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李雪星
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职教集团也存在发展不均衡、组织机构不健全、资源运用效率较低、社会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文章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分析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在发展中实施的创新治理模式、合作模式、信息平台构建等路径与方法,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8-0029-06
一、研究背景
我国首个职教集团——北京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于1992年。截至2017年底,全国职教集团数量已达1 400多个,覆盖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所有省份(自治区、直辖市)。职教集团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重要实现形式[1]。
近年来,尽管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由于国家层面的政策性文件颁布时间较短,职教集团在地区之间、集团之间发展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职教集团数量较多且发展速度较快;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职教集团数量相对较少且发展较慢。二是部分职教集团组建形式单一、组织架构不完备、体制机制运行不畅通,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职教集团各成员联系不紧密,集团内部资源运用效率较低、职教集团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2] 。四是由于经费缺乏,导致一些中高职院校及企业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了职教集团的整体发展。
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5年6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对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17年2月,京津冀三地联合发布的《“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专项工作计划》提出,在职业教育领域,京津冀三地将继续开展职教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合作组建一批跨区域的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一批职业院校培养和实训基地。2017年10月,天津市教委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专项规划》中提出,“加快京津冀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跨省市职业教育集团发展,探索集团化办学”。
根据国家关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以京津冀三地战略发展规划为契机,结合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产业发展布局,对京津冀三地模具行业职业教育发展及服务方向进行功能定位,按照“资源共享、项目共建、利益共赢”的标准,由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牵头,于2016年5月12日正式成立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该职教集团由65个理事单位组成,包括京津冀三地模具协会3个、三地院校及训练(培训)中心24所(个)、三地企业及科研院所38个。目标是将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办成京津冀三地特色明显、优势互补、服务能力强、办学水平高的职业教育集团。
本文以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分析职教集团创新治理模式、合作模式、信息平台构建的路径与方法,以期为我国职教集团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二、职教集团治理模式创新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创新职教集团管理体制,建立了由政府、行业、学校、企业、中介(科研机构)组成的“政+行+企+校+研”五方统筹的运行体制。其中,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发挥引导作用;行业协会协调企业与学校的沟通交流,发挥指导作用;学校作为职教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核心作用;企业作为职教集团的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科研机构作为职教集团的研发中心,发挥着中介作用。
(一)建立“政+行+企+校+研”五方统筹的运行体制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单位有行业协会、中高职院校、模具企业、科研机构和培训机构。这些成员单位在职教集团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京津冀三地政府的统一引导下运行。
1.以政府为引导
京津冀三地教委负责职教集团组建,对集团运行过程中的业务进行指导,协调集团内院校成员单位之间的生源计划、学历培养层次,并进行落实和对接;京津冀三地发改委协调和指导集团组建后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等;京津冀三地经贸委负责协调相关企业加入集团,指导集团内各企业履行职责及义务;京津冀三地财政局为集团成立、建设和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落实职业教育优惠政策;京津冀三地科委提供校企合作科研立项支持,对科研成果的鉴定、引进、推广、奖励等工作进行指导。
2.以行业为指导
北京模具工业协会、天津模具工业协会、河北模具工业协会负责职教集团内模具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的协调工作,是促进集团内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要素。一是京津冀三地模具协会制定职教集团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参与制定模具行业专业人才的分类标准、岗位资格标准等。二是三地模具协会参与指导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教学标准的制定。三是三地模具协会向集团内校企人员交流机制、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性建议。四是三地模具协会和主要合作模具企业要参与集团内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实施订单培养,提高职教集团中模具企业与学校在人才培养对接方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以学校为核心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中的20所中高职院校,在职教集团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一是中高职院校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根据其用人需求和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做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二是中高职院校利用京津冀三地的优势资源,促进学校间的交流合作,定期委派教师互访互学,提高教学质量。如对河北泊头等教育欠发达地区,进行职教帮扶,给予师资和技术支持;利用学校自身优势,向中小微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三是中高职院校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及时分享科研成果,提升京津冀三地的技術服务能力。
4.以企业为主体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里有35家大中小型模具企业,在职教集团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一是模具企业加强与院校的联系,主动参与到合作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的设置等工作中来。二是模具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学徒制培养等人才培养形式,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三是企业和学校做好师资交流,定期委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实践课教师;学校也定期委派骨干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5.以中介组织为沟通媒介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中的中介组织主要是科研机构和人才交流中心等。一是中介组织通过社会调研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并及时与职教集团中的企业、行业、学校进行沟通,在职业教育理论上给予指导。二是人才交流中心向职业院校提供人才需求与服务的信息,并通过建立的信息平台去共享多方信息资源,反馈社会市场信息;职业院校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更新教学方式,向社会输送实用性人才。
(二)构建“动力+协调+激励+监控”的管理机制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集团成员单位间以合同或协议为纽带,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构建科学高效的现代管理体制和运行有序的管理机制为核心,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利益的结合点,构建有力的契约规范和清晰的义务及权利分摊,强化责权利的分配,不断完善职教集团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激励机制、监控机制,为集团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实现职教集团的科学有序运行。(见图1)
