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

2020-09-05 07:53房伟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80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房伟伟

【摘 要】科学课程的设立不仅能够满足小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心理,亦能够促使其思维得以创新发展,使其创新创造能力逐步实现培养与提升效果。在新课程的改革发展下,教师则需提高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育的指导重视,在知识普及传达的过程当中,立足于教育的发展要求,加强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得科学学科的教育价值得以充分落实,进一步推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引言:

素质教育在现今时代以逐渐普及并推广于课堂实际教学当中,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更加注重能力的发展及综合性,更是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此基础上,小学科学课程教育则能够有效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其内容及活动的开展上与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相契合,既能够丰富和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够发展其创新思维及动手实践能力,使得学生的发展更具全面及综合性。

一、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意义

在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的基础上,其思维动力则能够充分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性化的看法,从而实现思维的创造性发展。小学阶段科学学科的纳入,是以丰富学生知识,提高提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因而教师需明确这一教学原则展开教学方案的设计[1]。教师可依据小学生的特点规律进行教学研究,以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有效落实。在课程的教学形式上,需以实验操作为核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知识,使其在此期间有效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意识及精神品质,以更好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全面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提升。小学生的好奇心使得科学课程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引领学生不断的探索未知的奥妙生活。在此过程当中,在教师的演示操作下,学生则能够更好地受其启发,从而形成主动思考的意识动力。另一方面,科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因而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锻炼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高。因此,这一课程的设置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言则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二、小学科学课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

(一)设置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科学课的设立开展是建立在学生好奇心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教师在教学期间亦需要以此为核心,借助于学生好奇心的特点进行趣味问题的设置,以引发学生形成思考意识。科学教学的活动组织是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而实现的,促使学生有效提高对于科学的认知。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以增强学生及教师间的交流互动,使其探索欲得以激发[2]。例如,在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温度计的秘密》一课中,教师则可引导学生一同探索其中的奥秘所在,并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并思考问题,如“温度计的变化是依靠什么而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等,进而再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一同将其原理逐渐引出。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质疑中形成知识探索的动力,从而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与形成。教师可引导并鼓励学生依据课堂主题进行发言提问,以增强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比如,在《植物的生长》部分,则可鼓励学生进行提问,如“植物是怎样生长的?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植物的种类有哪些?所有植物的生长条件及方式都是一样的吗?”等。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好奇及探索欲则能够自发的调动,亦能够从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逐渐形成,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及发展效率。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心理的积极表现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行动走向。除好奇心的激发与满足之外,教师亦需要注重帮助学生建构其科学的探究兴趣,以使得课堂氛围能够有效提升,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前充分备课,并通过学生学习状态的切实观察及了解,从而及时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在兴趣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教师可结合具体的课程主题进行多元设计,以在趣味课堂活动中不断的提供学生更多的新鲜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表现自我,更具浓郁兴趣的学习科学知识[3]。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彩虹的秘密》时,则可为学生展开“魔术表演”,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为学生呈现“小彩虹”的现象,此时,学生则会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疑惑,从而更具兴趣的学习这部分知识内容。再如,在《变色龙》的课程学习中,有条件的环境背景下,教师则可为变色龙构建多样的环境,进而引领学生在科学室观察变色龙的身体变化,让学生在更为真实的现象中产生兴趣,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發现及探索意识等。

(三)开展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

科学课程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奇特”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进而探索并获取其中的原理知识的过程[4]。于小学生而言,科学的课程设计虽是以小学生的发展规律为依据,但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抽象及逻辑性,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仍处于启蒙初始阶段,并不具备高度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方式上,亦需要作以优化设计,可通过课程相应情境的创造,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现象。例如,在《蚯蚓找家》一课,教师则可在雨季带领学生至校园植被附近观察蚯蚓,或者在课堂中创设“蚯蚓活动观察区”,为蚯蚓构建可为学生“展示”的环境,让学生观察蚯蚓是如何找家的,其生活条件是什么等。

三、结束语

科学课程的设置在近年来仍属于新兴的教育课程,是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及能力培养为主要目的,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认识科学教育的意义及其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新颖科学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改进,以促使学生的能力发展得以有效培育,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前提条件,为国家及社会的发展培育更为优秀的发展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莫彪.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以《研究透镜》教学为例[J]. 华夏教师,2019(28).

[2]姜莱. 试析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000(023):P.79-80.

[3]邹萍,范秀俊,王爱琴,等.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 2018.

[4]郭蕊.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13):P.56-57.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科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小学科学课物理环境的建设研究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小学科学课对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