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君 徐双迪
摘 要:近年来,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热度不减,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们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通过考察浙江省舟山市農村地区青少年信教情况,分析其信教群体的动机和特点,进而提出如何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信仰。宗教信仰对青少年来讲是一把“双刃剑”,各级政府和高校应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探索新形势下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宗教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同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农村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农村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加强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青少年群体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正确认识宗教、熟稔宗教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我国青少年总体上可以分为城市青少年,大学生和农村青少年,其中农村青少年占主体。近年来,我国农村青少年信教人数不断增多,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而且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有其特殊性和独特性。基于此,通过对青少年宗教信仰的问卷调查,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并构建好思想引导工作体系,引导农村地区青少年树立科学宗教观。
一、舟山市农村地区青少年信教现状
1.舟山市农村地区青少年信教基本情况
舟山市位于浙江省舟山群岛,受历史因素影响,各种宗教文化相互包容,形成了舟山独特的宗教景观,这里的人民有浓厚的宗教情节,宗教习俗早已成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此次调查以抽样问卷调查为主,并结合访谈。问卷设计多为单项选择,个别题目为多项选择题。调查采用两种方式:定点专项调查和大范围调查。大范围调查地域包括宁波、杭州、衢州等地市的村镇;此外,还以大学生“三下乡”活动为契机,由教师带队在舟山的基督教堂、佛教寺院和学校进行了暑期专项、定点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问卷分发到舟山市两区两县,年龄阶段为14-35周岁,或在农村出生、成长、扎根,或在农村出生、成长,现已在城镇学习、工作的青少年。共回收问卷479份(96%),其中有效问卷467份(93%)。性别方面,男性20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女性264人(56%);调查涉及蒙古族、侗族、苗族等5个少数民族,占被调查人数的6%;年龄方面,18-27周岁年龄段的人数最多413人(88%),其次是28-35周岁有34人(7%);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最多,有366人(78%),其次是中共党员28人(6%);学历方面,高中学历者最多,有235人(50%),其次是本科学历144人(31%)以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4人(7%)。
2.舟山市农村地区青少年信教的数据分析
在467位调查对象中信教人数为34人(7%),信仰佛教的人数最多(62%),其次是基督教(17%)。崇奉宗教的学生中,从中、小学阶段开始信教的有18人,中小学前开始的有14人,两者共占信教人数的94%,各年龄阶段的学生信教途径各有不同,主要受家庭环境的影响(49%),也会由于好奇心驱使主动了解(18%),还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13%);参加宗教活动场所方面,多在正式的宗教聚会场所参加(41%),也会以家庭聚会形式参加;参加频率方面,62%的人不定期或者偶尔参加,30%的人基本不参加。
3.农村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特点
(1)信仰宗教的青少年性别差异不明显,信教类别差异较大。在所调查的青少年信教者中,男女比例较为均等,信教类别方面,有超过50%的青少年信仰佛教,另外有17%的青少年信仰基督教,信仰其他宗教的青少年人数较少,整体来看,信仰宗教的类别差异明显。
(2)对宗教信仰没有深刻的认识,坚持宗教信仰的信念不坚定。新时代的青少年之所以信教,信某种教,更多源自于父母家庭、民族传统的影响和要求[2、3]。实际问卷调查也发现,信教人员中41%的青少年都是承袭民族或者家庭的宗教传统而信教,而为了解宗教文化,寻求真理智慧的人员仅有16%。
与家庭、民族文化传统的因素而信教的青少年的交流访谈分析发现:由于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民族感情明显,加上自身自我认知能力差,基本上都是被动继承,是非自觉意识,并非出于青少年本身在清楚了解何为信教之后的自觉行为,具有民族性、家族性特点[2、3]。
从青少年对宗教的了解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青少年信教者对“宗教信仰是什么”的认知不够清晰[4],他们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易受周围人的影响和诱导。所以,对多数青少年宗教信徒来说,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坚定宗教信仰意志[2]。
(3)寻求精神寄托与心理安慰成为青少年信教的主要追求。现代社会对青少年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青少年承压能力较差,易缺失对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再加上缺少自我调节和心理疏导,导致精神空虚,于是转而追寻缥缈的精神寄托和心理安慰[2、3]。通过调查也发现,近50%的青少年信教原因是寻求精神慰藉,这也使得宗教思想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了更多的可乘之机。
二、舟山市农村地区青少年信教主要原因
舟山市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信教传统的地区,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都会导致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形成,就主要原因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外因