从图1可知,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在京津冀三地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中介组织的统筹下,在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协调机制、监控机制的保驾护航下,职教集团可实现顺利运行,提高集团的内涵建设[3]。
(三)实行“会员理事会制”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建立了科学的、符合集团化办学客观要求的纵向分权和横向分工、决策权限、机构设置的结构体系,较好地体现了职教集团多元主体的多元利益。(见图2)
1.管理机构设置
职教集团设立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由各會员单位组成。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等模具龙头企业为常务理事长单位,秘书处设在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与培训处,秘书处负责集团的人事、文秘、财务、基建、资产管理、后勤和协调等工作。
理事会是集团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若干名,秘书长1名,均由定期召开的理事大会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是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在理事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实行民主集中制,讨论重大问题须按照平等协商、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表决。重大决议必须经出席会议者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2.业务机构设置
职教集团理事会下设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教学委员会。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是以专业为纽带开展校企合作,协调各方制定的专业培养培训计划、岗位技能标准,开发新课程,协调教学、实训事务,评估培养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校企合作委员会是以科研立项、技术服务为纽带,协调各方面制定的科研计划,组织科研队伍,培养科研人员,负责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开展技术咨询等。教学委员会以学历教育为纽带,负责协调职教集团内各职业院校的合作招生计划、课程计划,畅通职教立交。
三、职教集团合作模式探索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尝试搭建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阶梯式跨区域衔接的模式、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集群对接”模式、教育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园团融合”模式、依托鲁班工坊模式“走出去”等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一)搭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阶梯式跨区域衔接模式
职教集团整合京津冀三地职业教育的优势资源,重视京津冀三地的错位发展,根据不同的模具研究方向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建立适应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阶梯式跨区域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京津冀三地的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的学分互换机制,共享教师资源、实习资源、就业资源等。职教集团中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招生比例向集团内的高职院校倾斜,集团中高职院校的招生比例向集团内的中职院校倾斜。集团促进省市之间、校企之间及中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之间全方位的衔接合作,提高模具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形成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联合办学与区域、产业、企业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4]。
(二)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发展“集群对接”模式
职教集团在行业主导下实行理事会、专业群建设委员会、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三级领导体制,其性质是半紧密型的职教集团。根据京津冀三地模具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需求,专业群建设委员会依托模具专业在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利益的基础上组建专业群。专业群与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群及时对标做出调整,培养产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职教集团将充分发挥跨区域的优势,利用“集群对接”优势,打造人才培养高地和产学研一体化高地,实现行业、企业和院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共用,在跨区域建设、连锁式运行模式下,逐步实现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建设一体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使用一体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体化。
(三)教育园区与职教集团互动发展“园团融合”模式
天津作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积极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利用国家多项重大发展战略叠加优势,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高端项目为引领,上下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具有强辐射力的产业生态, 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职教集团依托海河教育园区优势建立园区和集团的合作模式,利用园区内实训基地及其他院校的便利优势,提高教育综合竞争力;完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推进职教集团不断发展。职教集团尝试将这一模式推广到北京信息产业基地、北京汽车产业基地、天津航天产业基地、河北省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唐山国家钢铁材料产业基地、唐山精品钢材基地等园区的合作,将职教资源和企业优势进行整合。
(四)依托鲁班工坊模式“走出去”
鲁班工坊是在教育部指导下,天津市首创并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其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合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天津市最先于2016年在泰国设立鲁班工坊,后陆续在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吉布提、葡萄牙、柬埔寨、肯尼亚、南非、马里设立鲁班工坊,截至目前,共设立11个鲁班工坊。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集团借力鲁班工坊,鼓励集团内的知名企业“走出去”,与国外的企业或者院校合作办学,学习并借鉴鲁班工坊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知识与准则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满足合作国当地经济的发展,扩大职教集团的国际影响力。
四、职教集团管理服务平台建设
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以多元协同创新模式打造集团管理服务平台,服务模具、新能源等行业。集团联合京津冀三地与中高职院校重点专业群相关的行业协会,与政府、行业、企业多方协同。
三地模具行业协会联手瑞士GF加工方案集团、汉能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依托产业学院,搭建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由信息互通共享平台、科教资源開放平台、技能人才共育平台、人力资源互通平台等四个子平台构成(见图3)。职教集团通过管理服务平台开展学生培养、技术研发、师资培训等,整合多行业要素,资源得以共建、共享,顺利实现集团实体化运行,打造国家示范职教集团,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信息互通共享平台
京津冀模具行业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了网站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搭建了院校成员单位、行业企业间职教改革、行业发展、技术研发、成果推广、人才需求等信息交流共享平台,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咨询决策,指导专业规划和产业调整,并为各类院校的招生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用工等提供服务。职教集团积极开展内部成员单位间的交流活动,多次成功举办有关的高层论坛。职教集团还积极进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战略趋势及发展走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推介集团内外职业教育与专业培训经验,开展集团文化建设,开展与其他兄弟产业(行业)职教集团的横向联系和交流活动。
