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
在前不久召开的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校长王欢建议,应推进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开展学校、家庭教育一体化示范项目,将学校、家庭、学生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并通过系统措施和手段帮助教育对象形成共识,共同成长,鼓励家长定期进校参加学习。这个建议再一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强调了家长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常说,要做“优秀的父母”,或者退一步说,要做“合格的父母”。对这两种说法,有人认为,做“优秀的父母”容易给家长一种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容易由家长传导给孩子,给本已不堪重负的孩子又加压一层。而且对“优秀”的理解容易出现偏差,不少人把金钱、地位上的成功当作“优秀”,过分强调物质,而忽略了为人父母的精神成长;“合格的父母”这一说法又似乎对家长要求过低,只要合格、差不多就行,容易给人得过且过的感觉,没有表达出为人父母需要不断成长的意思。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在其《有益的父母,有害的父母》一书中,倡导家长们要努力成为“有益的父母”,远离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帮助、支持孩子健康成长。《有益的父母,有害的父母》是一本影响日本几代人的大师级亲子教育经典。中国生命化教育专家张文质先生,也在其《奶蜜盐》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有益的父母,通常都是那些自身精神质量高、一直处于积极状态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总是用鼓励的方式去支持孩子,让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被肯定、被打开的状态,激发出孩子的主动性以及乐观、勇于探索等品质。”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仅凭美好的愿望和强烈的动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此,做父母也需要取得“资格证”,不懂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就培养不好孩子。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成为“有益的父母”呢?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怎样才能避免成为“有害的父母”呢?本期就此专题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撰文,从不同角度阐述如何成为精神质量高、处于积极状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能给予孩子力量的有益的父母。
(責编 左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