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关键作用,为其进入义务教育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合作,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本文将深入分析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为教育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0)22-0177-02
幼儿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养成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将会对其个人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在传统教育理念下,对于幼儿知识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而忽视了其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在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作为基本目标,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道德修养,使其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就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及时发现幼儿在行为习惯上的偏差与错误,并进行纠正与引导。充分发挥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优势,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制定符合幼儿个性发展特点的教育工作方案。这不仅是幼儿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教育改革进程的重要途径。
一、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幼儿由于在心理和年龄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还未能形成良好的是非判断能力,对于自身的错误行为认知程度不足,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将会对其往后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家长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只有在做好家庭教育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满足幼儿的早期发展需求。如果幼儿园教育脱离了家庭教育,将会对教育的连续性与衔接性造成影响,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与方式的强化。因此,必须构建完善的家园合作模式,了解幼儿的心理特征与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增强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一)应用家园联系表
为了可以实现家庭和幼儿园的良好对接,应该设置相应的家园联系表,明确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从而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改正不良的行为方式。对当前家园联系表的内容进行丰富,包括了早睡早起、尊敬师长、独立进餐等等。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家园联系表能够因人而异,满足因材施教理念的基本要求。家长和教师应该按照表内要求进行及时记录和反馈,对幼儿表现突出和进步之处加以表扬,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实现对其行为习惯的正面引导。通过家园联系表,能够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普及给家长,保障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增进家园教育的协同性与统一性,提升幼儿的核心素养。
(二)主动联系家长
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在子女教育上面的精力投入不足,导致幼儿在行为习惯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主动加强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反映幼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并通过比较家庭表现与在园表现,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与行为习梗,制定针对性教育的工作计划。尤其是家园沟通展示栏的设置,可以让家长清楚明了地认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与方式,提升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齐心协力与配合当中督促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还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解决家长在学前教育中的难题,同时引导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提出建议和意见,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三)发挥傍样作用
该年龄段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和家长都可能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对其行为习惯的影响十分明显。为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实现对幼儿的正面引导。幼兒都渴望获得家长和教师的表扬与认同,当他们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优异时,教师和家长应该采取适当的鼓励式教育,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增强其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家长和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正面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动画片是幼J匕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形象,也能够发挥良好的傍样作用,引导幼儿模仿动画形象的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亲子活动
为了保障学前教育内容的丰富性与多样性,还应该定期举办亲子活动,能够增进幼儿和父母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其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对幼儿的行为方式进行全面的观察与分析,了解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家长可以对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进行了解,找到与家庭表现的差异性,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方式与方法,使其更加适应孩子的个性发展需求。在实践活动中,也能够帮助幼儿掌握实践技能,提升其独立思考能力与团结合作能力,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三、结语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方式,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关键,有利于幼儿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在家园合作模式下,应该通过应用家园联系表、主动联系家长、发挥榜样作用、开展亲子活动和创新合作方式等途径,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融合,为幼儿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孙国慧.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J].现代交际,2020(06).
[2]郭少兵,程守军.家园合作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作用探讨[J].新课程研究,2020(03).
(责编 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