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史资源使用的问题与思考

2020-09-10 01:36李祎宸高峰官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与建议数学教育数学史

李祎宸 高峰官

[摘  要] 近年来,数学史资源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在教学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 文章结合笔者平时的授课、听课过程,思考现今初中数学教育中数学史使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数学教育;数学史;问题与建议

在学生眼中,数学往往是一门枯燥、难懂、脱离生活的学科,甚至会听到“数学无用”的声音. 笔者认为,在课堂中融入一些数学史知识,能增强数学课的趣味性,能使学生产生兴趣,消除恐惧心理. 正如数学家M·克莱因所说:“数学史是教学的指南.”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是教师对数学史“敬而远之”,其中教学任务重、手中无材料、考试无要求是“敬而远之”最主要的原因.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思考.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的问题

1. 方法、形式单一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最常见的方式是情境引入. 比如,在课堂前几分钟讲一些比较有趣的数学史故事,或者介绍一些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数学史资料,然而这些数学史是否真的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教学实际是,教师往往没有挖掘这些数学史资料中对学生有帮助的部分,而是选择照本宣科,这样有可能会使本就枯燥的数学显得更生硬. 当这几分钟的情境引入结束后,这些数学史资料也就功成身退了,不会再出现在后面的教学中. 可见,数学史与课堂教学明显割裂了. 这就导致这些数学史资料很难在学生脑海中留下痕迹,就算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达到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一功能.

2. 教师资料匮乏

通过听课与教学实践,笔者发现,数学教师很难快速获得合适的数学史资料融入平时的课堂中. 现在史料的获得基本靠教材、教学参考书,但上面的资料有限,最常用的资料无非勾股定理、数学史第一次危机、《九章算术》. 如果要求一线教师经常使用数学史资料,且要做到真正结合教材内容,那一线教师势必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整合与挖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前期付出努力,将相应的数学史资料根据教材课时编写成教辅用书,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资料.

3. 内容脱离生活

学生不喜欢数学的一大原因是,认为数学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部分家长觉得学数学就是为了考试,走上社会数学也就失去了用途. 然而,历史上很多次的数学发现恰好是因为生活中的问题,更是这些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推动着数学的进步,所以数学其实是贴近生活的,更是服务于生活的,而合理利用数学史资料应该有助于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但是大部分的数学史资源使用,很少涉及与生活相关的内容,大部分教师都停留在纯粹的史学部分(史实),其实学生对这些史实兴趣缺乏,因为这些史实离他们的生活太遥远了,他们无法从中感受到数学的生活性.

数学史融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建议

1. 以数学史为线索设计整体课程

数学的发现往往有一个过程,以这个过程为脉络合理设计整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往往会比简单地将其作为情境引入更为有效. 应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获得牢固印象.

案例1?摇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

师:笛卡儿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他青年时期曾参军到荷兰. 一晚,他在思考:怎么用几个数字来表示星星的位置呢?随军奔波,给家里写信时怎么报告自己的具体位置呢?此时的他仿佛到了无人的旷野. 这时,他的排长站在他的面前,说道:“你不是想用数学来解释自然界吗?”排长说完,抽出两支箭,拿在手里搭成一个十字架,箭头一个朝上,一个朝右. 他将十字架举过头,说道:“你看,假如我们把天空的一部分看成一个平面,这个天空就被分成四个部分. 这两支箭能射向无限远,天上随便哪颗星星,你只要向这两支箭上分别引垂线段,就会得到两个数字,这样,这颗星星的位置就一清二楚了. ”笛卡儿还不清楚,又问道:“负数又该怎样表示呢?”排长笑道:“两支箭的十字交叉处定为零,向上、向右为正数,向下、向左不就是负数了吗?”笛卡儿高兴地扑了过去,却扑通一声跌入河中……他正在大喊,却被人叫醒,原来,天亮了.

师:这就是笛卡儿创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一个传说,而排长所说的内容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我们就跟着排长说的一起来试一试吧!首先,我们垂直画两支箭,这两支箭能射向无限远. 其实我们画的这两支箭是什么呢?

生(齐):直线.

师:具体来说,是有箭头的直线. 排长又说两支箭的十字交叉处定为零,向上、向右为正数,向下、向左为负数. 其实这两条直线就是我们以前学的什么呢?

生1:数轴.

师:对. 带有正方向、原点、单位长度的直线是数轴. 所以平面直角坐标系是由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的. 水平方向的数轴称为横轴或x轴,竖直方向的数轴称为纵轴或y轴. 那这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是什么方向呢?

生2:橫轴以向右为正,纵轴以向上为正.