(1)民族传统和家庭环境因素。统计发现,青少年信教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在有宗教信仰的34个学生中,41%的人认为信教的原因是“承袭家庭(民族)宗教传统”。我国宗教信仰的社会土壤非常深厚,特别是在佛教文化浓厚的舟山,宗教信仰的历史文化悠久,许多家庭都保持着宗教信仰的传统[4]。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对于信教的青少年,其父母也必然信教,而且多为主动承袭,因为信教会与父母产生更多心灵上的共鸣,也会给生活带来希望[3、4]。
(2)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对受教育重视程度低。在我们调查的农村青少年中,有78%的青少年家庭情况为一般,另有22%的青少年的家庭情况为较差/贫困,在实地调查访问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农村地区的经济基础状况较差,基础设施很大程度上还比较落后,文化设施更是少之又少,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教堂、寺庙[5]。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也不高,青少年群体的素质教育仍需提高。
2.内因
(1)青少年的心理诉求。调查对象中,回答信教的原因是“拯救灵魂、精神寄托”的占27%。在问及宗教信仰对信教学生的生活有何影响时,46%的青少年回答将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寄托,能够消除内心的空虚,其次,有23%的青少年答宗教能够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青少年阶段,是孩子们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5],此时青少年心理逐渐发生转变,由于内心对事物的美好期望得不到满足,于是宗教便成为其心灵的寄托。
(2)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差。调查对象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80%,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发育完全,对于课外的各种新事物有更多的好奇心;其次,青少年思想观念存在信仰真空,面对新鲜事物,难以辨别清楚事物本质,容易被宗教美好的外像所吸引[5]。
三、如何对待农村青少年宗教信仰
1.严格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积极引导青少年信教者适应社会主义发展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引导信教青少年遵法守法,自觉抵制非法宗教渗透活动。同时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年正确认识法律与宗教教义的关系。其次,公安网监部门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并做好有害信息筛查,防止青年因缺乏辨别能力而接触到不良的宗教文化。
2.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并与引导其家庭主要成员相结合
在教育方面,教育工作者应提高对青少年法制、马克思主义思想及科学文化观念的教育。引导青年把科学知识作为基础,从根本上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并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让青少年对我国一般性的宗教政策基础的了解。同时我们也应加强对心理健康的引导教育,增强自身心理调适能力[6]。此外也要重视对其父母的思想教育,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5]。
3.加快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贫困农村与山村的经济发展是重中之重,经济的发展是影响制约其信仰的重要因素。为此要增加农村地区经济投入,加大对基础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文化基础设施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保证,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否,直接影响到农村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农村经济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公共设施的投入,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精神活动环境[6]。
4.以大学生寒暑假“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增强对农村青少年的影响
大学生寒暑假“科技三下乡”活动是大学生锻炼自己、服务社会的重要举措。每年数百万的大学生奔赴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到偏远的山区,为那里送去科技知识、送去先进的思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条件,组织、号召大学生们“下乡”、“到农村”去接受锻炼,帮助农村青少年脱贫致富,向他们传递先进的思想和知识[6]。
参考文献:
[1]刘杰.舟山佛教文化资源的历史与现状及开发构想[D].浙江海洋学院,2011
[2]熊英、周行、赵磊.青少年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J].青少年探索,2011(03):72-76
[3]黄海林.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8):223-225
[4]王颖.西部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及因素分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03):130-135
[5]王穎.对农村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思考—以甘肃省秦安县西川镇为个案[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4):7-10
[6]赵社民.农村青少年宗教信仰状况调查—以河南省为例[J].当代青少年研究,2004(06):29-35
作者简介:
王慧君(1994--)女,山东济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渔业资源。
徐双迪(1985--)男,浙江岱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