粱月群
摘要:偏差行为,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在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看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刺激和影响,或者生活中一些有意无意的强化,导致了偏差行为的产生。孩子出现偏差行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合力,通过各种教育方法,耐心教导才可以帮助其转化。文章探讨了转化学生的“偏差行为”的五条策略——“自己人效应”:培养积极心理场;“家校同盟会”:寻找解决的方法;“能量储蓄站”:采集自信的阳光;“烦恼清理站”:清除心灵的垃圾;树立同伴榜样:引领互动成长。
关键词:偏差行为;个案研究;德育教育
小业,12岁,出生于广州市番禺区,家中排行第二,上有一姐,为六年级学生。出生后一年,父母离异,两姐弟随妈妈一起生活。妈妈忙于工作,把小业全托给乡下的外婆照管,直至五岁半才回到父母身边。小业的问题主要表现是性格内向、自卑、悲观;没规矩,不合群;情绪管理能力弱,易生气;语言行为思想偏激,仇视爸爸。
小业身上存在的多种问题源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家庭氛围不和、父母对孩子教育不重视、长辈教育方法方式不当等导致小业缺乏安全感、存在感、归属感、责任感,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与同龄入存在较大差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学生的偏差行为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转化偏差行为,教师必须多管齐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多方配合努力,并具有静待花开的足够耐心,才会等来水滴石穿的那一刻。
一、“自己人效应”:培养积极心理场
心理学上的“自己人效应”,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一方就更容易接受另一方的某些观点、立场。于是,笔者尝试运用“自己人效应”,努力培养自己和小业之间的积极心理场,为开展后续工作做好铺垫。
一天课上,小业不安定地坐在椅子上听课,在座位周边乱转,时不时捉弄他人。笔者狠狠地批评了他。放学后,笔者把小业留下来谈心。笔者真诚地对小业道歉:“今天,老师没有管理好情绪,对不起。老师错了。”小业听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一脸惊讶。笔者肯定地说:“我和你都是一样,没管好自己的情绪。”小业望着笔者,笔者继续说:“不如这样好吗?我和你一起努力,把自己身上的毛病逐一改正,你愿意吗?”小业点点头。之后,我们各自列出自己要改正的地方,签下协议,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一起改正。自己人效应,打开了一条通往其内心的通道。
二、“家校同盟会”:寻找解决的方法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因此,从小业读小学六年来,笔者都坚持密切跟小业的父母沟通。刚开始时,一个星期有三次以上的联系。笔者把小业的情况反映给他们,希望得到他们的配合。首先,笔者告诉小业的家长,孩子需要父母对他的关心关注,对他有所期待。接着,笔者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每天多抽时间与孩子谈谈话,周末和孩子一起进行户外活动,增进亲子感情;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多用积极的语言,让小业感受到家人“爱的讯号”;多关注小业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一些生活的技能,如做家务等;教会他与人相处的基本礼仪和处理交往矛盾的正确方法等。与此同时,笔者定时向小业父母汇报他的点滴进步,让家长合力强化。在家校合力下,小业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与父母的关系缓和了,与同伴一起时,也能将心比心,互相帮助。
三、“能量储蓄站”:采集自信的阳光
自信心对于个人的工作、学习、社交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小业的自卑,在同伴交往中常常不合群,受到嘲笑时引发肢体冲突的情况,笔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小业驱散自卑的阴影,采集自信的阳光。
(一)积极鼓励引导,给予心理暗示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怀着期待,他就会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并容易取得成功。因此,笔者给予小业充分的鼓励,譬如小业第一次举手发言时,笔者及时肯定:“小业,老师觉得你的发言很精彩,只要你认真听课就会有收获。”并且,笔者专门给他开设了“正能量储蓄存折”,并在存折上加上相应的积分。类似的积极暗示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小业重建自信心,帮助他积蓄了正能量。
(二)创造教育机会,强化成功体验
教师要帮助学生发掘自身内在的潜能、特长、兴趣、性格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小业喜欢画画,他画的机器人栩栩如生。于是,笔者找到机会就表扬他,并且创造机会让小业与同学一起办好班级的墙报,让他有发挥特长的地方。笔者还创造机会,推选小业做班级的安全监督员,负责管好课间的纪律。小业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和有待提高的地方,開始变得阳光、开朗。
四、“烦恼清理站”:清除心灵的垃圾
戈尔曼认为:“所有的情绪在本质上都是某种行动的驱动力。”情绪对行为具有巨大的影响,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小业的人际交往能力滞后,自卑和对人的不信任,缺乏交往技能,致使他常常与同学产生矛盾。如教师批评他时,别人的一声发笑可引发他的怒发冲冠;同学曾对他的不友好,他会牢牢记得;等等。笔者发现,他心里装着这么多消极情绪,就没有空间装下美好了。于是,笔者努力抓住一切教育的机会,帮助他清理消极情绪。在低年级的时候,当他发脾气时,笔者除了了解情况,教会他处理事情以外,还专门找时机让他了解发脾气对身体的伤害,教会他用反复深呼吸的方法稳定情绪,鼓励他寻求他人的帮助。到了中高年级,笔者还定期找他谈心,倾听他的烦恼,引导他自省反思,理解消极情绪产生的原因,指导他清理烦恼的办法。久而久之,他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五、树立同伴榜样:引领互动成长
发挥同伴教育在小学高年级人际交往中的价值,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开展“班级进步之星”的评选活动,树立多元的榜样。小业被评为“班级进步之星”,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同伴对他的认同,在班级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同时,笔者有意安排文明有礼,会关心他人的同学做小业的同桌,让优秀同伴的一言一行熏陶着小业。来自同伴的无形的教育也起着一定作用,小业逐渐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变得开朗有礼貌。
总之,给学生的偏差行为寻因,家校合力多管齐下,不放弃、不抛弃,才能让偏差行为慢慢转化。
参考文献
[1][美]简·尼尔森著;玉冰译.正面管教[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8.
[2][美]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著;花莹莹译.正面管教A-Z:日常养育难题的1001个解决方案[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3]邵瑞珍,皮连生,崔舒柳.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