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航海专业船舶实习的实践探索

2020-09-10 01:21刘新建郭俊杰马强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刘新建 郭俊杰 马强

摘要:航海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校企合作育人,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着力供给侧改革是关键。山东交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加强船舶实习环节,完善学校、企业、学生的准备和实施方案,学生通过产教融合船舶实习实践,有效提升了职业综合素质。文章结合产教融合船舶实习所取得的成效与发现的问题,提出学校、企业、主管机关未来需要改进的方面,为航海类职业院校改进船舶实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海类专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船舶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8-0019-05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顶岗实习环节提出了要“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同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完善海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海运人才”。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交通运输部在《中国船员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改革和创新船员教育培训方式”。2018年9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启动实施《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

近年来,以国家政策为指引,以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为代表的航海类本科院校先后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建设,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为代表的高职高专院校相继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设[1]。2016年9月,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在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实施“三明治”模式的人才培养,2019年在轮机工程专业实施“卓越轮机员”模式培养。无论是本科层次的“卓越工程师”“卓越轮机员”,还是高职高专层次的“现代学徒制”,都是在探索供给侧改革,通过改革现有的传统“一贯制”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向国际通行的“理论—实践—理论”的“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进行中国式探索,解决以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行业真正需求的难题,从而提升高素质航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航海类专业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航海类专业海上就业方向的船舶实习环节都是放在毕业学年的最后一个学期,由学生的预就业单位安排,实习中按照学校的要求完成实习指导书的任务,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航运业持续处于低谷,加上进入21世纪后中国海员的爆发式增长,航海类专业海上方向专业的情况出现了“就业火爆、招生困难”的尴尬局面,即使能招进来学生,但大部分成绩不高,第一志愿少,毕业时报名参加海上方向全国适任考试的学生比例已经降至不足50%,参加适任证书考试的全国一次性通过率降低到20%左右[2],高素质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出现了明显的滑坡。

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为了提高培养质量,确保培养的人才真正符合行业企业的需求,针对船舶实习环节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笔者以山东交通学院为例,介绍其产教融合船舶实习的研究与实践,供国内同类院校参考。

二、产教融合船舶实习合作准备

(一)学校方面

1.教学准备

山东交通学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后,在不改变现有学制的基础上,改革课程体系,形成“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将国内通行的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时间和内容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后,前置于第四学期进行,形成“3+1+2”人才培养模式[3]。在学生到航运公司上船实习前,通过优化课程开课内容和顺序,在第三学期末完成了无限航区操作级值班机工的教学内容。同时,在计划教学内容外,针对专科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的现状,学院安排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英语好的轮机长进行英语强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职业技能准备

在学生取得学籍后及时向国家海事系统报备专业学生名单,按照教学进程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初相继完成保安意识与负有指定保安职责培训、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培训、精通急救、高级消防培训、金工工艺、值班机工训练等课程。在海事局的大力支持下,逐项落实专项合格证、服务簿、护照、健康证等各项工作。

3.上船前与公司的合作

通过联系长期以来合作关系良好、业内口碑较好的航运公司,确定共同实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船舶实习环节的航运企业。2018年,学院选择上海和青岛各一家航运公司作为首批合作企业,青岛公司航线为澳大利亚—国内和巴西—国内,散货船载重吨在12~21万吨之间,船龄平均小于5年;上海公司航线不定,船舶类型以散杂货船和集装箱船为主,船舶吨位从5 000吨到8万吨不一。2019年,我院选择来自北京、大连、上海、青岛、威海、厦门等地的八家航运企业作为合作方,不仅增加了公司数量,船舶种类也增加了公务船舶,供学生船舶实习选择的面进一步扩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4.協商制定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船舶实习协议

基于船舶职业的特殊性,针对航海类专业船上实习与普通的陆地实习在国际性、艰苦性、流动性、风险性等的差异,学校和企业通过协商,依据正式在职船员的国际和国内权益保障要求,共同制定了三方协议,确定了学生在船上带薪实习,各种保险费、交通费等均由企业承担;基于学生的身份,为了充分保障学生的权益,原则上学生将来具有完全的自主就业选择权。

5.双向选择

根据企业提供的岗位配置情况,在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顺利通过值班机工适任考试后,学校专门组织合作企业宣讲和双向选择会,签订上船实习三方协议。

