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袋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0-09-10 12:25陈淦穆臣会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0年17期
关键词:网袋成形术球囊

陈淦 穆臣会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建 厦门 361022)

老年患者因骨质疏松导致骨组织内钙质大量流失,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造成骨折发生率大大升高〔1〕。近年来,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骨折多发生在胸腰椎负重阶段,易造成机体剧烈、持久的不适与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目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已成为全球卫生医疗系统共同关注的卫生问题〔2,3〕。尽早解除疼痛修复受损椎体并帮助机体恢复肢体稳定性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目前,临床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该种术式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缓解疼痛感,在促进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4,5〕。但有学者提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疗效确切,仍存在较高的骨水泥渗漏风险,对于后凸畸形矫正效果不理想,手术安全性有待考究〔6〕。探寻高效的手术方式对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的安全性尤为必要,网袋成形术是针对骨水泥渗漏的新的术式。本研究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开展网袋成形术,分析该术式对椎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要求,且已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整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整群抽样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1月2日至2019年5月2日收治的97例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开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40例纳入对照组,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的57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45±5.65)岁;骨折部位:T10 5例,T11 7例,T12 10例,L1 9例,L2 4例,L4 5例;致伤原因:扭伤12例,摔伤22例,其他原因6例。观察组男28例,女29例;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70.02±5.95)岁;骨折部位:T10 8例,T11 10例,T12 15例,L1 13例,L2 6例,L4 5例;致伤原因:扭伤18例,摔伤32例,其他原因7例。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骨折部位等)对比,均衡性良好(P>0.05)。

1.2入选标准 (1)纳入: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7〕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腰椎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示腰椎压缩性骨折:磁共振显示:压缩椎体骨髓水肿,压缩椎体终板骨折处附近伴局灶性低信号影,能够清晰分辨受压程度;③骨密度T<-2.5;④手术指征明确;⑤单纯腰椎压缩骨折;⑥年龄≥60岁;⑦临床资料完整者。(2)排除:①身体素质难以耐受手术;②伴手术禁忌证,如凝血功能障碍、感染严重者;③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者;④伴严重脊柱病变者;⑤认知障碍,无法顺利完成手术者;⑥脊柱病理性骨折;⑦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者。

1.3手术方法 对照组开展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局麻后,选择穿刺点:椎体后缘,前中1/3处,置入套管、球囊并扩张,在X线C臂机透视下显示复位满意后停止并取出,再在透视机下高压注入骨水泥,达到理想后,旋转穿刺针并拔除。观察组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俯卧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手术部位,局麻后,椎弓根入路:距离棘突3 cm处,进针角度30~40°,当穿刺针位于椎体中前部1/3处后将套管置入,再将扩张矫形器置入,依据骨折情况扩张弹簧片,并对周边组织选择性旋转切割,使其形成椎体空腔,注入网袋,在之前置入的套管中置入椎体通道,利用X线C臂机透视下,将骨水泥注入骨填充网袋中,使其膨胀,在过程中防止骨水泥经网袋缝隙渗漏,透视下填充良好(图1),拔除穿刺针并加压包扎,待骨水泥凝固后术毕。

置入扩张矫形器

置入骨填充网袋

正侧位片示骨水泥弥散良好

1.4评价指标 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评估下列指标:①疼痛程度与椎体相关功能恢复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8〕评估运动功能,包括生活自理、坐位、站立、睡眠等10个条目,各条目均采用0~5分制,各条目所得分数总和为实际总分,ODI得分=实际总分/50×100,所得分值与功能障碍程度呈负相关。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9〕。②椎体恢复情况:椎体高度拍摄脊柱正侧位X线片,采用比例尺准确测量椎体高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伤椎椎体前缘实际高度/上下相邻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100%。Cobb角:观察X摄片结果,于下位伤椎下缘到上位伤椎上缘做一和椎体平行直线,并各做一垂线,之间的夹角即为Cobb角。③并发症:术后观察有无出现骨水泥渗漏情况:静脉渗漏、椎间盘渗漏、椎旁渗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进行t检验,LSD-t检验,χ2检验。

2 结 果

2.1疼痛程度及椎体恢复情况 术前两组VAS、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ODI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VAS、ODI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及椎体恢复情况比较

2.2椎体恢复情况 术前,两组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bb角下降,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obb角较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椎体恢复情况比较

2.3并发症 对照组出现静脉渗漏4例,椎间盘渗漏3例,椎旁渗漏5例;观察组上述并发症各1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03,P=0.000)。

3 讨 论

传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方法如绝对卧床休息、理疗等,虽可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情,但易导致骨质脱钙严重,最终加重病情,影响椎体功能恢复,造成畸形愈合〔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程度,纠正后凸畸形,利于恢复椎体高度,减少并发症。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将骨水泥经椎弓根注入骨折椎体内,然后沿着椎体间隙扩散、蔓延至整个椎体,凝固后起到支撑、抗压、防止畸形加重等作用,手术过程中需要扩张球囊来抬高椎体终板,注入骨水泥前,需抽出球囊,容易造成已恢复的椎体高度二次丢失,临床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12,13〕。填充网袋成形术是将骨水泥缓慢注入网袋内,利用网袋的特殊性将其包裹,进而起到恢复椎体高度、降低渗漏风险、促进椎体功能恢复的作用。该术式具体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①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中所用的网袋是由特殊材料编织成的渐变式网兜,前侧密度大,利于骨水泥缓慢注入,后侧密度小,可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②注入骨水泥前使用扩张器,根据骨折情况进行旋转扩张,形成腔隙,便于注入骨水泥;③将骨水泥缓慢向网袋内注入,网袋因此逐渐膨胀,利于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此外,高分子网层结构的网袋能够有效包裹诸多的骨水泥,避免骨水泥大量渗漏〔14,15〕。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开展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术中通过扩张球囊可获得较好的椎体复位效果,但退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时,已经扩张的椎体存在回弹风险,而骨填充网袋成形术在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通过网袋渗出的少量骨水泥,可与周围组织、骨小梁有效嵌合,保障骨水泥凝固后的即刻稳定,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16〕。但在手术过程中均需注意以下几点:①穿刺定位准确,保障骨水泥弥散良好;②保障专业操作技能,穿刺过程中避免损伤大血管及神经;③术中扩张矫形器时,应根据骨折损伤程度,不可盲目撑开,防止损伤椎体终板;④均在骨水泥拉丝期注入,速度缓慢,规避因操作不当导致骨水泥渗漏不良事件;⑤骨水泥注入量以C臂机透视下弥散满意即可〔17,18〕。

猜你喜欢
网袋成形术球囊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比较
骨填充网袋在治疗kummell病中的应用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