(二)科教资源开放平台
职教集团充分发挥学校、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资源的各自优势,开展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进集团内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集团内各学校的设备、师资实现地域和空间优势互补;实现技能鉴定机构、培训中心和实验室、实习基地、科学研究协同创新、技术开发推广等资源的共享;建立模具相关岗位的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机构;实现综合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图书馆、学刊等短缺资源的共享,为学校间模具相关专业学生的实习、实验、实训,以及专业课教师培训提供支持。每年集团成员单位间教师互聘达百余人次。集团组建了模具相关领域的科技开发与服务团队,推动科技攻关、技术创新、产品研发、项目孵化、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标准制订、资质审核、成果鉴定等技术服务性活动的开展,为区域模具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三)技能人才共育平台
职教集团积极推进师资和专业的优势互补,使模具相关行业企业和院校成员单位之间在招生、就业、教学、实训等方面进行有效合作。集团成立就业工作委员会,定期举办校企联谊恳谈会,京津冀三地模具企业员工、职业院校教师、学生技能大赛等活动,拓展人才培养的合作渠道,促进院校成员单位专业特色共建,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满足职业院校模具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和京津冀三地模具企业用人的需求。每年订单培养学生近千人次,通过“订单式”培养和“菜单式”培训,推进了模具专业中高职衔接以及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模式,通过“3+2”五年高职、对口高考等方式使中职生升入高职院校,实现三地模具行业技能人才一盘棋的战略架构,实现人才梯级培养。
(四)人力资源互通平台
京津冀三地模具企业成员单位建立实习制度,建立模具企业技术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制度,校企共建模具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中高职院校共享实训条件,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以中高职衔接和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建立了职业院校教师模具企业顶岗培训制度和中高教师互派制度,形成互培共聘机制,加快职业院校“双素质、双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企业员工培训基地,重点开展职业素质培训、技术技能培训和心理素质训导等,提高三地模具行业企业员工素质与技能水平,以优质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经过四年多的发展,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取得了一定成效,集团内成员单位联系紧密,订单培养人数、师资轮岗人数、校内外培训基地数、就业率等逐年提升。集团组织京津冀三地模具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组成了人力资源库、教学资源库、模具行业资源库的共享联合体;搭建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阶梯式跨区域衔接的职教体系,促进了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搭建了京津冀连锁管理平台,实现京津冀三地信息资源共享;建立了对企业员工、学员、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鉴定的机制及模具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开展面向社会、职工、失业人群的专项技术培训,优化了企业人才结构,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
2019年,国家提出并实施的 “双高”计划给职教集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京津冀模具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将继续发挥优势,依托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模具智能制造技术中心,联合世界知名企业和专家,面向集团成员单位开展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培训,助力京津冀智能化精密模具技术研发,推进三地模具行业发展的智能化、精密化进程;依托模具产业学院,聚焦京津冀模具行业发展,建立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探索混合所有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加强集团成员单位间课程开发和技术服务项目合作,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广技术创新成果,为京津冀地区输送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搭建河北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在与河北省泊头职教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将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中高职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学生技能培训与鉴定、师资提升培训、专业共建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将联合即将成立的京津冀新能源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开展深入调研并实现集团间信息互通共享,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服务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区域连锁型示范性职教集团,助力京津冀经济发展,为全国职教集团发展提供经验借鉴[5]。
参考文献:
[1]刘占山.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J].语文出版,2018(1):2-11.
[2]葛竹兴,孙晨明,周效桂,等.连锁型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研究[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8(4):18-22.
[3]崔炳辉.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江苏省高职教育集团化办学为例[J].职教论坛,2019(7):142-147.
[4]朱翠苗.“多元参与、校企协同、社会开放”现代职教集团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7(36):25-28.
[5]杨延,李彦,李娜.立足地缘优势的区域型职教集团发展路径分析——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9(1):30-34.
(责任编辑:张维佳)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Take Beijing,Tianjin and Hebei Mould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as an Example
WANG Lu1, LI Xue-xing2
(1.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2. Beijing Institut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102,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but it is also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imperfect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low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weak social service 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h and method of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mold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through innovative governance mode, cooperation mode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in hope of providing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Key words: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 development path
作者簡介:王璐(1986—),女,硕士,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与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2019年度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QGKY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