(二)企业方面

1.岗位配置

在与学校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根据公司船舶动态,确定可以提供“三明治”培养模式实习的岗位数量,充分考虑学生上、下船的便利性,确保学生按时完成实习,顺利回校继续后续课程的学习。

2.岗前准备

在与学生签订实习协议后,明确告知学生上船需要准备的各种证书证件,上船前进行岗前安全和体系的培训学习,和船舶主要领导明确实习学生和普通毕业实习学生的区别,选定专职的高级船员负责学生在船上的学习和培养,公司指定专人负责与学校联系和沟通,确保联系通畅。

3.实习控制

定期和船舶部门领导和相关高级船员联系,掌握学生在船实习情况,定期联系在船实习学生,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与学校专职负责人定时联系沟通,及时将学生在船情况通报学校,确保学生的实习培养质量。按照学校教学进程要求,按时安排学生下船返校,船舶公司对学生的实习评价及时反馈给学校。

(三)学生方面

作为上船实习的主体,学生在上船前需要按照学校和海事机关的要求,完成教学计划的理论和职业技能训练的学习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家长明确实习的要求和意义,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企业进行上船实习,和学校、企业签订三方实习协议,按照企业要求,备妥上船前需要准备的所有证书、证件与证明,按照公司要求参加上船前的安全和体系学习,准时按要求抵达登船港登船。实习过程中按照学校要求的實习任务,在船舶领导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不仅完成各项任务和技能学习,还直接参与船舶的生产实践活动,过程中有问题及时通信联系学校负责教师和公司负责领导,按时根据公司的安排下船返校。

三、产教融合船舶实习实践成效

在自愿的基础上,2019届和2020届两批“三明治”培养模式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分别有30人和28人于2018、2019年进行了船上实习,实习总体安排在当年的1—9月之间,原则上在船时间不少于6个月。

(一)评估考试通过率明显提高

两年的轮机工程技术“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航海类培养模式,在经过校企联合实施船舶实习教学环节后,学生返校后在进行理论和实训学习期间,同样的课堂,学生不再感到枯燥,往往会结合各自的船舶实习经历,提出各自的问题供大家讨论,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活跃了课堂氛围,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适任考试评估项目训练时长由原来的11周缩短为8周,学习效果明显好于传统培养模式。我院2019届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传统模式和“三明治”模式并存,“三明治”模式优势显著。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明显看出,在减少评估训练时间的情况下,“三明治”培养模式下的学生评估考试通过率有明显的提高。

(二)职业规划更加明确

通过船上实习,学生真正接触到船上的具体设备和机器构造及运行,学生切实了解了船上的工作情况、工作性质、工作流程,了解了船舶公司的运作管理,能够真正确定学习就业方向;同时,所有实习时间已满6个月的的学生均可申请值班机工适任证书,将来毕业后上船工作可以实现“零适应期”对接,更加符合船舶公司的用人需求。因各自原因不能适应船上工作的学生,也明确了职业选择方向,或选择继续深造,或选择陆上就业,后续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三)解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问题

由于“三明治”班学生船上实习采用的是带薪实习,航运企业按照毕业实习生的标准给予相应实习待遇,一般在船6个月所得各种薪资,去除个人基本的花销,实习结束时可以取得1.5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薪资。学生返校后一年的学习生活费用基本可以不需要再由家庭提供,不但减轻了学生家庭的负担,而且通过实习体会赚钱的辛苦,更能体会家长的不容易,促进学生更努力地学习,提高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将来就业积累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四、产教融合船舶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船舶公司和航线需进一步优化

在选择“三明治”班合作航运企业调研期间,我们对国有、民营、股份制、合资等航运企业进行了充分调研,被调研的所有航运企业都认可“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积极意义,但在具体协商进一步实施船上实习的具体做法时,部分国有、合资企业明确表示,由于“三明治”班学生和传统班毕业生到船舶实习的差异性,公司在接收学生方面需要解决与上级主管部门或合资方的流程许可等问题。最终,在稳妥的前提下,2019届选择了青岛和上海的两家股份制航运企业合作。青岛公司航线为固定的中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巴西航线,船龄小、船型大、单一货种,学生上船和下船都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准时安排;上海公司航线不定,船龄大小不一、吨位大小不一,学生的上船和下船安排弹性过大,造成部分学生上船时间和下船时间延误,对学生准时返校参加后续的理论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2020届“三明治”班选择合作企业时扩大了范围,航线、船舶等进一步得到优化。但合作企业中,仍然缺少传统的国有大中型航运企业,将来应尽快协商,期望国有大中型航运企业尽早参与进来。考虑按照40人标准班的要求,建议选择10至15家合作企业较为合理。

