讲,从刚刚入学就应该开始初步培养他们的数学意识了。刚开始只要求他们能够用数和简单的图表来体现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慢慢地逐步需要学生根据数据图表、信息等进行自我思考并做出合理猜想,并推导结论,逐步形成较强的数学意识。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逐渐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产生从数据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意识,形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能够在生活中,用从数学的视角,指出事物本质并解决问题,以此来体现数学的严密逻辑性。

(一)创设和谐氛围,培养问题意识

创设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有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和前提。 在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建立了一种平等融治的关系,孩子们就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同学之间更加能激发思维的火花,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会有条理地分析数学问题,能结合问题深入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这才是老师让学生提问的价值所在。如,在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中,课前出示一个长方体,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提问: 关于这个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想知道关于它的什么知识? 在提出的各类问题中,让学生自主挑选有价值的问题,如,有学生想知道长方体有哪些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名称。也可排除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有学生指出:“前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过了,讨论意义不大,但我们可以探究长方体所有面的面积总和。”笔者很庆幸在教学中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能够从思考中挖掘出不一样的数学信息,从而抓住数学问题的核心本质,突破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

(二)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维去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为使学生在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能进行确定的、循序渐进的、有根有据的思维活动,就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寻找正确的思维方向。有时候学生的思考方向是对的,但还缺乏条理性和有序性,而这恰好是进行数学思考所具备的思维能力。如,在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的教学中,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搭配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观察搭配的过程、思考搭配的方法、总结搭配的规律,让学生获得能从有序思维的方向出发,来解决搭配的数学问题。将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去体会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感受不一样的解题策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关注学习过程,提出合理猜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学习中,操作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让他们有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就能使学生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学生通过一系列自主的学习活动过程,就能对未知的知识提出合理的猜想,并通过自学、操作、尝试、合作等活动,来证明自已所推论知识的正确与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和辨析等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说理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又能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思维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课堂中渗透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方式有很多,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更注重对学生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在每个教学环节加以渗透和提升。我们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真正全面深化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7(2):74.

[2]廖冬.浅议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J].南北桥,2017(21) .

[3]黄淑文.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J].中华少年,2017(34):17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