师:那原点在哪儿呢?

生3:两条数轴的交点处.

师:这个交点称为坐标系的坐标原点. 请在笔记本上画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师:我们继续跟着排长的思路走,“这个天空就被分成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我们称为四个象限,右上角是第一象限,按照逆时针方向排序,其余三个叫什么呢?

生(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师:这里有个注意点,这两支箭是不属于四个象限的,所以平面其实被分成了两轴、四象限. 我们继续往下看故事. “天上随便哪颗星星,你只要向这两支箭上分别引垂线段,就会得到两个数字. ”我们来试一试!比如图1中的点A如此操作后得到的数字是3,2. 那剩下的点分别得到哪些数字呢?

生4:点B得到2,3;点C得到-3,3;点D得到-8,-5.

生5:点E得到5,-3;点F得到6,0;点G得到0,-4.

上述整个探究过程以笛卡儿创建坐标系的传说为生长点,让学生真正进入当时的情境. 学生模仿笛卡儿创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够更好地记住概念,哪怕过后会有遗忘,仍然能通过故事回忆出画法. 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们都很投入,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比正常的概念教学更有效.

2. 体现数学源自生活的数学观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指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让孩子的思维经历祖先所经历的,并迅速通过某些阶段而不跳过任何阶段. ”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经历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使学生觉得亲切,产生共鸣,激发兴趣.

案例2?摇 单位分数的引入.

师:老师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帮我解决一下——我有7片面包,要分给10个人,请问怎么切才能达到均分呢?

生1:将每片面包分成10等份,每人拿7份.

师:很好!请问每个人得到一片面包的几分之几?

生1:■.

师:相信大家都能想到这种分法,但古埃及人不是这样分的. 他们先把每片面包分成3等份,得到21份,每人拿走2份. 请问,此时每个人得到一片面包的几分之几?

生2:■.

师:这样拿完后是不是还剩下最后一份面包?他们再将这一份分成10等份,每人再得1份. 请问,这一次每个人又得到了一片面包的几分之几?

生3:■×■=■.

师:所以两次下来,每个人先拿一片面包的■,再拿一片面包的■,最后每个人总共得到一片面包的■+■=■. 和第一次我们想到的分法一致. 大家是不是觉得古埃及人的分法特别麻烦?

生(齐):是的.

师:那古埃及人为什么要使用这种方法呢?他们难道想不到我们的方法吗?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另一个问题——大家算一算我们的分法需要切多少刀.

生4:63刀,9×7=63.

师:对的. 那古埃及人的分法,第一步需要切多少刀?

生5:14刀,2×7=14.

师:第二步呢?

生5:9刀.

师:所以古埃及人的分法总共切了23刀,而我们的分法却要切63刀,让你们来选,你们会选哪种分法呢?古埃及人这个看似麻烦的分法在实际生活中却更实用. 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想到我们的做法,而是想到了一种更方便易行的方法.

师:我们再来看看刚刚得到的等式■+■=■,我换一种写法■=■+■+■,古埃及人在无数次给士兵分发面包、渔民分鱼的过程中发现,任何分数都能用分子为1的分数来表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单位分数. 古埃及人的这些研究、发现都记录在《莱因德纸草书》中,这些结论都是从生活生产中发现的,并不是只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

整个引入过程从一个分面包的问题开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生活化,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个问题中,也都会感受到古埃及人分法的麻烦,更会体会到古埃及人分法的实用性. 教师使用这个引例,不仅是为了引出单位分数,更是为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性. 学生所说的■偏向于理论,古埃及人的■+■偏向于生活,不是数学脱离生活,而是学生认为数学脱离生活,所以教师应该用数学史资源改变学生的这种想法.

可见,数学史不僅是单纯记录数学成就的历史纪录,它还记录着数学与生活生产、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联系,记录着数学概念、思想、方法的起源与发展. 概念如何产生?定理、公式如何发现?数学家经过怎样的纠错与反复?这些东西,如果数学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不关注,学生更不会关注,最后,数学在学生眼里只是一门枯燥、理论化的学科. 所以,在教学中,一线教师应挖掘合适的数学史料,丰富数学隐性课程资源,多样化融入数学课堂,展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欣赏数学美,认识数学的文化意义,学习数学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猜你喜欢
问题与建议数学教育数学史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上)
歪写数学史:孤独的贵族阿基米德(下)
歪写数学史:绝代双骄和数学史上最大公案
数学史上的骗子和赌徒
关于中职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做好玉米新品种试验推广 助力农业产业化前行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遏制上市公司舞弊行为的可行性分析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