(二)学生实习与就业应进一步统一

在船舶实习实施过程中,2019届学生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权利和公司的责任与义务,导致26名完成船舶实习的学生中,除了6名计划专升本的同学暂时未决定就业方向外,最终选择与所实习船舶公司签订就业意向的同学只有6名,有14名同学选择了其他航运企业,对于首批合作的企业来讲,付出与收获存在一定的差距,对航运企业继续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2020届“三明治”班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对学生选择实习公司进行了约束,制定了原则上选择的实习公司即默认为将来的就业意向公司,否则将承担一定的经济补偿,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企业的权益,结果证明此举效果明显。2020届“三明治”班的28名学生,除2人选择专升本外,26名同学顺利与实习船舶所在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有效保障了合作航运企业的权益,增加了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三)对学生的在船培养需建立完善的体系

学校和企业都有国家海事管理机关认可的质量体系,但目前还缺少与“三明治”班船舶实习有关的详细的可操作流程,无法形成闭环控制。学校和航运企业应加强协同,在中国海事局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船上培训管理办法》要求的指导下,完善学校和企业的“三明治”培养模式的流程和学生在船的学习和培训任务,确保培养质量可控。

(四)主管机关对学生船上实习资历应予以认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2011)规定了我国船员必须通过船员适任考试和评估后才能够进行船上见习。随着目前国内部分航海院校和航运企业各类“三明治”航海教育和船员培养模式的开展,该规定已经不能适应航海教育和船员考试评估的发展要求。在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修订)(征求意见稿)》中,拟取消考试、评估和船上见习先后顺序限制,不对船员船上见习和考试评估的顺序进行强制规定。在未来具体实施修订后的规则时,建议对“三明治”模式培养的学生船上实习资历的认可,在校期间船上实习资历以在船实习不少于6个月作为起始认定标准,不应强制要求不少于12个月的船上学习和培训时间。在当前海船船员职业初期不具有薪资优势的情形下,在规定的学制年限内,无论是本科还是专科层次,航海类教育既要满足教育部学历教育必修内容,又要满足交通运输部对航海类职业教育内容的要求下,强制性要求12个月的船上实习和培训对提高航海类专业吸引力不具有实际意义。实施弹性学制看起来是解决办法,但在航海类专业现实面前,按时完成学业、取得相应职业任职资格况且招生困难,弹性学制后更会令航海类专业的招生雪上加霜,也不利于吸引优秀青年加入航海队伍中。因此,建议海事主管机关在符合国际公约对航海类职业船上任职资历的最低要求下,应充分考虑国情,合理制定“三明治”模式在校学习培训期间学生船上实习资历的认定与认可标准。

航海类专业产教融合船舶实习环节是“三明治”培养模式能够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在海事主管机关的正确政策指导下,强化产教融合船舶实习,校企共同育人,才能培养出新时期海洋强国建设要求的高素质航海类专业人才,为实现海洋强国目标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曾东,陈洪达.现代学徒制在航海类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为例[J].船舶职业教育,2018(6):5-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关于公布2019年1—11月海船船员培训机构适任考试及格率的公告[EB/OL].[2019-12-31].https://www.msa.gov.cn/page/article.do?articleId=4AA87486-0ACD-4489-B5E5-19D82EC 2C2C1.

[3]马强,刘刚,赵恩蕊,等.面向智能船舶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航海教育研究,2019(1):24-29.

(责任编辑:杨在良)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Ship Practice of Navigation Maj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a Case Study of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LIU Xin-jian, GUOJun-jie, MA Qia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Weihai Campus, Weihai Shandong 264210, China)

Abstract:Marine high-quality talent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power.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is the key to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education and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the educational mode.Through reforming marin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specialty curriculum system, talent cultivation and optimization scheme ship internship training,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improve the prepa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s, enterprises, students, an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ship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navigation class professional comprehensive quality.In combinition with the achievements and the problems found,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schools, enterprises,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for the future be in need of improvement,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maritime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to improve ship practice.

Key words:marin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ship practice

作者簡介:刘新建(1976—),男,硕士,山东交通学院船舶与轮机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航海类专业教育教学研究、船舶安全与管理。

基金项目:2018年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改课题“山东交通学院轮机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交教研1802-160)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